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前些天的文章,二胎夫妻放棄豪宅,一家6口住55平老房,卻讓千萬人羨慕不已,大家的留言我都一條條仔細看了。
於是知道,很多雲童靴和我一樣,為了孩子上學等等原因,一大家子搬進或住進比較小的房子(常常還比較老)。
說完全不在乎,估計很困難。各種侷促、不方便,都是客觀存在的難題。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爸爸媽媽、一對雙胞胎、姥姥姥爺六口人擠在40多平的小房子裡。孩子終於拉扯大了,姥姥抑鬱了,和女兒的關係也徹底鬧僵了。
孩子也有可能在意,特別是見過同學家比較大的房子之後。團隊小夥伴的女兒小滿,同學家回來後就問媽媽:“為什麼我家的房子這麼小?”
大寶雖說不算抱怨,但也說過:“媽媽,我覺得還是以前的房子好,比較大。我可以在客廳裡玩很多玩具,滑滑板車都行,現在只能窩在自己的房間裡。”
我給他分析和解釋過,但最後發現,最好的回答,竟然是來自一本買給妹妹看的繪本。
就是這本——《小房子變大房子》。
一個神奇的故事
一位滿頭白髮的小老太太,獨自住在鄉下的一幢房子裡。
房子裡擺放著一張床、一套桌椅、一個壁爐和簡單的生活用品。
老太太怎麼看,都覺得家裡太擁擠,住起來很不舒服。
於是,她向村裡的聰明先生求助:“聰明老先生,請你幫幫忙,我家實在擠得慌!”
“把你的母雞抱進屋。”聰明老先生出了個主意。
雖然覺得這個主意很稀奇,但老太太還是照他說的做了。
誰知,母雞剛進屋,就在地毯上下了個圓圓的大雞蛋。
還撲稜著翅膀到處飛,將架子上的瓷罐碰下來,摔了個粉碎。
老太太氣得當場大叫起來:“一個人待著已經夠小了,現在又來一隻老母雞!我的鼻子直癢癢,想打個噴嚏都沒地方!”
她只好,再次向聰明老先生請教。
“把你的山羊牽進屋。”聰明老先生又出了個主意。
可山羊進屋後,一邊咩咩叫個不停,一邊咬破了窗簾,踩碎了雞蛋。
它還一屁股坐下來,流著口水啃桌腿。
老太太激動地大叫:“一人一雞已經夠擠了,再來一隻山羊根本住不下!更何況山羊身上有跳蚤,母雞一直追著啄……”
迫不得已,她第三次向聰明老先生求助。
“把你的小豬推進屋。”聰明老先生說。
但沒想到,小豬一進屋就追著母雞跑,還開啟食品櫃,帶著山羊一起大吃大喝。
老太太氣急敗壞地大喊,“求你們停下來好不好?”
她找來聰明老先生,抱怨道:“一人一雞一羊就已經夠擠了,現在倒好,連食品櫃裡的小豬,都嫌我家小得可怕。”
“把你的奶牛趕進屋。”聰明老先生繼續支招。
結果,奶牛一進屋就衝向了小豬,還跳上餐桌,來了一段踢踏舞。
這下,老太太再也無法忍受了。
她痛苦地說道:“一人一雞一羊一豬就已經夠擠的,怎麼還能再來一隻小奶牛呢?我實在太痛苦了,簡直想把頭髮都扯掉!”
“你把它們都放出去。”聰明老先生對她說。
那不就和原來一個樣兒?
老太太開啟窗戶,放出了母雞;
“噓噓噓”,放走了山羊和小豬;
“哼唷哼唷”,將奶牛推出了門。
這一下,果然讓眼前的房間,變得寬敞和舒適起來。
她連忙向聰明老先生道謝:“謝謝你,聰明老先生,你可幫了我的大忙啊!”
五個住在一起太擁擠,一個人待著卻很寬敞。
原來,這幢房子一點也不小。
從此,老太太再也不發牢騷了,每天都過得歡天又喜地。
為什麼小房子變成了大房子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書中的老先生很有智慧?
雖然房子還是原來的房子,但經過母雞、山羊、小豬、奶牛的輪番折騰,有了“人畜同住一個屋簷下”的鮮明對比,老太太的心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個故事雖然很短小、很簡單,但卻能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和啟迪,是我們解決很多現實問題的一劑良藥。
“標準”不同,心態就會發生變化
很多時候,我們對事情的標準,其實都是周圍的人幫助我們建立起來的。
比如“貧富”。月薪好不容易漲了幾千,心裡高興得不得了,結果去參加了一場同學會,發現大家都已經年入上百萬,立馬覺得自己窮到不行。
比如“成就感”。鄰居大媽一大早就雄赳赳氣昂昂去舞劍了,然而沒一會就垂頭喪氣回來了。她老伴兒悄悄說:“有個人比她舞得好,本來她在最前面帶隊,現在被替換下來了。”
看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話說得一點都沒錯兒。
大寶也覺得家裡房子太小,但當他去過其它同學家,看到他們的房子比我們還小,回來就跟我說:“媽媽,我覺得咱家其實還行,***還羨慕我家好大呢!”
後來讀到《小房子變大房子》,我很快就get到了作者的“苦心”。
梅子涵老師對這本書的解讀可以說非常精準:
什麼是房子的大小呢?什麼是金錢的多少呢?什麼是學習成績的高低呢?什麼是工作業績的突出和平凡呢?什麼是漂亮和不漂亮呢?
有很多這樣的“什麼”,我們和小老太太一樣會遇到。
可是我們不可能總遇到聰明的老先生,所以我們要自己成為自己的聰明老先生。把雞抱進來,把羊牽進來,把豬推進來,把牛趕進來,讓他們濟濟一堂,混亂一片,然後再把他們放出去,使自己豁然開朗,恍然大悟,欣喜便油然而生。
是啊,我們總會被這樣那樣所謂的“標準”所束縛、所困擾,但我們一定要成為自己的“聰明老先生”,學會為自己鬆綁,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快樂和從容。
認知不同,結果就會不同
心理學裡有個非常著名ABC的模型,我已經和大家分享過很多次了——
在這個模型中,A指的是事情的本身(前因),C指的是人們面對事實時的各種反應(後果)。
很多人都認為,是事實A引起了C這一後果,卻不知道中間的B——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才是影響後果的關鍵。
如果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是消極的,那我們就會出現消極的情緒,做出消極行為;如果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是積極的,就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說,面對同樣的事情,如果認知不同,結果也會不同。
就像故事中的小老太太,她的房子面積並沒有變大,但在經歷一系列事情後,她的心態發生了改變,就覺得房子變寬敞了一樣。
境由心造
好多朋友和同事說過很羨慕我,這麼多年一點沒變,還是一樣的簡單,不被外界的慌亂和虛華所紛擾。
確實,我很佛系,永遠是那個不會來事、不爭風頭,默默幹活的老實人(也是別人說我的話)。
可能也因此,我常常看不到“別人”,看不到別人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也不認識所謂的奢牌、大牌,於是不會因為看到別人的優越,而降低對自己幸福感的判斷。
我當然不是因為“已經擁有”,所以可以如此雲淡風輕。
從小地方靠上學走出來,一步步來到北京,然後成家立業,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現在依然還在路上,努力往前走,因為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給自己安穩的未來。
我想要的很多,但一直告訴自己,要守住初心和原則,不要被慾望裹挾和吞噬;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回頭看看自己的來路,低頭看看手握的幸福,向前看看自己的目標,然後平靜、堅定地繼續往前走。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更有很多浮躁、無奈會擾亂、摩擦我們的身心,所以要守住內心。外面的環境真實又殘酷,好在我可以建構屬於我、我可以控制的心境。透過它,雖然不能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我看待世界、看待自我的方式。
我有時會跟大寶聊我的故事,不是為了訴苦讓他感動,而是想分享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我希望他比我做得更好,雖然身在世俗,為更好的生活努力打拼;又能“境由心造”,構建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獨立的且強大的,能幫助自己找到平靜和幸福。
關於書再叨叨幾句
額外說上幾句,《小房子變大房子》的作者,是英國童書作家朱莉婭·唐納森和德國插畫作家阿克塞爾·舍夫勒。
這對繪本界的“夢幻組合”,聯手打造了很多經典暢銷作品。
包括《咕嚕牛》《咕嚕牛小妞妞》《女巫掃帚排排坐》《小海螺和大鯨魚》《城裡最漂亮的巨人》《小房子變大房子》等。
尤其改編自中國成語故事“狐假虎威”的押韻故事繪本《咕嚕牛》,更是英國國內公認的必讀童書,總銷量超1000萬冊。好幾年前,我給大家推薦過,還記得嗎?
由於早年長期為兒童電視臺創作歌曲、編寫劇本,唐納森的文字朗朗上口、充滿詩意,比一般作者更講究故事的佈局、韻文的使用。
更重要的是,她從來都不說教,而是將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藏在了精雕細琢的文字和圖畫裡。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只要認真地讀上一遍,就能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對生命有價值的思考。
而阿克塞爾·舍夫勒的插畫,既優雅又詼諧,尤其在一些小動物的表情、動作等細節設計上,充滿了意在言外的幽默感。
透過這些細節,孩子們可以輕鬆走近繪本中的世界,或悲傷或開心,與書中的主人公建立“情感聯結”。
《小房子變大房子》,其實是兩人在1992年合作的第一部作品。
當時韻律體繪本並不受歡迎,很多插畫家都拒絕了這個故事。
而阿克塞爾·舍夫勒不同,他非常喜歡故事背後的韻律感和哲學意味,並果斷決定為其繪製插畫。
從此,兩人開啟了長達十幾年的合作。
因為不停地買買買,偶然之下,我還發現了一本與《小房子變大房子》核心異曲同工的繪本。美國童書作家安·麥戈文、美國插畫作家西姆斯·塔貝克創作的《太吵啦》。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彼得的老爺爺,他住在一間很老舊的房子裡。
他經常抱怨房子裡太吵了:床吱扭吱扭,地板嘎吱嘎吱,樹葉落在屋頂沙沙響,連燒水壺也嘶嘶鳴叫。
為此,彼得去找村裡的智者請教。
智者讓彼得先後找來一頭母牛、一頭驢、一隻綿羊、一隻母雞、一條狗、一隻貓……
但每請教一次,家裡就多了一種噪音,簡直快要把彼得逼瘋了。
最後,智者讓彼得將屋內的所有動物放掉,老房子終於安靜了下來。
彼得這才意識到,原來的床板吱扭聲、地板嘎吱聲、樹葉的沙沙聲、水壺的嘶嘶聲是多麼舒服、多麼悅耳~
終於,他又可以躺在床上,安然入眠了~
不同的故事,但相同的哲學核心。
事實上,它們都改編自一則猶太民間寓言,再由兩位繪本作家進行了改編和重述。
這也是為什麼,阿克塞爾·舍夫勒將“聰明老先生”設計成了猶太教拉比的形象(猶太教中的特殊階層,是老師也是智者的象徵)。
剛把《太吵啦》買回來時,二寶還get不到其中的道理。
每次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她都會一邊笑,一邊跟著模仿動物的叫聲,閱讀體驗很是愉快。
相較而言,大寶的表現就全然不同。
他不僅讀懂了書中的哲學意味,還立馬指出兩本書巢狀的是同一個故事。除此之外,也是他第一個發現《約瑟夫有件舊外套》和《爺爺一定有辦法》這兩本繪本之間“同宗同源”的關係。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繪本並不只是低幼孩子的讀物。大孩子,甚至大人都是可以閱讀的。
那些精巧的故事佈局、朗朗上口的文字韻律、風格鮮明的插圖、深刻的人生哲理,足以讓大齡孩子甚至成年人,從中得到不同的收穫。
而對於低幼孩子來說,只要他們對這個故事感興趣,把故事聽進去了就可以了。
就像梅子涵老師說的那樣,“兒童的閱讀,意義更多的是在後來的日子,是在成熟後的品味。”
或許在未來某一天,當他們遇到類似問題時,會想起曾經讀過的某本書。
到了那時,書中的深刻道理自然就會化為他們成長中的寶貴財富。
川媽說說
帶兩個孩子真的挺辛苦的,特別是晚上。
好在我常常能被同一幕情景反覆治癒:睡覺前,大寶和二寶兩個娃分別躺在我的旁邊,各自抱著一本書認真在看。難得的安靜,久久的欣慰。
再說,別管以後幹啥,男生還是女生,多讀書絕對錯不了!
拓展閱讀
最難解決的住房問題,被這本20頁的繪本說清說透了
mom看世界:跟著二胎博士媽媽一起學育兒、看世界;這兒既有我所崇尚的自然生活分享,還有獨家的科學課程、閱讀課程;來吧,養娃路上永遠缺個好朋友!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釋出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