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時科技成立於2017年11月,總部位於深圳,專注於鐳射雷達SPAD晶片設計,是積體電路設計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人機互動感測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其產品主要有SPAD晶片、光學感測晶片和3D視覺晶片,應用於智慧汽車、機器人、智慧玩具、手機、智慧門鎖、刷臉支付等領域。目前,公司已完成A輪和B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4億元,投資機構包括力合、中國銀宏、新恆利達等。
阜時科技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已積累了SPAD、光學感測和人臉識別三大產品線。阜時科技CEO莫良華告訴36氪,公司預計2022年上半年完成Pre-IPO輪融資。
隨著汽車、商用機器人、AR/VR等產品對自動駕駛技術需求的增強,鐳射雷達等視覺技術也迎來發展。阜時科技從2019年開始,組建新技術研究院,攻關鐳射雷達感測晶片。
APD(雪崩二級管)是用於鐳射雷達的關鍵部件,但存在系統複雜、功耗高、成本高的問題;將原本用於軍工航天領域的SPAD(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技術用於民用鐳射領域,成為一個解決方法。
莫良華告訴36氪,APD(雪崩二級管)需要幾百個光子才能有效檢測,而SPAD(單光子雪崩二極體)能有效檢測一個光子。SPAD在科研領域研究較多,大規模民用難度大,產品化門檻高。過往軍工航天領域的SPAD器件主要是用砷化鎵材料製作的,阜時科技研發了矽基的SPAD,這將成本降低到原來APD的十分之一,可用於民用鐳射雷達。
在技術研發難度上,莫良華告訴36氪,SPAD器件有三個難點:一是SPAD器件是集材料、工藝、設計於一體的綜合性課題,需要多方技術基礎才能研發;二是晶片設計的難度,光子飛行速度很快,波長較短,要同時接收多個光子,在高速電路上將晶片做到低功耗;三是抗干擾能力,SPAD具備高靈敏的優點,但環境光和其他鐳射雷達發射訊號都會對SPAD器件造成干擾,影響功效甚至失效。
莫良華表示,阜時科技已經打通了SPAD器件,提高了光子的探測效率。此外,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抗干擾能力較弱,阜時科技開發了一套系統方案,解決抗干擾問題。
阜時科技專門用於研發鐳射雷達的研究院共有近40人,博士11人,有部分是從海外招聘的高層次專業人才。研究院聯合公司資深晶片設計團隊用了兩年多時間,攻破工藝、器件和電路整合難點,研發出SPAD鐳射雷達產品,現已開始量產供貨。
目前,該晶片主要用於短距離測距,可用於掃地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割草機器人和小鵬機器馬一類的智慧玩具。阜時已與乘用車鐳射雷達公司達成戰略合作,聯合開發車載鐳射雷達SPAD晶片和產品。
在視覺識別技術上,阜時科技積累較多。2018年10月,阜時科技在深圳推出了支付級識別的3D攝像頭方案,在傳統2D人臉感測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人臉感測的安全性和互動使用體驗;2019年4月,阜時科技釋出LCD屏下指紋方案,推動千元級手機的發展;12月,其3D結構光人臉識別智慧鎖量產;到2020年,阜時科技又開始研究雙目3D識別技術 。
莫良華表示,阜時科技的結構光視覺識別方案是世界第一個在門鎖上量產的, 2021年,公司雙目機器視覺人臉識別的出貨量達到5~10萬套每月,實現細分領域出貨量第一。同時,全球第一款屏下色溫晶片獨家量產於一線手機品牌旗艦機。
目前,阜時科技的產品和技術已經服務了10多個行業,為手機、IoT、自主移動裝置、汽車等終端提供晶片及完整的技術解決方案 ,旗下共有超過50款不同型號的六大類晶片產品。
據悉,目前阜時科技正與小米、OPPO以及知名乘用車鐳射雷達公司等國內知名品牌進行產品合作,部分已正式量產上市。
莫良華表示,阜時科技2021年營收預計較上年同期增長十幾倍,公司2022年營收預計再有十倍增長。
阜時科技創始人莫良華是南京大學微電子專業本科、香港科技大學積體電路設計專業碩士和清華大學積體電路學院博士生,曾參與908國家微電子產業重點工程和參與起草國家標準《生物特徵識別防偽技術要求》,深耕人機互動領域十多年,帶領技術團隊在電容式觸控和TDDI領域做到世界第一,在積體電路設計領域作為發明人獲授權100多件國內外專利(其中美國專利20件),是類比電路設計、混合訊號晶片設計、晶片架構設計及系統設計等方面的資深專家。
在團隊成員上,阜時科技共有200多人,研發佔比超過70%,團隊成員平均擁有10年以上晶片行業從業經驗 ,主導設計的晶片歷史累計出貨近40億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