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總是抱有好感的。古代就有“貌比潘安”之說,放到當下,追星“小鮮肉”的粉絲也大有人在。而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教科書上的歷史人物,也有很多是切切實實的美男子。
學生時代,我們每天接觸最多的不是考試卷紙,而是教科書。教科書是學生和老師每天都要用到的,書上不只有文字,還會有插圖。不少學生拿到教材的第一件事就是從頭看一遍書上的人物配圖。
為了不讓學生“犯花痴”,教科書有多拼?
教科書上的配圖大多是在某領域取得一定成就的歷史人物,學生看到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就認為真人一直長這個樣子。其實,不少名人年輕時真的很帥氣,絲毫不輸當今的“明星”。
學生都知道愛因斯坦吧,著名的科學家、物理學家,創立了相對論,可以說他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個新時代,構建了物理學大廈。學生們對這個人物可謂耳熟能詳。
由於平時在教科書上看到的都是他“放蕩不羈”吐舌頭的照片,大家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就是一個可愛但不修邊幅的老頭。但實際上,愛因斯坦年輕時正經是一個大帥哥,端正的五官,高挺的鼻樑,靠深邃的眼神就能把人深深吸引住。
再看我國的工程專家王德民院士,他主要研究油氣田開發。可能有人對他不太瞭解,但是大多數人都知道大慶油田,大慶油田的成功採油及高產穩產,離不開王德民院士的努力。
教科書上搭配的是王德民院士中年以後的照片。雖然略顯老態,但是依舊難掩帥氣,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混血血統。而當學生看到院士年輕時的照片,不禁感嘆,怎麼會有取得這麼高成就還能長這麼好看的美男子?秒殺小鮮肉啊!
不少學生眼裡的政治家丘吉爾是一個大腹便便,眼神犀利的中年男人。教材上的他正襟危坐,眉頭緊皺,一副思索的模樣。即使他是“雅爾塔會議”3巨頭之一,學生也很難把他和美貌聯絡到一起。
透過對比圖能看出,丘吉爾年輕時像位富貴公子,說是“神顏”也不為過。白淨而俊美,身上又有一種軍人的氣質,柔和剛完美融合。要是放到現在,相信會迷倒一大批少女。
有許多學生困惑不解,明明這些歷史名人顏值都這麼高,為什麼教科書上不放好看的照片?其實,這才體現了教材編者的良苦用心。而且因為名人顏值實在太高,學生可能“犯花痴”,編者挑照片也是很拼,要花費不少時間。
為什麼教科書上,都是名人中老年時期的照片?
其中一個現實原因就是許多名人也是大器晚成,並非年少成名。通常情況下,名人的插圖是放在某個成就或者是某個重大事件旁邊。而在這個時間節點,名人確實是在那個年齡段或者處於那個狀態。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編者怕學生的注意力都放在名人的顏值上,從而忽略了知識點的學習。尤其是女學生,處在青春期,面對課本上又有顏值又有成就的人物,難免產生傾慕之情。
配圖的意義在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因為圖片往往比文字更具有衝擊力,學生在看到插圖後會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記憶也會變深刻。
如果學生過於關注插圖人物的顏值,那麼重點發生偏移,放在知識上的精力反而變少,就違背了配圖的初衷。教科書上選用名人中年以後的照片,一定程度上能解決這一問題。
老師可以藉助插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老師可以多找一些名人的圖片做對比。無論是年輕時的,還是年邁時的,或者是正處於某個特殊時期的,只要能幫助學生記憶,老師都可以把圖借用過來,放在課堂上。當老師邊放圖邊講名人故事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在這一點。
這樣一來,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書本上的知識變得立體,學習也不會再那麼枯燥。學生不但把知識點記得牢固,同時學習的動力也會增加。
老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查詢一些資料,分享一些名人趣事。學生在查詢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東西,知識面擴充套件了,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高。老師不再是講課的主體,與學生換位思考,還會慢慢增強課堂的互動性。
筆者寄語
現在不少學生喜歡追星,其實,教科書上也有許多名人值得尊敬,值得“追”。學生在課餘時間,可以多查詢一些名人圖片,多關注一些名人故事,不但會增加知識的多樣性,也會在欣賞他們顏值的同時得到一些啟發。
今日話題:您覺得教科書上的名人圖片應該換成顏值高的嗎?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