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巷子口,隨著一口帶著責備的催促聲,接著又聽到老人的哭泣聲。我似乎瞬間明白了什麼,說實話,只要聽到聲音,我都知道是誰,租房隔壁的阿姨在做康復鍛鍊,他兒子陪著。來廣東這邊一直在一個地方租房,所以隔壁領居都認識,平時都經常聊天,看見也都會打招呼,大家都不是很排斥外地人。
阿姨是本地的,今年六月份出了嚴重的車禍,腦部受到重創,在醫院手術昏迷應該有半個月多,出院之後也是很少見到她,而這次見到也就第二次。她兒子兒媳都在醫院工作,她沒出車禍之前天天接送孫女孫兒放學,包攬家裡家務事,中午小朋友都要接回來吃飯然後又送去學校的,下午又要接回來,然後買菜做飯,下午送小孩上學後她會出來打打牌。租房這裡前面有個小賣店,本地的阿姨、阿叔,阿公們每天都會過來這邊聊天打牌,當然也是娛樂的。這邊都有固定的棋牌室,供老人們消遣的,每個社群都設有,可能他們覺得有點遠了,所以就經常來這邊玩,老人們的生活其實也很簡單,在我看來,每天都能這樣也很充實,有地方去,有人可以聊天,一天就這樣過了,我租房房東的老媽有八十幾了,身體還很健康,冷天見她臉上還紅撲撲的,自己吃住一個小房子,跟我們租房是斜對門,天天也會去那裡打牌,不打也去,除了吃飯睡覺,她都不在租房的。
話說遠了,回來說那個出車禍阿姨,她應該有六十多,如今看到這一幕,讓我感觸很深,隨而更多的是感概,之後那一夜幾乎失眠,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古人也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首先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應該的,要看是做到哪一程度了。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生活壓力大,特別是出來打拼的,平時都很忙連電話都很少打,過年過節才得回去陪父母幾天,像出來外地的我們,到過年放假才匆忙回去,開工又得走,這連“孝”的邊緣恐怕都夠不上吧。說著也是很無奈,好像這種現象是社會造成的似的,當你組成自己的小家庭之後,壓力更大,一旦父母有不幸需要常年照顧,你會像照顧自己的小孩一樣照顧父母嗎?我們都需要反思。聽到這位阿姨的哭泣聲,我忍不住想,難道真的是久病床前無孝子嗎?
不是的,也是我親身經歷,跟這個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我同事的母親不幸癱瘓長達五年之久,期間都是他大哥在照顧,一直到去年去世了,老人家走的時候很安詳。她家有兄弟姐妹五個,她排行最小,也比我年長多歲。每次休息她會去看望她母親,然後盡一點孝心幫忙照顧母親。他們是陝西的,大哥在廣州工作,未了方便照顧母親,把她接到廣州來,租兩個房子,挨著的,大哥會每天變著花樣給老太太煮好吃的,只要老太太喜歡,他都會去買回來做,每餐做好之後還要哄她吃,看她吃完才放心去上班,夏天怕她熱把空調開好,把電視開啟,回來又幫老太太沖涼,半夜還起來看看,老太太喜歡去廣場看人家唱歌跳舞,大哥就天天帶她去,公司聚餐或者出去應酬,都一直把老太太帶在身邊,每次都先喂完母親然後自己才吃。這些都是聽我那個同事說的,每次聽她說這些,都會熱淚盈眶,大哥傾心照顧母親細緻入微,遠不止她說的這些。很值得敬佩,向他致敬。
百善孝為先,而這位大哥是值得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