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只羊如何高效管理?每隻羊每天吃多少飼料,喝多少水,有沒有生病的?如今在草原上,牧民用一部手機就可以“放牧牛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牧民吉雅介紹說,他家600多平方米的智慧羊棚實現了全自動化養殖,僅用一部手機便能完成飼草料餵養、給水、給藥、羊圈加溼、羊圈空氣淨化和羊糞的智慧化清理。
牧民吉雅家的全自動化棚圈。人民網 富麗娟攝
“現在可以放心地出去幾天,拿著手機可隨時檢視棚圈裡的情況,比以前方便多了。”在吉雅的手機上,每天都能從管理雲平臺上實時獲取羊群的動態資料,上面詳細記錄了每天具體投餵飼料的品種、數量,對具體的飼料混合比例都進行了明確標註。
“更強大的功能還在後面呢!”吉雅從系統中開啟羊群健康情況頁面,每隻羊的實時健康狀況一目瞭然。“平臺利用大資料能依據羊走路的姿態、步數等發現羊是否健康。如果羊生病了,我們就能及時安排獸醫進行治療。”
鄂托克前旗全自動化日光溫室育苗大棚。人民網 富麗娟攝
這是內蒙古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2020年10月,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興安盟扎賚特旗獲批成為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全國共117個縣)。今年9月底,內蒙古召開全區數字鄉村工作現場推進會,提出要聚焦數字鄉村建設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圍繞內蒙古數字鄉村建設特點特色,堅持試點先行,探索典型模式,高質量推動數字鄉村建設。
“高科技”打造現代農牧業發展新模式
如今,在內蒙古,高科技在農牧業生產的各環節、各階段都施展著“魅力”。
“我們的目標是把產業園農旅休閒體驗區打造成一座農業公園,實現經濟、文化和生態效益三結合。”扎賚特旗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主任許慧敏介紹說,這裡的稻田不僅長稻子,還“長”出魚、龍蝦、螃蟹、鴨子等,實現了“一地多用、一舉多得、一季多收”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節約了水土資源,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更提升了水稻品質,催生了私人定製品牌“我特有田”。
示範區裡的私人訂製和認領農業蔚然成風,“我特有田”隨處可見。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認領基地的客戶,保證每畝年產400斤以上優質大米,其中的稻魚、稻蝦、稻蟹等也是屬於客戶的。認領稻田產業讓農民擺脫了產量依賴,也一改透過多箇中間環節才能將大米端上餐桌的老路子,從源頭上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在管理方面,示範區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看水稻長勢,灌溉、施肥、控制溫度等各項農業生產指標透過手機操作就能夠實現。
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18年被認定為全國首批、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近4年來,扎賚特旗累計投資15.5億元,建成10萬畝智慧農業示範區,利用產業園獎補資金4548萬元,建成集“智慧大腦、智慧農場、農業專業實驗室、溯源體系”於一體的數字農業農村科技服務中心,指導農業資訊化經營,提升數字化應用水平。
目前,全旗水稻種植面積達到90萬畝以上,年產綠色優質大米達30萬噸,品質、品牌得到了顯著提升,初步實現了全程數字化。
內蒙古愛養牛科技有限公司是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微軟大資料及人工智慧應用孵化基地的在孵企業,公司的“愛養牛”平臺透過整合供應鏈上下游資源,成立行業採購聯盟,為牧場提供個性化服務,精細化定價及產品代工,對農牧業產品做全年的預算採購和計劃採購,為終端使用者長效佈局,從而和供應商形成長期的合作關係。
“愛養牛”平臺透過大資料訂單追蹤系統,確保各類飼草料精準送達牧場。人民網 富麗娟攝
“為了解決上游中小牧場的採購渠道不公開透明以及融資難的問題,我們建立了愛養牛資料平臺。利用大資料分析的優勢讓養牛戶們看到‘春天’,扶持企業創收,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根據反饋,平臺免去了中間商差價,透明瞭供應品實際價格,以此減少了使用者們沒必要的支出,使他們擁有了更多的利益回報。”內蒙古愛養牛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劉曉江說。
疫情暴發後,全國多地牧場面臨飼草料短缺、運力不暢等一系列現實難題。平臺在疫情期間平均每月成交3000多筆牧場物資訂單,為近千家牧場解決了“燃眉之急”。
“慧”種地促進農業產業升級
一提到秋收,很多人會想到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情景,而在內蒙古扎賚特旗,以“無人駕駛收割機”為代表的“高科技”登場,開啟秋收“無人”模式,改變了傳統的農業勞作方法。
“我家種了200多畝水稻,今年用了無人駕駛收割機,一小時能收70畝,3個多小時就收完了。”扎賚特旗五道河子村種植戶黃宇笑稱現在自己成了農忙時節的“閒人”,從春種到秋收一切都是機械化,種地又快又高效。
無人駕駛收割是如何實現的呢?技術人員介紹,“無人駕駛收割機藉助北斗衛星導航,加入感測器和控制器。只要作業前在系統內設定好收割區域,收割機就能自動規劃最優路徑和最佳作業方式。使用者站在田埂上,透過操作端按下啟動開關,就能實現自動作業。”
農機技術的進步讓麥收變得越來越“高精尖強”、越來越“智慧”。天上飛著無人機,手裡操作著APP——如今在內蒙古,好多種了大半輩子地的農民從會種地升級到了“慧”種地。機械化、自動化、智慧化的現代農業,讓大家解放了雙手。
在鄂爾多斯宏野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智慧溫室大棚內,負責人李宏正在透過手機影片和華中農業大學的教授討論智慧化噴灌系統的安裝方案。他捧著手機邊跟設計單位討論農場智慧化地埋式噴灌系統專案的安裝施工方案,邊快步向農場東南角的試驗田趕去。
“這個專案是農業生產全程智慧化的一部分。”李宏介紹說,這套智慧化噴灌系統,每間隔1米設有一個噴頭,利用太陽能板等裝置對水泵進行自動化控制,不僅能夠實現自動灌溉,還增加水肥一體化功能,加快形成高效、低耗的智慧模式。
鄂爾多斯宏野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智慧溫室大棚的噴灌系統,僅是鄂托克前旗以智慧化賦能農業生產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鄂托克前旗積極把資訊化引入農業生產全過程,打造智慧農場和智慧溫室大棚,實時採集監控土壤溫度、水份、PH值等引數,普及智慧化溫度控制、溼度控制、灌溉等系統,以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產業升級,智慧化、便捷化的“網際網路+”現代農業體系初步建立。
“雲賣場”助推“內蒙古味道”香飄四海
初冬季節的內蒙古氣溫驟降,但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新營子鎮富迎來調味品專業合作社裡,負責人董連柱和工人卻幹得熱火朝天。在剛剛結束的一場直播中,一名網紅主播將他廠裡的蔥花胡麻油賣出去將近300瓶,他和工人要趕在下午快遞來之前將貨物進行打包。
董連柱經營調味品生意16年,從2020年開始,他將更多注意力放到了網路銷售上,“過去一年線上銷量已經和線下渠道幾近持平,很快線上銷量就會超過線下。銷售模式被網路所改變。” 董連柱說。
2020年,托克托縣在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舉辦了兩場縣長直播帶貨,共計實現線上銷售11097單,不少參與的商家是第一次嚐到了直播賣貨的甜頭;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直播賣貨當中。去年托克托縣成為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同時還通過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驗收。
不光托克托縣,如今在內蒙古各地的農牧民群眾中都興起了“直播賣貨”熱,“雲賣場”助推“內蒙古味道”香飄四海,“直播賣貨”日益成為鄉村振興的一條新路子。
牛肉乾、草原白酒、亞麻籽油、風乾牛肉辣醬、羊絨被……內蒙古正鑲白旗農特產品電子商務體驗店(北京大興店)的直播間裡,工作人員正在線上推銷著“內蒙古味道”。
內蒙古正鑲白旗農特產品電子商務體驗店(北京大興店)的直播間。人民網 富麗娟攝
為促進正鑲白旗農特產品上行銷售,正鑲白旗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在北京市大興區開展了主題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直播活動。活動採用“線上宣傳+線下展銷”“直播互動+異地連麥”的模式進行,達成交易額25萬餘元。活動中,正鑲白旗電商中心主播與北京體驗店主播連麥推介正鑲白旗公共品牌“明安牧都”旗下系列優質產品,更好地宣傳了正鑲白旗公共品牌“明安牧都”,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隨著數字經濟的興起,在內蒙古廣袤的農村牧區,一批農牧民群眾抓住機遇,把手機當成新農具,把直播當成新農活,以田間地頭為佈景,以綠色生態為賣點,推銷農產品、售賣山裡貨,打開了致富的新門路。
“我們把鄂托克前旗所有的農牧業合作社,還有小微企業的各種農牧產品綜合起來,組成一個大的供應鏈,這樣每個主播的直播間都能出100多種的產品,粉絲在任何一個主播的直播間都可以買到好多產品。” 鄂托克前旗“e網情深”助農志願服務隊隊長李彥軍說。
為了幫助農牧民拓寬銷售渠道,從2019年開始,鄂托克前旗組建了“e網情深”助農志願服務隊,並打造助農直播基地,依託可汗蘇立迪乳製品有限責任公司直播平臺,吸納全旗30多位網路達人參與到志願服務活動中,不僅透過抖音快手等平臺開設“雲賣場”,將當地農牧民的產品銷售出去,還開設了線上豐收節,每天都有兩到三位主播在助農直播基地進行直播帶貨、衝粉、滿減、組合售賣,平均每場直播都能銷售300多單。
為暢通數字化銷售渠道,鄂托克前旗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功能化佈局,堅持城鄉統籌,整合資料資源,加快農村牧區寬頻通訊網、移動網際網路、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發展,共建成4G宏站654個、5G基站44個,實現了全旗鄉鎮城區寬頻熱點全覆蓋,行政村光纖通達率100%,資訊通訊基礎設施支撐能力穩步增強。
敢為人先,典型先行。內蒙古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快速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城鄉“數字鴻溝”逐漸縮小,更多農牧民共享數字經濟紅利。從靠經驗到靠資料,一幅數字強農、數字治村、數字富民的發展藍圖正徐徐展開。富麗娟
來源: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