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是一筆交易,我們都是用樸素的童真與未經人事的潔白,交換長大的勇氣。
——宮崎駿
這是一個創業致富的故事。
更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成長為精明能幹的女強人的創業經歷。
故事的主人公,是河南洛陽的殷海麗。
故事的主人公,是河南洛陽的殷海麗。
2010年之前,殷海麗身在上海,是寫字樓裡時尚靚麗的都市白領。
2010年之後,她繼承父業,成了河南農村日日與牛相伴的“牛倌”。
從排斥,到接受,再到熱愛,
創業10年,殷海麗把養牛場擴大到4個,10年賣出去8萬頭小牛,年總銷售額1.6億元。
女老闆殷海麗的創業故事還在繼續,我卻從故事背後,看到了3個人生真諦。
-01-
第一個真諦:擔當,是成長的開始。
殷海麗,生於1987年,河南洛陽伊川縣人。
高中畢業後,進入上海一家公司做白領。
青春年少,時尚靚麗,殷海麗在大都市生活得無憂無慮。
如果不出意外,她會在這裡長期定居。
可2010年,殷海麗忽然接到父親的電話,催她回家養牛。
那一年,殷海麗23歲,父親60歲。
一個,正值愛美的年紀,對養牛和牛糞深惡痛絕。
一個,日漸老邁,精力不濟,盼望女兒回家幫忙打理生意。
被父親連番催促,殷海麗不情不願地回到老家,卻對養殖場的事毫不上心。
最開始,她只想敷衍一陣,甩手走人。
可有一次,她陪父親去東北買牛,目睹年過六旬的父親,顫顫巍巍,爬到高大的半掛車上,檢視牛的狀況。
那一刻,殷海麗的愧疚和自責油然而起:
“我不忍心再看到我爸爸爬高上低的那樣子,太危險了。”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你之所以歲月靜好,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一直對養牛很排斥的殷海麗,忽然醒悟過來。
她放下心理包袱,脫掉高跟鞋,穿上工作服,日日泡在養殖場裡。
喂料、除糞、打掃,殷海麗開始從最基本的工作學起。
23歲,是殷海麗人生中的風水嶺。
從此之後,她揮手告別了無憂無慮,把責任和擔當放在了心裡。
-02-
第二個人生真諦:成長,離不開挫折,也離不開鼓勵
父親養牛,都是買小牛回來育肥,一年後再賣出去。
這樣做的弊端就是,牛在運輸途中的傷亡率最高可達20%,運費和人工成本也較高。
年底賣完牛,一頭牛能賺2千元左右,但是加上損耗和成本,幾乎不賺錢。
殷海麗覺得這樣下去不行。
她想自己養母牛,繁育小牛。
一頭6個月大的小牛能賣1.3萬元,養6個月的成本還不到3千元。
一頭母牛哪怕一年只產一頭小牛,也能淨賺1萬元。
殷海麗覺得自己找到了賺錢的秘訣。
2011年,她努力說服父親,拿出多年積蓄1100多萬,大手筆地買回來600多頭母牛。
可因為缺乏養殖經驗,母牛買回來不久就接連死亡,2個月就死了400多頭。
事情搞砸了!
殷海麗像個闖了禍的小孩一樣,既自責又忐忑。
她覺得沒臉面對父親,父親卻主動找到了她。
沒有大發雷霆,也沒有一頓臭罵,只是拍著她的肩膀問:
“你還有信心乾沒?”
父親的一句話,讓殷海麗熱淚盈眶。
當時的畫面,也成了她此生記憶中最深刻的一個片段:
“當時就想,哪怕你打我一頓,罵我一頓,我心裡也會好受一點。
反而我父親一言不發的時候,
心裡那種愧疚感,就感覺我好像闖了特別大的禍一樣。”
母牛為什麼會接連死亡呢?
殷海麗到處請教,最終在鶴壁市一位母牛養殖戶那裡找到了答案。
因為草料幹、溼不分,人工攪拌不夠衛生,草料發了黴,導致母牛生病、流產、死亡。
殷海麗花30多萬,買了立式和臥式自動拌草機。
又根據專家的指導,把母牛分階段養殖,每個階段用不同配方的草料飼餵。
她還給母牛建起了保溫產房,並花300萬元,專門定製了一批熱水槽。
殷海麗養的全是母牛,堪稱牛版的“女兒國”。
母牛受孕,全靠從種公牛站挑選凍精,人工授精。
2013年初,養殖場的第一批小牛犢出生了,養到6個月大,就可以銷售了。
殷海麗請養牛戶來自己的養殖場參觀,向他們拍胸脯保證:
“如果你從我們養殖場運回去,
一個月之內有什麼問題的話,
我這裡可以無償地給你換也行,
甚至你給我退了也可以!”
包退換的方法,成功打消了很多養殖戶的顧慮。
殷海麗的小牛養到6個月,體重能達到500斤,一頭能賣1.3萬元左右。
雖然價格比同行一頭要高出1、2千元,但因為出肉率高、體質好,依然不愁賣。
2014年,殷海麗賣出去400多頭小牛,養殖場也被她管理得井然有序。
父親終於放下心來,把養殖場完全交到了她的手裡。
-03-
第3個真諦:精準對接市場,才能高質量發展
2015年,殷海麗養的第一批母牛生育能力已經開始下降。
母牛肉肥,出肉率也比育肥牛低,當商品牛賣,並不好賣。
殷海麗去當地屠宰場推銷多次,也沒把生意談成。
有沒有能接受肥牛肉的客戶呢?
殷海麗想到了廣東的潮汕牛肉火鍋。
不論牛肉肥瘦,潮汕火鍋都可以現切成牛肉卷,下鍋涮著吃。
殷海麗請廣東一位搞養殖的朋友幫忙,找到一位專門給潮汕牛肉火鍋店供貨的經銷商。
經銷商到她的養殖場參觀,又試吃了一頓牛肉火鍋,對她的母牛很滿意。
他不僅自己買了殷海麗的220頭母牛,還把她引薦給了其他經銷商。
給淘汰母牛找到銷路後,殷海麗又開始琢磨,怎樣把牛糞變廢為寶。
一頭牛每天要產生20公斤左右的牛糞,殷海麗之前都是把牛糞送人,可是請人清理牛糞還要花人工成本。
“後來也是無意中看電視,聽到了這個。
那我這個牛糞,是不是也可以做成有機肥?”
殷海麗從電視節目中得到啟發,建立加工廠,把牛糞發酵成了有機肥。
她給有機肥也找好了銷路——當地的蔬菜種植基地。
打拼多年,殷海麗也懂得了“莫向和尚賣梳子”的道理。
2019年的時候,殷海麗已經擁有4個養牛場,養殖量達到了6千多頭。
小牛、淘汰母牛和有機肥,三項加起來,總銷售額達到了1.6億元。
回鄉創業10年,殷海麗接過父親肩上的重擔,一步一步漸行漸遠。
年過古稀的父親,現在反而成了一身輕鬆的那一個:
“忙的時候我過來,閒的時候一般不怎麼過來。
因為她在這一塊我都放心,我現在就是員工。”
讓父母安享晚年,就是子女最好的孝順。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