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蘇丹國駐華大使納賽爾·布賽義迪。阿曼駐華使館供圖
1990年9月,當年輕的納賽爾·布賽義迪踏上北京土地的時候,他並未想到,自己即將與這個東方大國結下半生的不解之緣,更未曾預見到,自己有朝一日,會以駐華大使的身份重新回到這裡,肩負起促進兩國友好關係傳承發展的使命。
知——“求知,哪怕遠在中國”
納賽爾是作為阿曼蘇丹國第一批公派留學中國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的,一學就是七年。
阿曼是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公元前2000年已廣泛進行海上和陸路貿易活動,併成為阿拉伯半島的造船中心,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航線上的重要一站。在兩國的考古發現中,中國瓷器、阿曼乳香等雙邊最具代表性的特產頻繁出現,印證著兩國亙古至今的友好往來。然而,在年輕的納賽爾心目中,“現代中國”給他的唯一印象,只有電影中的“中國功夫”。七年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碩連讀之後,“中國”於他而言,無疑豐滿、立體了許多。
“九十年代的中國,街上的小汽車很少,50塊錢就夠我們八、九個同學在飯館裡搓一頓,我們最愛的就是宮保雞丁、魚香茄子。”納賽爾回憶起他第一次在中國的學習生活,過往的一切歷歷在目。他笑著說起了初學漢語時的趣事:“一開始我還沒掌握好聲調,在餐廳點餐,我想要‘糖’,服務員卻給我上了‘湯’。我想特別謝謝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的老師們,他們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從人生地不熟的狀態,很快就順利過度到如魚得水的生活。”
在中國七年的學習生活結束後,納賽爾回到了阿曼,入職阿曼皇室辦公廳禮儀部,開始用他在中國所學所得報效祖國。兩年後,1999年,他再次來到中國,在外交學院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培訓,也正是這一時期的學習,為他日後出使中國埋下了伏筆。
阿曼駐華大使納賽爾·布賽義迪。阿曼駐華使館供圖
“求知,哪怕遠在中國。”納賽爾將這句阿拉伯諺語踐行得十分徹底。2013年,他第三次來到中國學習,這次是三個月的進修。離開中國前,他第一次接受了人民網記者的採訪。採訪時,記者發現,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大現代漢語聲調,已被他運用得爐火純青,從發音上絲毫聽不出他是外國人。他對此感到驕傲,同時也大力讚賞了中國在對外漢語教學上的努力與成果。“語言是瞭解一個國家的重要工具,文化是增進不同國家人民相互瞭解的橋樑。如今,世界各國都有學習漢語的學生,這是中國文化魅力所在。”納賽爾說。
對納賽爾而言,漢語像是他手裡握著的一把“金鑰匙”,為他打開了一扇又一扇機遇之門。因為精通漢語,在阿曼蘇丹到訪中國時,他得以擔任兩國領導人會晤時的阿方翻譯。中阿兩國關係的飛速發展,也給了他個人事業發展的極大空間。回到阿曼後,為了保持語感,他還會定期到阿曼的中餐廳去,用普通話與中國人交流。“熱愛中國文化,喜歡與中國人溝通,這是無論我走到哪裡都不會改變的事實。”納賽爾說。
行——“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納賽爾在天津體驗民俗。受訪者供圖
2020年9月,帶著新的使命,納賽爾再一次踏上了中國土地。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學生,而是阿曼蘇丹國駐華大使。
2021年北京的初冬,在位於亮馬河南路的阿曼駐華使館裡,納賽爾與人民網記者闊別8年後再次見面,相談甚歡。三十年光陰流轉,納賽爾從初出茅廬的學生,變成了一國之使,不變的,是他熱愛中國文化的心。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從《論語》到《孫子兵法》再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從修身齊家到治國平天下,無論哪個領域,中國人的處世哲學都非常耐讀、耐品,永不過時。”納賽爾說,“我從中國汲取了許多養分,中國的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禮尚往來’,現在我最大的使命,就是促進中國與阿曼戰略伙伴關係的發展,拓寬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使兩國人民的友誼進一步昇華。”
在工作中,納賽爾奉行的中國哲學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他大力讚賞中國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及其迅速的應對速度,並感謝中方與阿曼分享的防疫和診療經驗,以及中方向阿方援助的疫苗和防疫物資。他說:“如今,阿曼的疫情控制得也非常好,阿曼旅遊已重新向全世界開放,這得益於我們政府和人民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努力和付出,同時也感謝中國政府對阿曼的支援。疫情是檢驗全人類的一次大考,東方文化贏得了勝利。”
納賽爾認為,同為東方文明古國,阿曼與中國有許多相似之處。他舉例,今年,阿曼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在災害面前,阿曼人民團結一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互相支援和幫助的場景令他想起了戰疫初期的中國武漢,“從阿曼年輕人們身上,我看到了我們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納賽爾說。
就任駐華大使之後,納賽爾馬不停蹄,走訪考察了中國多地。新疆、青海、福建、河北、廣東、山東……從中國紅色革命勝地,到脫貧致富換新顏的少數民族地區,再到高新產業密集發展的省份,都留下了納賽爾的足跡。因為他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無論走到哪裡,他都能與當地人暢談無礙,這極大地便利了他的工作。
但與他當留學生時不同的是,曾經最常用的跨省交通工具綠皮火車已經升級換代成了“子彈頭”高鐵。“有一年春運,我從廣州坐火車回北京,因為買不到坐票,我是站著回北京的,那次經歷終身難忘。”納賽爾笑著說,“現在,中國高鐵網路四通八達,可以帶著我們很舒適地前往各個目的地,下了火車,就可以開始考察,因為乘坐高鐵旅行,一點都不覺勞累。”
其實,高速飛躍的不僅僅是鐵路,整個中國都在以“子彈頭”列車的速度疾馳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出使中國、見證中國發展,未來將會給納賽爾留下更多難忘的回憶。“古代的絲綢之路,不僅是中阿各國人民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也是一條傳播各族人民友好情誼的友誼之路。” 納賽爾曾在他的碩士畢業論文裡評價。在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和命運共同體的今天,因知華而友華的納賽爾堅信,中阿必將深化全方位合作,共享發展新機遇,開啟和平與發展的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