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老藝術家給你們安利過很多美食:淮揚菜、贛州菜、汕尾海鮮、深圳椰子雞 等等,但還有很多美食,一旦扣上“網紅”的帽子,便離翻車不遠了。
香港著名美食家蔡瀾曾到澳洲追尋網紅鱷魚肉,不料大失所望:“雞還有點雞味,鱷魚肉連鱷魚味也沒有。不甘心,第一次去澳洲旅行,就在土族餐廳叫了一大塊鱷魚扒,不覺任何古怪,也留不下任何記憶。這一類的肉,叫沒個性肉。”
當美食變得千篇一律,你要警惕,這或許是我們味蕾失覺的開始。
高粱飴除了拉絲你還幹哈?
高粱飴,可謂“2021年度第一火美食”。哪怕沒吃過,也聽過那句“QQ彈彈還能拉絲”的魔性洗腦詞。這款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零食,居然在微博瘋狂收割18個相關話題,閱讀達到上億次,無數博主都搶著要“在家拉絲”。
這到底是何方神物,引無數人競“拉絲”?
原來,這並非什麼新奇美食,而是山東人從小吃到大的一種特產軟糖,特點就是“彈、柔、韌”,外面還裹著一層糖霜。
經抖音博主“侯美麗”的一頓魔性拉絲表演後,立刻風靡全國,成了現象級傳播美食。
可沒想到“翻車”來得如此之快。
不少人入了一堆“高粱飴”後發現事情並不簡單:“有點齁”“糖精味兒”只是基本評價,“費嗓、費牙、費腦門”已經有點傷害了,有的人還被高粱飴粘掉1000塊錢的牙。
連山東人都被整得有點委屈:咱印象裡高粱飴沒那麼粘牙,也從沒留意它拉不拉絲啊。
高粱飴雖好,但盲目跟風可是有風險的。
折耳根
令人聞風喪膽的國際美食
先宣告一下,折耳根並不“翻車”,它只是一種讓人愛恨分明的美食。在吃到它之前,所有人都會被它白白憨憨的樣子迷住,直到吃掉它的第一口,完蛋,整個人生觀都要重建。
在一張流傳非常廣泛的《國際臭味美食等級表》裡,折耳根一路超越鯡魚罐頭、北京豆汁兒、牛癟火鍋等,成功奪冠。
折耳根,更正確的喊法應該是“魚腥草”。有人形容,吃折耳根就像“是在舔一條單身了20多年的雄性處男魚”。
在咀嚼的那一瞬間,你彷彿和整個大自然“共情”了:來自大樹根部的吶喊,蚯蚓翻動泥土的悸動,你甚至還會想起那條住在充滿淤泥、冰冷池塘裡的草魚。
連吃遍天下味的汪曾祺都在《五味》裡表示對這種美食接受無能:“苦,倒不要緊,它有一股強烈的生魚腥味,實在招架不了!”
但折耳根卻是雲、貴、川人們的真愛。早在西晉時期,西南地區的人們已經廣泛食用魚腥草,《風土記》有載:“蜀人所謂蒩香也。”涼拌、蘸水均可,但後面撲面而來的折耳根酸奶、折耳根蛋糕倒是大可不必。
萬物皆可螺螄粉?救命,還是別整了吧!
同上,螺螄粉和折耳根一樣,都是一種以“臭味”聞名的美食。但老藝術家要批判的不是螺螄粉本身,而是那股“萬物皆可螺螄粉”的美食風氣。
螺螄粉不是不好,但當你感受一下所有東西都能變“螺螄粉味”時,剩下的只有恐懼:螺螄粉味青團、螺螄粉味月餅、螺螄粉味湯圓、螺螄粉味粽子、螺螄粉味煎餃,甚至還有螺螄粉味奶茶和茶包......
光是看到,就已經窒息,更別提嘗一口。
螺螄粉的“酸、爽、香、辣”確實有成為網紅美食的潛質,但不代表樣樣都能按“螺螄粉”口味來一套。
有些人本來就很受不了螺螄粉的“臭”味,但當它成為國民美食之時,這部分人的聲音就會被自動遮蔽,甚至還會遭遇“美食綁架”,被批判“天啊,你居然不吃螺螄粉?”
在螺螄粉成為網紅之前,本就人各有愛。而“萬物皆可螺螄粉”,更代表不了我們普通人的口味。
油柑飲料≈“竄稀”神器?
油柑飲料,在2021年的夏天非常火,火到連原產地廣東潮汕的油柑都脫銷了。
本著好奇,老藝術家在夏天也點了一瓶油柑飲料,喝完只剩下兩個字:苦澀。
在潮州地區,油柑是一種常見水果。可直接食用,也可醃製食用,“醃製後的油柑,酸酸脆脆的,吃起來很爽口”,當地人也沒有把“油柑”榨成汁的習慣。但自從奶茶商家把“油柑”製作成一種飲料,它便一發不可收拾地走上網紅之路。
有的飲料因“好喝”出圈,有的飲料因“包裝”出圈,可你絕對不會想到,油柑飲料是以“竄稀”出圈的。
第一波嚐鮮的人很快發現了油柑飲料的附加功能,稱它“刮油不是蓋的”“每天一個竄稀小技巧”“便秘患者的福音”。但有博主測評,油柑也沒傳聞中說的那麼恐怖。
其實很多人受不了的,還是油柑的口味。說好的“3秒微澀,5秒回甘”,只怕是口中只有苦澀,等不來回甘。
0糖/0蔗糖傻傻分不清
“0糖/0脂/0卡”是當代無數年輕人的追求。然而,在今年上旬,偏偏有一款很火的網紅乳茶在“0蔗糖”上翻了車。
大眾也因此強行被科普了一波:原來“0糖”和“0蔗糖”是有區別的。
事實上,“0蔗糖”並不等於無糖。當一款飲料宣稱“0蔗糖”,但它可能還有乳糖、天然代糖、結晶果糖(內心OS:沒想到吧),而結晶果糖更是屬於切切實實的糖。
要是嗜奶茶/乳茶如命的人,就別奢望什麼“0糖”了。畢竟乳茶有牛乳,肯定是乳糖的。
哪怕標註“無糖飲料”,也會新增一定代糖保證口感。而我國《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的規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於0.5g/100g(固體)或100mL(液體),即可標註為“無糖食品”。
所以,“0糖”是個偽概念,“0蔗糖”更是混淆視聽。
網紅三蝦面
變味的蘇州面
每到一年裡的五六月份,人們總是鉚足了勁往蘇州跑,不為別的,只為一碗“嬌豔欲滴”的三蝦面。
正宗的三蝦面,確實好吃,更被譽為麵條界裡的“愛馬仕”,一碗動輒就要賣到上百元。
因為三蝦面講究“不時不食”,只限四到六月份供應,這還不打緊,三蝦意味著“蝦仁、蝦腦、蝦籽”全靠人手剝,十隻河蝦才出一兩蝦籽,最能體現江南飲食文化的“精緻”。
到了這裡,三蝦面還是無數老饕的心頭好。直到它,變成了網紅。
人們開始發現,這碗麵成了流水線商品。美食家老波頭在文章《胡說八道三蝦面》中指出:“在蘇州的工廠裡,你可以買到現成的蝦籽、現成的蝦腦和現成的蝦仁。”
過去費時費力的三蝦面,早已消解了大半,連蘇州本地人都說:咱不約。
白松露
別迷信哥,哥只是個傳說
白松露一直是個低調不出圈的孩子,直至被大S一口吃了個1萬多臺幣。
大家紛紛好奇:白松露到底是個啥味?
必須承認,白松露是個神秘的主。儘管常聽美食作家極盡所能地讚美這種長於地下,渾身疙瘩的蘑菇,但真正吃過的寥寥無幾。即使吃過,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這味道。
開啟外文網站,對白松露的評價竟然都是:“麝香味”“大蒜味”“硫磺味”和“惡臭味”。
BBC曾出過一篇報道,說其實母豬比獵犬更擅長找白松露,因為松露含有一種公豬的氣息(雄烯酮)。
當然,人們對白松露味道失望的原因還可能是白松露的矜貴,假如採摘後不立馬食用,它的鮮味和香氣甚至會在幾小時和幾天內消失,這一點,和老藝術家寫過的松茸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松露也不是天生高貴。在被歐洲人視作珍寶之前,松露一直是中東地區下層人們的食物,因為其氣味濃烈代表著“不潔”和“邪惡”。
網紅雪糕
變味又變貴
網紅雪糕似乎是每年的“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們又㕛叒叕上新了!自從那款鹹蛋黃雪糕出圈後,雪糕界彷彿打開了新世界大門,摒棄了“非甜即甜”,鹹的、辣的也齊上陣。
君不見,臭豆腐雪糕從天上來。
還有吃得滿嘴黑的椰子灰雪糕、給你一口一個滿足感的東北鐵鍋燉雪糕、夾雜著大海味又硬又腥的魷魚雪糕、代表蔥省出道的香蔥雪糕、各大景區推出的文創雪糕......
變味就算了,還變得死貴死貴的。
#鍾薛高雪糕最貴一支66元#衝上熱搜只是小兒科,當你看到網上一盒網紅雪糕已經炒到將近200元時,才會感嘆自己太年輕。
年紀輕輕的,吃什麼不好,非要攤上網紅雪糕。這時,恐怕只有包裝和味道數十年不變的老冰棒雪糕值得讓人懷念。
花式火鍋鍋底“鍋”都不想承受這些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火鍋底料界也“內卷”了。先是什麼自制番茄雞蛋鍋底、麻辣龍蝦鍋底,反正“海底撈+抖音”就可以衍生出無數種火鍋底料公式,最後離譜到連商家都主動推出各種奇奇怪怪的鍋底——
抹茶鍋底、巧克力鍋底、榴蓮鍋底、芝士鍋底……啊,你們別過來啊!
把抹茶醬兌水加熱,再加入奧利奧、水果、芋圓等,恕我直言,這哪是擱那打火鍋,分明是想我“死”。濃稠的抹茶、巧克力裹上食物,別說人了,連鍋都撐不住。
有人還重新定義了“鴛鴦鍋”,左邊是抹茶,右邊是榴蓮。用抹茶涮肥牛、用榴蓮包牛肉丸,真的把火鍋愛好者們都搞抓狂了!
給你一個yue.jpg的表情包,好好感受感受。
奇葩青團求求做個“團”吧
今年清明節,又火了一堆奇奇怪怪的青團。先給你們感受一下這個衝擊:酸菜魚味青團、鳳爪青團、藤椒雞青團、辣條青團、醃篤鮮青團(鹹)、筍乾青團......
不僅辣眼睛,已經上升到辣嘴巴。
甜鹹紛爭可以先放置一邊,但酸菜魚真的,想象一下,酸菜魚的酸爽和艾草的清苦結合在一起,只想喊一句:媽,救我。
本來青團之於傳統文化的意義非常好,源自過去中原百姓熄炊的“寒食三日”,後來寒食節和清明節合二為一,吃青團的習俗就被遷徙到清明節,作為開啟春天的方式。
新鮮的艾草汁裹上糯米麵團,加入豆沙或棗泥等內餡,艾草的苦香和豆沙的甜膩搭配得宜,才成了軟軟糯糯的青團。
青團的特色就是——淡雅、清香,有春天的感覺。
而酸菜魚、鳳爪、螺螄粉、辣條等等這些強行加入青團,就像一個霸道的“第三者”,在味蕾上徹底破壞青團的清新細膩。
求求了,就讓青團安分做個“團”吧。
參考文章
1.高粱飴火了,山東孩子懵了 網易上流
2.吃過一次折耳根,才明白大自然的殘酷 不相及研究所
3.網紅三蝦面,真的有這麼好吃嗎?福桃九分飽
4.白松露的味道為什麼那麼特別?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