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嶺南
北部匈奴總算搞定,而且長城也在著手建造,那麼南方那邊也該收拾一下了。
“北達子,南蠻子”麼。
這是中原人民自古對南、北邊遠地區少數民族部落的蔑稱。
當然現在民族大融合,全國一家親了,就不能再有這種不合時宜的觀念了。
什麼民族歧視,地獄攻擊就更要不得了。
否則就是破壞民族大團結,違反《反分裂法》了,哈哈,有點言重了,沒嚇到你吧。
不過古代由於全國各地發展極不平衡,少數民族發展嚴重滯後,很多還處於原始社會階段,所以這種歧視確實普遍嚴重存在。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百越“就是如此。
為什麼叫百越呢?
商周時期,長江下游一帶的越國人被稱為”越人“,與秦人、楚人的意思差不多。
春秋時期,越族人曾參與中原的爭霸,稱雄一時,是形成漢民族的主要族源之一。
越人也是最早種植水稻的民族。
另外越人的冶煉技術在同時期民族中處於領先地位,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有歐冶子、干將、莫邪等。
到了秦漢時期,越人是指越國分化出來的,居住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人民。
因為他們分佈較廣,分散眾多,所以被稱為”百越“。
百越大體分為東越、閩越、南越、西甌等幾個部分。
東越也稱為東甌或甌越,主要居住在今天浙江南部的甌江流域,以溫州一帶為中心;
閩越主要活動在以今天福建福州為中心的地區,基本在福建省境內;
南越主要分佈在今天廣東的南部、北部和西部地區,以及今天越南的北部一帶;
西甌的勢力範圍主要包括今天廣東西南部和廣西南部一帶。
南方的朋友,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對照地圖看看自己屬於哪個越。
由於遠離中原,交通又極為不發達,受山川所分隔,越人的文化水平和社會的發展遠遠落後於中原地區。
到秦滅六國的時候,多數地區才從原始社會進入到奴隸制階段,但是仍然保留著許多原始社會的社會習俗、文化習俗和生活習俗。
為了拓廣領土,建立大秦帝國,秦始皇野心勃勃,其實早在統一六國的戰爭結束後的當年,就派主管國家軍事的太尉屠雎率領五十萬大軍出擊百越,欲將這裡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屠雎這傢伙雖然沒有王翦、蒙恬這些秦朝名將在歷史上名氣大,但是軍事才能還是有點的,只是後面戰死沙場了。
他首先針對百越的各個部分居住分散、不擅大規模作戰的特點制定了一個總的進攻戰略。
就是分路進軍,遇到強敵再合兵攻擊。
於是秦軍共兵分五路進軍:
東邊一路從今天江西省向東出發,進攻東甌和閩越。
中間兩路的任務是攻取南越。
其中,
一路經今天江西省南昌,跨過大庾嶺後進入廣東省北部;
另一路經今天湖南省長沙,沿著騎田嶺直接攻擊廣東省中南部番禹地區;
西邊兩路則從今天廣西省進取西甌。
其中,
一路由萌渚嶺進入今天賀州市;
另一路經越城嶺進入今天桂林。
這樣的戰略戰術規劃應該說還是比較合理的,不過實際進攻過程中還是出現了戰況的分化。
秦軍東路軍進展順利,出兵當年就征服了東甌和閩甌地區,在這裡設定了閩中郡。
但其餘四路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挫折。
主要原因就是山高路險、河道縱橫,這些地方的越人各部落抵抗比較頑強。
另外最重要的是行軍作戰及軍糧的運輸極為困難。
所以相持了三年未能取得有效進展。
這個時候,為了解決軍糧的供應問題,秦始皇就派負責紀檢工作的監御史祿去前線考察,找出病因。
史祿的名字史書記載的不太清楚,只說是監御史祿,很顯然監御史是個官名,所以後人就叫他”史祿“。
史祿這個人不簡單,一個搞紀檢工作的,本職責任是專替皇帝收拾那些不聽話的、搞腐敗的大臣。
但是史祿到了前線沒有去整人,也沒有亂髮號令,而是深入實地調差研究,搞地質水利勘察去了。
所以做紀檢審計工作的也應該熟知業務,不能脫離實際想當然,否則貽笑大方,失去公信力。
正如毛主席所倡導的那樣: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史祿透過調查研究發現在今天廣西興安縣境內有兩條河流非常有特點。
這兩天河流就是始安河和雙女井溪。
其中,
始安河是灕江的支流;
雙女井溪是湘江的支流。
始安河距離雙女井溪入湘江的地方,按照現在的長度單位測算僅有1.5公里。
不僅如此,兩河的水位差也不過五六米。
更重要的是,兩水之間的分水嶺相對高度只有二十至三十米。
史祿決定利用這一有利的自然趨勢,修鑿一條渠道,解決軍糧運輸問題。
於是史祿就向秦始皇打報告,把自己的調查研究以及解決方案做了彙報。
秦始皇恰好這個時候正在湘江上游出巡,我們前面有說過。
他看到史祿的報告,非常滿意,認為史祿的調查研究搞得很不錯,就做出了”使監祿鑿渠運糧“的決定。
有了秦始皇這個老大的支援,史祿搖身變成了水利專家。
他開始調集軍隊,徵集民工,在今天興安縣東南筑起了一道水壩,攔住湘江水,使之提高六米左右的水位。
同時開鑿一條總長三十四公里的運河,將始安河和雙女江溪兩河溝通起來,將湘江和灕江兩江溝通起來。
為了方便行船,運河採取迂迴行進的辦法,以平緩水勢。
整個運河分南渠和北渠兩部分。
其中,
南渠連灕江,長三十公里,其中有四點五公里全用人工開鑿,其餘則利用原有河道;
北渠入湘江,長約四公里。
灕江又名靈河,這條運河因而得名靈渠,也稱興安運河。
由於是秦朝時開鑿的,又叫秦鑿渠。
這樣的工程現在看來難度一般,但是在當時一無先進機械,二無炸藥的條件下,全憑雙手和簡單工具進行開山鑿河難度可想而知。
兩千年來,靈渠一直作為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溝通了中原地區與嶺南地區的交通往來,為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更為中原政權在這裡建立統治奠定了基礎。
有機會大家可以現場去觀摩一下,你就會感嘆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並引以為傲!
大約在始皇二十八年,史祿修築靈渠的工程竣工,自此解決了秦軍後勤補給的運輸問題。
那麼這樣秦軍就能夠順利南下,統一嶺南嗎?
靈渠終於修築完工,秦軍後勤補給的運輸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於是靈渠修築完工的當年,秦軍主力便藉此順利開赴前線。
越人抵抗不住,被迫藏於山林之間,分散抵抗,打起了游擊戰。
所以游擊戰自古都有,那是弱者對付強者的周旋戰,是沒有辦法的事。
誰想在山中神出鬼沒啊,又不是神仙,都想“老婆孩子熱炕頭”啊。
能打游擊戰的一般戰鬥力,意志力都很強。
因此對於游擊戰,正規軍往往是非常頭疼的。
因為不是在遊動中擊倒對手,就是在遊動中被對手擊倒。
一旦掉以輕心,就容易被莫名其妙的幹掉。
秦軍主帥屠雎就是如此。
他看到越人躲到了山林中,非常得意。
心想本帥總算搞定這幫“蠻子”了。
這些年被秦始皇那個老大快給罵死了,這次老子要大開殺戒,徹底收服這幫不開化的。
於是屠雎親率一軍,從今天長沙宜章南下,一路上只要碰到抵抗的,便殺無不赦。
所以越人對屠雎這個屠夫可以說是恨之入骨,一心想除之而後快。
由於進展順利,沒遇到什麼大的抵抗,屠雎就開始大意輕敵了。
始皇三十三年,屠雎率軍進至今天樂昌曲江一帶。
在路徑一個茂密的大樹林時,突然一聲唿哨,亂箭齊發,密集如雨。
俗話說: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屠雎趕快拔劍撥擋,但還是躲閃不及,面部中了兩箭,而且是毒箭。
這時埋伏在林中的越人喊著只有他們自己聽得懂的口號,蜂擁而出,衝向秦軍。
由於事先沒有防備,被打個措手不及,秦軍損失慘重,數萬人死傷。
主帥屠雎也中毒箭身亡。
看看這就是大意輕敵的結果。
大好局面在勝利的前夜被喪失殆盡,自己也命喪九泉。
所以老人家常說
”小心駛得萬年船“
還是非常有道理的,為人做事還是謹慎點比較好。
秦始皇聞訊後異常震驚。
因為在滅六國的戰爭中,秦國也沒有損失過如此高級別的將領。
但是這些從沒被他放在眼中的越人竟然殺死了秦朝南征的統帥。
於是他立即下令調集援軍南下作戰。
不過援軍從哪裡來呢?
當時到處需要軍隊,兵源明顯不足。
又加上南方天氣炎熱,空氣潮溼,山高林密,人跡罕至,北方人一過去就容易生病。
秦始皇也是聰明人,知道那鬼地方是沒人願意過去打仗的。
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
什麼辦法呢?
不是正規軍不願意去麼?
好的,那就不去。
畢竟自己的嫡系,去了也心疼,這估計和當年老蔣剿共心理差不多。
那就組織雜牌軍。這就涉及了軍隊的組成問題。
秦始皇還是相當有頭腦的,他就想到了監獄的一些囚犯。
於是就命令把這些囚犯先特赦了,然後要求他們當兵。
你想秦法那麼嚴酷,動不動削鼻子,剁手剁腳的。
這些囚犯突然被無罪釋放,而且還能當兵。
當時秦兵的薪資待遇和社會地位都還是比較高的,這幫人肯定是滿心歡喜了。
秦始皇這樣一搞,就搞出來了十幾萬軍隊。
不過征伐嶺南,那要長途跋涉,各種艱難險阻都可能遇到,這點軍隊哪夠消耗的。
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那就再想其他辦法。
在當時有兩種男人地位比較低下:
一種是入贅的男人,也就是上門女婿,通俗的說就是老百姓口中“倒插門”的男人。
現在雖然男女平等了,但老百姓對這種人還是有點嗤之以鼻。
何況那個時候,政府是公開鄙視的,地位可想而知。
還有一種人就是商人。
這個你感覺會很奇怪,現在商人多牛叉啊。
“十億人民九億商,一億人民在開張。”
都想做老闆,大家最羨慕的群體啊。
什麼馬雲、王健林、李嘉誠那都是人生贏家。
哈哈,又拿這三個人打比方了,誰讓他們人稱國民老公、國民公公、國民爺爺呢?
這是因為現在是市場經濟,是由不擇手段一切向錢看的大勢造就的。
但是商人在過去卻一直不受政府待見,認為是不勞而獲,中間賺差價的一夥懶人。
所以社會地位非常低,吃穿用都有規定標準不能隨意超過,有錢也不能亂花,悲催吧。
好吧,這兩種人也湊進去,再加上之前的軍隊一下子龐大起來了,又達到了五十萬人!
經過苦戰,秦軍終於征服了南越和西甌,統一了嶺南地區。
秦始皇就在這裡設定了桂林、像郡和南海三個郡。
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下令將那五十萬雜牌軍原地駐留在嶺南戍守和開墾,與越人雜居。
從此,嶺南地區與中原地區的聯絡日益密切。
中原移民與當地越人共同勞動,共同生活,加速了這裡的的民族融合及經濟、文化的發展。
此外,秦始皇還加強了對”西南夷“的統治。
什麼是”西南夷“呢?
秦朝時候,中原對居住在今天雲南、貴州及四川一帶的少數民族統稱為”西南夷“,主要包括氐、羌、濮等數十個民族。
他們自成部落,各自為政,相互間很少聯絡。
秦滅六國以前,勢力已經深入到雲南北部、西北部和貴州境內。
其中貴州省境內的夜郎國、雲南省境內滇國以及四川省境內的邛都國範圍勢力最大。
”西南夷“的社會發展也很不平衡。
他們除了一些較大部落已經進入奴隸制階段外,相當一部分還處在原始狀態。
為了對這塊地方進行控制,滅六國時,秦始皇就派一個名叫常頞(音e)的大臣率領民工修築了一條”五尺道“。
看看又是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
自古如此啊!
”五尺道“北起今天四川宜賓,南達今天雲南曲靖,比前面說到的馳道要窄很多。
因為寬約五尺,故名”五尺道“。
”五尺道“修成後,加強了雲、貴地區與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聯絡。
秦王朝在這裡設定官吏,加強了統治。
從此,“西南夷“地區也正是歸入了秦朝版圖,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此,秦始皇蕩平六國、略定邊疆、”固定四極“的軍事行動全部完成。
他不僅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幅員遼闊而且又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而且開啟了中國歷史新的一頁,為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各族人民的團結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秦始皇被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李贄稱為“千古一帝”!
偉人毛主席稱頌秦始皇的原因也主要是基於此。
作為後人,我們要客觀的看待秦始皇的功過是非,過分的誇大或縮小都不是嚴謹的歷史觀。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宏偉理想終於勝利完成了,那就要大擺宴席慶賀一下。
但是在宴席上卻發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這件事最終引起了後來的一系列事件,歷史影響深遠。
這究竟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