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譜的戰鬥民族 023:當一萬美國大兵入侵俄羅斯本土
儘管拜登和普京也會舉行會談,但今天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實在說不上好。然而,即便在雙方關係更加緊張的冷戰時代,登陸進攻俄羅斯本土似乎都不是五角大樓的選項。他們當時主要考慮的是如何拉著北約的小夥伴們一起,在中歐平原擋住紅軍裝甲集團的洪流。
拿破崙沒打下來,希特勒沒打下來,面對戰鬥民族,世界各國對於“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的情景不抱幻想。
然而,在歷史上美國還真有一次發起過對俄羅斯本土的作戰行動,而且東西兩路一起出動,殺入俄羅斯本土的總兵力超過一萬人。
一萬多人?這個兵力超過了目前美軍在關島駐軍的兩倍,但是對應於蘇德戰場紅軍動輒出動的百萬大軍又未免有以卵擊石之嫌。哪個美國總統會這麼瘋狂,以如此兵力發動對於蘇俄的入侵行動呢?這不是像拿一根哨棒去捅熊屁股一樣的危險舉動嗎?要是在冷戰期間,這是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
雖說中國人連老虎屁股都捅過,但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從來沒有到武松和老虎那個地步。
這件事情和冷戰沒有關係。美軍“入侵”蘇俄發生在1918年。
1917年,彼得堡爆發了十月革命,布林什維克迅速掌握了原來沙俄帝國的領地。列強隨即在1918年5月組成干涉軍,武裝干涉蘇聯,美軍也在其中。就在這個時期,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為止唯一一次美軍“入侵”俄羅斯,並佔據其領土的作戰。
之所以“入侵”兩字打上引號,是因為當時俄羅斯存在紅白兩個政權,美軍等西方干涉軍是受到白軍邀請進入俄羅斯的,其登陸和佔領俄羅斯部分領土的過程並未發生像樣的戰鬥,只有紅色政權穩固之後,紅軍向干涉軍發起反擊,雙方才爆發了激烈的戰鬥。
當時,美軍在西伯利亞方面,出動了威廉·格雷福斯少將率領的8000名遠征軍,代號“西伯利亞人”,登陸海參崴並一直深入到西伯利亞的各個地區。
格雷福斯少將(中)指揮的這支部隊裡,主力是美國陸軍步兵第31團,該團還有一個綽號“北極熊團”——沒錯,就是在長津湖被宋時輪上將所率9兵團殲滅的那個。
與此同時,另一支美軍登陸俄羅斯北方重鎮阿爾漢格爾斯克,其主力為斯圖爾特上校指揮的美國陸軍步兵第339團,總計5500名官兵,代號“白熊行動”。亞洲部分的美軍在法軍指揮之下,歐洲部分的美軍在英軍指揮之下。
到1918年夏季,駐紮在俄羅斯土地上的美軍官兵已經達到1.35名,他們分別駐紮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和歐洲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而且拒絕布林什維克政府令其撤退的通牒,成了地地道道的“佔領軍”。
有意思的是,這次捅熊屁股的實踐,倒也沒有引發熊的瘋狂反撲,弄出你死我活的事情來。
這可能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關於這段歷史,基於不同立場的歷史著作有著不同的描述。
在西方史學家的描述中,所謂干涉軍對參與俄方內戰並無興趣。他們進入俄羅斯,主要的原因是布林什維克政府與德國簽訂了《佈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條約》,實現了停戰。這樣一來,協約國的東線完全崩潰,而且協約國送到俄羅斯各港口的援助物資很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落入德國或布林什維克之手,為此,英、法、美、日(甚至包括中國北洋政府也充了一回列強)出兵蘇俄,控制各個港口,並支援白軍繼續與德軍對峙,試圖挽救局面。
而在社會主義陣營的描述中,十月革命給反革命陣營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列強組織干涉軍的目的是對革命懷著巨大的恐懼,試圖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他們支援反動的白軍如鄧尼金和高爾察克,讓其作為代理人向布林什維克進攻,並且控制各個港口,切斷鐵路線,這一切的努力都在試圖困死蘇維埃政權。
作為第三方看來,列強的理由邏輯不通,他們本質上站在白軍一邊,不可能不捲入俄羅斯的內戰,但要說干涉軍建立的目的是推翻布林什維克政權也有些勉強,他們的作戰並不那麼積極。
從目前掌握的材料看,當時西方列強沒有把布林什維克政權看得很重要,認為他們只是一個短暫的過渡政權。由於和德國的戰爭還在進行,雙方的主力都在西線進行鏖戰,儘管十分敵視蘇維埃政權,但英法美等國家沒有力量把進攻布林什維克放到最重要的戰略位置。
更重要的是,幾年的大戰讓各國國內都充滿了厭戰的情緒,既然戰爭結束的曙光已經在前面,任何可能挑起新戰爭的橫生枝節都可能造成國民暴動,德意志帝國的崩塌便是如此,也讓其他國家不寒而慄。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在俄羅斯的美軍只是駐紮。隨著德國的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列強幹涉軍與蘇俄的矛盾迅速上升,駐紮在俄羅斯的美軍也迎來了不斷的戰鬥。美軍和俄軍(當時是蘇聯紅軍)也當真在俄羅斯本土掰了掰腕子。
在遠東地區,雖然雙方在遊擊與反遊擊作戰中也有不小衝突,但由於德雷福斯將軍本人對白軍印象不佳,所以總的來說雙方的關係還算平和。兩軍主要的戰鬥發生在阿爾漢格爾斯克附近。
為了保證對阿爾漢格爾斯克的控制,1918年秋,美軍在俄國白軍支援下,向南推進了300英里,佔領了瓦加河畔的新庫爾斯克鎮,在這裡由300名美軍、800名白軍和少量加拿大軍設立了前哨陣地。這裡已經深入布林什維克的控制區,因此紅軍隨即發動反擊,試圖將該地收復。由於美軍在這裡嚴密佈防,最初的反攻失敗了。
第二次反攻發生在1919年1月,由亞歷山大·薩莫伊洛將軍指揮紅軍的第6集團軍第18步兵師實施。這位將軍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他出自沙皇陸軍參謀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色,後來加入了紅軍,一度擔任紅軍在對白軍作戰中的東線戰區司令員,並榮獲蘇聯英雄稱號,但直到1944年才加入共產黨。
這樣一位極有軍事才華的將領制訂了分兵三路突襲新庫爾斯克的作戰方案,紅軍在零下40℃的冰天雪地中潛行數百英里,突然出現在新庫爾斯克鎮外,打了美軍一個措手不及——他們無法想象蘇聯紅軍的後勤怎麼解決,更驚訝於紅軍居然還拖來了大炮。
蘇聯紅軍18師的部隊只帶了隨身的乾糧,薩莫伊洛將軍根本沒有考慮後勤問題,他就是準備用3000對1000的兵力優勢加上大炮進行快速碾壓,如果打不下來……大家一起餓死拉倒。
他成功了。
由於紅軍穿著白色的偽裝服來襲,一直到他們出現在美軍哨位外100米的地方才被發現。新庫爾斯克外圍陣地在瞬間淪陷。不過,美軍還是體現了一定的戰鬥力,他們利用鎮子裡的地堡進行了抵抗,把戰鬥拖了五天……再長一點,薩莫伊洛將軍的部隊真要餓死了。
然而抵抗也就是到這個程度了,第五天夜裡,美軍在熟悉當地道路的白軍軍官帶領下突出重圍,逃回阿爾漢格爾斯克。
紅軍停了下來。美軍明智的沒有破壞鎮內的倉庫,飢餓的紅軍忙於奪取食品,沒有顧得上組織追擊。
這是美軍和俄(蘇)軍在俄羅斯本土進行的最大一次戰鬥,這一仗以美軍的失利和重大傷亡告終,僅美國和加拿大人在新庫爾斯克就死傷了約150人,而在遠東那邊美軍駐紮18個月傷亡總數也只有100人。
此戰後,本來對在俄軍事行動就不太熱心的美軍士氣更低,更不願意和戰鬥民族玩拼刺刀的遊戲了,儘管受到上軍事法庭的威脅,但第339團的一批士兵仍然於1919年3月提交了一份要求回家的請願書。
1919年底,白軍在俄羅斯北部和東部被徹底粉碎,美軍在那裡的存在失去了意義。最後一批美軍士兵於1920年4月離開了俄羅斯的領土,捅熊屁股的試驗,也就此告終。
現在想在俄羅斯看到美國兵,就只有去大使館看海軍陸戰隊的衛兵了。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