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期殘存的物種,全球現存總數可能少於3000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其定為瀕危物種。它們的主要繁殖地在中國東北地區、朝鮮北部和俄羅斯西伯利亞;主要越冬地在中國長江以南地區,朝鮮半島、日本和東南亞一些地方也可見到。
2011 年秋天到 2019 年春天,生態攝影師馮江在江西修水、吉林長白山等地長期跟蹤拍攝中華秋沙鴨,用影像記錄它們的遷徙故事,展現它們一個個精彩的生命情節。
3月中下旬,長白山腳下的河流仍覆蓋著冰凌,但中華秋沙鴨從遙遠的長江流域越冬地,集體回遷到了長白山繁殖地。它們雄雌均有飄逸的長髮,在水中游動時頭上的冠羽向後散開,身體兩側的羽毛布滿規則的魚鱗狀斑紋。
中華秋沙鴨喜歡把巢建在離河流較近的粗壯的活體闊葉樹樹洞裡。洞口距地面一般在10-15米。
初夏,森林繁茂,芳草叢生,鳥兒叫、蟬兒鳴,河流清澈碧綠。初夏,森林繁茂,芳草叢生,鳥兒叫、蟬兒鳴,河流清澈碧綠。第二天,它們一個個從樹洞中毫不畏懼地跳下,瞬間便盤踞在河流中。
河流中,小鴨子在親鳥的帶領下時而隨波逐流,時而逆水而上。在充滿新鮮和誘惑的環境中,它們盡情玩耍嬉鬧,有時在河中石頭上休息。它們喜愛水質純淨、食物豐富、優美恬靜的環境。主要棲息地帶是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的溪流、河谷和草甸。最喜愛的食物是七腮鰻、杜父魚和昆蟲。
11月,中華秋沙鴨親鳥帶著當年剛出生的小鴨飛向溫暖的南方。來年3月,它們將再度告別南方的越冬地,回到北方,又開始新的生命輪迴。(資訊來源 《森林與人類》雜誌 攝影·撰文/馮江 編輯 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