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向來以開放包容而著稱,但對於今人來說,這種“開放包容”更多隻是一種概念,實際上,唐朝的國際化或許超乎我們很多人的想象。
唐朝黑人從哪來?
在當時,除了與世隔絕的美洲,幾乎其他各大洲都有人來到唐朝。黃種人不必多說,就連白種人和黑種人在唐朝也是屢見不鮮。
大家可能覺得奇怪,唐朝怎麼還會有黑人?唐代有一種人叫崑崙奴,他實際上有兩個指向,一種是東南亞人,另一種就是來自西域的黑人。再深追究,這些來自西域的黑人應該是中東地區黑奴貿易的結果——阿拉伯人把撒哈拉以南的黑人販賣到歐洲,進而販賣到東亞。
崑崙奴畫像
而唐代白種人的情況則要更加複雜一些,比如絲綢之路上的經商主力粟特人,原本身為白種人的他們大量定居在唐朝內地,與唐朝人通婚。久而久之,很多粟特人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當中來,再也不是外國人了,現在北方地區諸如曹、安、康、米、何、史這些姓氏,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就是粟特人的後代。
除了經商和通婚,唐朝還允許外國人在中國參加科舉。唐朝有賓貢科,起初,我們認為賓貢科可能是專門針對外國人設定的一種科舉考試,單獨設定題目,額外錄取。但是現在根據各種研究發現,賓貢科並不是單獨設定了一場考試,而是讓外國人正常參加進士科的考試,在錄取的時候,名額上對他們有所傾斜,類似於現在高考當中的少數民族加分。所以說,外國人或者說少數民族人在唐朝的內地生活應該是比較愜意的,沒有什麼格格不入的感覺。
唐朝對外國人的包容不僅體現在文化和生活等方面,更體現在政治制度當中。唐朝允許外國人做官,軍隊裡也有很多胡兵胡將為唐朝開疆拓土。雖然安史之亂與胡兵胡將有很大的關係(安祿山、史思明都是粟特人),但我們不能僅因為有一個安史之亂,就否定了胡兵胡將的正面作用,更何況,鎮壓安史之亂叛亂的也有很多胡兵胡將,比如哥舒翰、李光弼等人。所以總體來說,胡兵胡將在唐朝起到的作用是正面大於負面的。
傳統音樂是外來的嗎?
從各個方面,唐朝都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時代,而外國人帶來的文化也相當多,比如古希臘時期的數學、醫學、天文知識,都對中國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這裡,我們重點談一點——音樂。
作為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備受重視。儒家文化的基礎就是禮樂制度,“樂”本身就是中國文明的基石之一,而偏偏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唐代引入了大量的胡樂,並把它變成我們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漢朝石胡笳影象
最早的胡樂可能是西漢時期引入中國的,《晉書·樂志》就曾經記載過胡角、胡笳傳入中國的歷史。這些樂器加個“胡”字就能表明,它們的來源方向就是西域。
到了魏晉隋唐時期,外來的樂器、舞蹈、音樂更是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中,大大地影響了唐人的生活,以至於大詩人元稹曾經為此寫了一首詩叫《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法曲》,其中有這樣四句話:“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羶滿鹹洛。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元稹站在士大夫傳統文化的角度上來評價此事,他認為在妝容、音樂上學習胡人不是一個好現象,但反過來,元稹等士大夫的看不慣,反倒說明那時胡音胡樂的盛行。
唐玄宗畫像
世界著名漢學家和語言學家謝弗的《唐代的外來文明》就曾說到唐代的外來音樂情況,“自八世紀開始,唐朝的流行音樂聽起來與中亞城廓國家的音樂簡直就沒有什麼區別了。”他還特別指出,《霓裳羽衣曲》就是外來樂曲,它的原型是婆羅門曲,換句話說,極有可能是印度樂曲。它最先傳到涼州,被涼州都督獻給了唐玄宗,唐玄宗改編之後起了一個新名字,就叫做《霓裳羽衣曲》。
在唐玄宗時期,龜茲樂、高昌樂、疏勒樂、高麗樂都進入了中國,與中國傳統的宮廷音樂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而且外來的樂器也有大量傳入,除了胡角、胡笳外,琵琶、篳篥、羯鼓、箜篌等都是外來樂器。我們現在習慣於把這些看作是我們傳統樂器,但實際上,它們都是外來樂器有機融合到我們的傳統音樂當中去。
唐朝這種開放包容的文化,對於唐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立體的,乃至於影響到唐人的思維模式。因此從這點上來說,所謂傳統文化其實一直是動態的。我們現在總會談到維護傳統文化,但我們得先明白,傳統文化自身其實就很開放包容,我們很難說哪一個時間點的傳統文化是純的,哪一個時間點是不純的,因為它總是在吸收外來的優良文化。而正是因為這種包容開放,我們的傳統文化才會無比璀璨。這是一種“拿來主義”的精神,也是我們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