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康熙爺回東北——清·高士奇<扈從東巡日錄>疏白》之
●第五十三天四月初八(1682年5 月14) 晴
駐蹕英兒門(吉林省永吉縣金家滿族鄉伊勒門村)
今天渡英兒門河。英兒門河本是小河,因近來雨水較多,故成大川。康熙爺好興致,親自掌舵指揮船隻渡河,使扈從諸臣得以順利度過激流險灘。
離英兒門一百五十里,有大金壯(金史作莊)義王婁室墓,神道碑高八尺八寸,寬四尺五寸,厚二尺二寸,頂高三尺。上面鐫刻著翰林院直學士、中大夫、知制誥兼行秘書監少監、虞王府文學輕車都尉、太原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王彥潛撰文,奉上大夫、大名府路兵馬都總管判官、飛騎尉、賜緋魚袋任詢書丹額篆:大金開府儀同三司金源郡壯義王完顏公神道碑。其文備載婁室攻克黃龍府、白水濼及與宋軍戰於太原、汜水蒲,解富平、延綏之功,與經史所載無異。最後說婁室卒於涇州,歸葬於濟州之東南奧吉里。
據《金史》記載,隆州下利涉軍節度使為古扶余地方,金熙宗天眷三年(1141年)改黃龍府為濟州,以太祖完顏阿骨打攻打遼國大軍不用舟船直接從水裡走過去,置利涉軍。大定三年(1163年),因與山東路濟州同名更為“貞佑”。由此考之,則英兒門亦屬黃龍府故地了。
另據《金史》記載:“任詢,字南麓,易州人,慷慨多大節,書為當時第一,畫亦入妙。歷官北京鹽使,年老致仕,家藏法書名畫數百軸。”王彥潛,姓名、官爵和鄉里都沒有記載。
其他書上說,金源郡王完顏婁室墓碑銘文是王競作的。王競,金彰德(河南安陽)人,博學能文,善草隸書,尤工大字,說他被固安縣令召集,權應奉翰林文字兼太詔,以行書盡寫完顏婁室功績,最後請史官刊刻其碑上。王競後遷翰林侍講學士,擢禮部尚書。其名其爵與此碑實證不符。今碑文有王彥潛其人確切記錄,鑿鑿可據,可見《金史》修史有不嚴謹之處。
●旁白
“英兒門”與“伊勒門”為同音異寫地名,“門”字並無實義。“伊勒門”,為女真語,是地名“移裡閔”、“額勒敏”同音異寫,意為“無韁野馬”,或“閻王”,用作地名,比喻該地時常河水氾濫洶湧。“伊爾門畢喇”,即高士奇說的“英兒門河”,於清末改稱飲馬河至今。飲馬河是松花江較大的一條支流,發源于吉林省磐石市驛馬鄉呼蘭嶺,流經磐石、雙陽、永吉、九臺、德惠、農安六區縣(市),全長386.8公里。
在過英兒門河時,南懷仁又為我們留下了“皇恩浩蕩的故事”。康熙爺在正午時刻,帶著昨天晚上和他一起過河的幾位重要顯貴,來到英兒門河岸邊。這是比昨天薩龍河還要大的河。小船從早到晚都在運送帳篷過河。傍晚時分,康熙爺讓其他人都留在河這岸,只讓南懷仁和另外幾個人和他過河去。國舅爺佟國綱急了,站出來對康熙爺說:“南懷仁一直住在我的帳篷裡,和我同桌吃飯,因此,我也得過河去。”康熙爺答道:“您老就不用過河了!南懷仁安置在我的帳篷裡,讓他在那裡吃飯。”
到達對岸後,夜空清澈,康熙爺的一邊坐著高士奇(南懷仁稱其是皇帝寵幸的閣老)和西域諸侯的兩位公子。康熙爺看著半圓形的天空,讓南懷仁用中西雙語把主要的星星一個不落地讀給他聽。然後康熙爺拿出幾年前給他製作的小型星座圖表,依據星星的位置說出時刻來。此時的康熙爺臉上無不閃著傲嬌的光輝。康熙爺透過在其周圍貴人面前,展現他有著無限的知識來誇示自己的學問。這或許就是達官貴人喜歡親近文人墨客乃至專業人士的緣故罷。
陪著康熙爺聽完天文課後,高士奇回到自己的帳篷,又惦記起當地的歷史名人完顏婁室來。
完顏婁室(1078~1130年),字斡裡衍,女真族完顏部人,金朝名將。在滅遼攻宋的戰爭中,統率大軍,從東北戰場一直打到西北,馳騁在大半個中國的土地上,所向無敵,戰功累累,以其大智大勇而名聞天下。成為金朝的開國功臣和開疆拓土的一代名將。1130年,完顏婁室病死於軍旅之中,1146年,被追封為莘王,後改諡金源郡王。
完顏婁室神道碑,金代碑刻,位於今吉林省長春市郊三道鎮豐產村劉象爐屯,今稱石碑嶺,金代稱奧吉里。碑文詳細記敘了完顏婁室興師滅遼和前期宋金戰爭中的勳業功績,是研究婁室本人及其家族和遼金、宋金戰事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此碑在清康熙年間尚存。有人說,高士奇酷愛田野採風,每到一地都抽出時間訪山訪水訪老者記述風俗。此篇關於完顏婁室墓碑的記述,有人就說他抽出時間到現場考察一番。按日錄記載,“大金壯義王婁室墓”距“英兒門一百五十里”來看,高士奇是不可能走出那麼遠去看完顏婁室墓碑的。一種可能,是在東巡路線定下來後,高侍讀近水樓臺拜託寧古塔將軍代為勘察了。或在東巡路上紮營後聽當地人講起,然後拜託人勘察,事後把拓件類東西捎到京師去。
受高士奇《扈從東巡日錄》影響,七年後,浙江山陰(今紹興市)人楊賓,因其父楊越流戍寧古塔,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到邊外省親,歷時五載,以其所見所聞著成五卷本《柳邊紀略》,詳細記述了清初盛京、寧古塔、璦琿(黑龍江)三將軍所轄地區即柳條邊外東北歷史地理、風土民情。其中就有完備的4000餘字完顏婁室神道碑全文。完顏婁室神道碑早在清光緒年間就已經不見蹤跡。1961年,完顏婁室墓成為長春市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長春市政府根據楊賓《柳邊紀略》記載,重新勒石複製完顏婁室神道碑文,並立於石碑嶺完顏婁室家族墓地。
《柳邊紀略》是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楊賓編著的一部全面敘寫東北的地理學專著。它是中國歷史上繼南宋洪皓的《松漠紀聞》之後又一部全面敘寫東北的專著。給當時國人揭開關東神秘的面紗,給後來史家留下許多寶貴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