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開,出席大會共有755人,代表全黨121萬黨員。
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會,其中,中央委員44名,候補中央委員33名。
1945年6月19日,召開的七屆一中全會上,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與現在的政治局常委相同);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
44名中央委員按得票多少如下(得票相同以姓氏筆畫為序)
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林伯渠、林彪、董必武、陳雲、徐向前、關嚮應、陳潭秋、高崗、李富春、饒漱石、李立三、羅榮桓、康生、彭真、王若飛、張雲逸、賀龍、陳毅、周恩來、劉伯承、鄭位三、張聞天、蔡暢、鄧小平、陸定一、曾山、葉劍英、聶榮臻、彭德懷、鄧子恢、吳玉章、林楓、滕代遠、張鼎丞、李先念、徐特立、譚震林、薄一波、王明、博古
33名中央候補委員,名單略。
七大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共77人,其中,中央機關、中央軍委機關18人,佔比23%;陝甘寧邊區9人,佔11%;八路軍總部、華北地區黨、軍22人,佔29%;華中八路軍、新四軍15人,佔20%;國統區11人,佔14%,其他3%。
從投票結果看,中共五大書記中,有四位排名第一至第四位,眾望所歸,周恩來僅排名第23位,出人意料又合情理,因為抗戰時期,周恩來隨王明在長江局工作(王明任長江局書記,周恩來副書記),王明把個人凌駕於中央之上,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上有偏差,“七大”清算王明的錯誤路線,周恩來也受到批評,影響了選票。
少壯派軍事指揮員林彪得票高居第六,八路軍115師師長、抗大校長林彪,不僅平型關大捷打出威名,辦軍校培養大批人才,威望如日中天,得到高票不足為奇。
1955年授予的十大元帥,全部當選中央委員。
1955年授予的十位大將,僅有張雲逸入選中央委員,這也是張雲逸為什麼是10大將中唯一拿元帥工資的原因,資歷太深了,他的得票竟然在賀龍、陳毅、劉伯承、葉劍英、聶榮臻和彭德懷之上。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得票靠後,一方面是組織百團大戰“暴露實力”,飽受詬病,得票受到影響。
中共“五老”中,有四老當選中央委員,得票順序是:林伯渠、董必武、吳玉章、徐特立。僅謝覺哉落選。
李富春、蔡暢夫妻雙雙當選中央委員。
陳潭秋於1943年9月27日被軍閥盛世才秘密殺害於迪化(今烏魯木齊),由於資訊不暢,與會代表仍然選舉他為中央委員。
最年輕的中央委員是薄一波,本來他只是中央候補委員候選人,陳賡認為薄一波的黨內資歷尚淺,當中央候補委員根本不夠格,親自跑到毛澤東面前“陳述己見”,毛思考後,乾脆提名薄一波為中央委員候選人。所以排名基本上是最後,僅高於王明、博古。
關於王明、博古和王稼祥,毛澤東親自做代表的工作,希望選舉他們為中央委員,最後,王明、博古當選中央委員的,王稼祥仍然落選中央委員,僅為中央候補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