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軍迷朋友們,大家好,我是TSArmy,繼續來為大家們分享武器裝備內容。
本期來盤點一下,在二戰期間,國軍裝甲部隊曾使用過的那些坦克和裝甲車輛,這些型號在當時都是西方最先進的,雖然所裝備的數量並不是很多,但在當年也都參與過戰鬥任務。
以下是坦克系列
蘇制:BT-5 快速坦克
BT-5快速坦克由前蘇聯在1932年研發,別名為:“克里斯蒂輕型坦克”,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機動速度快,靈活性強,可以跟隨騎兵一同作戰。如果在作戰時履帶被炸斷,也可更換輪胎繼續戰鬥,而且移動速度會更快。安裝履帶的行駛速度為50公里每小時,安裝輪胎的行駛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70公里。在1938年期間,國軍方面也從蘇聯採購少量的BT-5快速坦克,並裝備第200師,還有幾輛用於軍校學員訓練使用。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11.5噸。
車身尺寸:長5.52米、寬2.23米、高2.21米。
引擎:M-5汽油發動機。
最快行進速度:52~70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30~40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L/42 45毫米坦克炮。
輔助武器:2挺7.62毫米機槍。
備彈量:炮彈115發,機槍彈2394發。
裝甲厚度:6-13毫米。
車組人數:3人。
意制:CV-33 偵察坦克
CV-33是義大利基於CV-29半成品戰車,所改裝出來的一款輕型坦克,在1933年正式定型,並同時生產了1300餘輛,它的早期型主武器是一挺6.5毫米M14型水冷機槍,在1935年期間所生產的型號,主武器改為了雙聯8毫米菲亞特M35型機槍,1938年所生產的CV-33,把主武器又改為了一挺13.2毫米貝雷塔M31型重機槍,還對履帶和懸掛系統進行了改良。在後期國軍也裝備少量的CV-33輕型坦克,並且進入緬甸作戰,一般作為偵察坦克使用。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3.2噸。
車身尺寸:長3.2米,寬1.4米,高1.28米。
引擎:菲亞特SPA CV3-005型直列水冷4缸汽油發動機。
最快行進速度:42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22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雙聯菲亞特M35型8毫米機槍。
輔助武器:6.5毫米M14型水冷機槍(早期型)。
備彈量:8毫米機槍彈2000發。
裝甲厚度:5~10毫米。
車組人數:2人。
美製:M3A3 輕型坦克
M3A3全名為:“斯圖亞特V輕型坦克”,由美國在1940年開始研發,1943年進行服役,到1943年末,共計生產了3427輛。M3A3是M3系列的最後一種改進型戰車,它採用焊接式裝甲和傾斜式佈局,防禦性較強,機動性較高,當年還部署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作戰。在二戰末期也有少量的M3A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援助給了國軍裝甲部隊,並編入最新組建的第一戰車營。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12.7噸。
車身尺寸:長4.53米,寬2.24米,高2.64米。
引擎:Continental W-670-9A汽油引擎。
最快行進速度:58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25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37毫米火炮。
輔助武器:3挺M1919A4型7.62毫米機槍。
備彈量:炮彈103發,機槍彈8270發。
裝甲厚度:10~44毫米。
車組人數:4人。
美製:M4謝爾曼 中型坦克
謝爾曼M4中型坦克,由美國在上世紀40年代初期研製,1941年正式定型,1942年列裝服役。在二戰期間生產超過49500輛,並被美國軍隊大量採用,還有一些援助給英國與其他同盟陣營。謝爾曼M4中型坦克的火力較強,還衍生出十幾種不同型號,可以配備75毫米、76毫米、或105毫米火炮,車內還搭載無線電臺,可以與車組之間或總部之間進行聯絡。在上世紀40年代期間,國軍入緬作戰,也得到美軍所援助的少量謝爾曼M4中型坦克。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33.65噸。
車身尺寸:長7.54米,寬2.97米,高3.0米。
引擎:Wright R-975型汽油發動機。
最快行進速度:38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21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75毫米M3型坦克炮。
輔助武器:2挺M1914A4型7.62毫米並列機槍,1挺M2型12.7毫米高射機槍。
備彈量:炮彈71發,7.62機槍彈6250發,12.7毫米機槍彈1200發。
裝甲厚度:13~76毫米。
車組人數:5人。
德制:Sd.Kfz101 輕型坦克
該型坦克的別名叫做:“克虜伯戰車”,實際上它是根據英國維克斯6噸坦克的基礎改進而來的,在1933年進行研製,並且賓士公司也參與設計,研發了其中的炮塔和裝甲,在上世紀30年代,少量的Sd.Kfz101輕型坦克被國軍裝甲部隊採用。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5.4噸。
車身尺寸:長4.02米,寬2.06米,高1.72米。
引擎:Krupp M305汽油引擎。
最快行進速度:37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18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雙聯MG-13型7.92毫米機槍。
備彈量:機槍彈2250發。
裝甲厚度:8~13毫米。
車組人數:2人。
蘇制:T-26 輕型坦克
T-26輕型坦克由前蘇聯在上世紀30年代初期研發,1931年定型,1932年開始服役。它基於英國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的基礎上改進,安裝了一門45毫米火炮和較強的裝甲防護,它可以為步兵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也能對一些同類的輕型裝甲進行打擊。在上世紀40年代初期,國軍裝甲部隊也採用了少量的T-26B型輕型坦克,並裝備在第200師。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10.5噸。
車身尺寸:長4.88米,寬3.41米,高2.41米。
引擎:GAZT-26型汽油發動機。
最快行進速度:30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15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Model38型45毫米坦克炮。
輔助武器:2挺DT型7.62毫米機槍。
備彈量:炮彈165發,機槍彈3654發。
裝甲厚度:15~25毫米。
車組人數:3人。
法制:AMR33 輕型坦克
AMR-33輕型坦克,由法國雷諾旗下在上世紀30年代初期研製,它比之前的雷諾FT-17更加先進,具有更強的裝甲防護和更強的機動能力,但主武器僅有1挺7.5毫米機槍,一般情況下這種坦克主要用於偵察,或對步兵提供掩護。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也被國軍所採用,到了40年代期間,又隨同遠征軍第200師入緬作戰。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5.5噸。
車身尺寸:長3.98米,寬2.07米,高1.76米。
引擎:雷諾8缸汽油發動機。
最快行進速度:54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28公里每小時。
主要武器:7.5毫米機槍。
備彈量:機槍彈3200發。
裝甲厚度:5~13毫米。
車組人數:2人。
英制:維克斯 M1931水陸兩棲坦克
該型坦克由英國在一戰後期所研製。最大特點,採用了一個具有防水能力的鋼製車體,並具備浮渡能力,尾部還有一個螺旋槳推動裝置,駕駛員在駕駛艙中使用操作杆就可控制。但它的裝甲較弱,火力較弱,主武器僅有1挺7.9毫米水冷式機槍。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國軍也採購了29輛維克斯M1931型水陸兩棲坦克,在與日軍對抗時,發揮出很強的優勢。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3.1噸。
車身尺寸:長3.89,寬2.26,高2.55。
引擎:維克斯四缸水冷汽油發動機。
最快行進速度:40公里每小時。
水面行進速度:6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1挺維克斯7.92毫米重機槍。
備彈量:機槍彈2800發。
裝甲厚度:5~9毫米。
車組人數:2人。
英制:維克斯B 輕型坦克
首輛維克斯輕型坦克誕生在1928年的英國,之後衍生出各型別號,其中就包括B型。它採用雙人單炮塔,主武器為一門47毫米維克斯速射炮,還有一挺維克斯7.7毫米機槍作為副武器。在上世紀30年代這種坦克也比較先進,綜合性能很好。當年國軍也裝備了少量的維克斯B型坦克。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7.3噸。
車身尺寸:長4.88米,寬2.41米,高2.16米。
引擎:四汽缸空冷式汽油發動機。
最快行進速度:35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12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47毫米榴彈炮。
輔助武器:1挺維克斯7.7毫米並列機槍。
備彈量:炮彈50發,機槍彈3000發。
裝甲厚度:5~13mm。
車組人數:3人。
德制:一號 輕型坦克
一號輕型坦克由德國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研發,在1934年開始生產,在當時算得上是德國一戰之後第一種國產輕型坦克。在一號輕型戰車誕生後,有的進入軍隊服役,有的還進入軍校作為訓練車輛,隨後還衍生出A型、B型、C型、D型、E型和F型,其還有采用一號坦克底盤改進出來的自行火炮和自行高射炮。在上世紀30年代期間,一號輕型坦克也被國軍裝甲部隊所採用,但數量比較少。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5.8噸。
車身尺寸:長4.42米,寬2.06米,高1.72米。
引擎:邁巴赫NL38TR汽油發動機。
最快行進速度:40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20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雙聯7.92mm MG13機槍。
備彈量:機槍彈6250發。
裝甲厚度:8~13毫米。
車組人數:2人。
以下是裝甲車系列
英制:布輪機槍運載車
布輪機槍運載車,由英國維克斯公司,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所研製,從1939年到上世紀60年代初期,布輪機槍運載車,共計生產了8.4萬輛,在二戰期間它被英軍和澳大利亞軍隊廣泛使用,而且已經成為了英軍的標誌。該車的體型小巧,使用履帶行走,機動性靈活,可以運載步兵、偵察、提供火力支援,也可以牽引一些輕型火炮。在國軍入緬作戰時,也得到不少英國軍隊所援助的布輪式機槍運載車。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3.75噸。
車身尺寸:長3.6米,寬2.1米,高1.6米。
引擎:D50型水冷汽油發動機。
最快行進速度:48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15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1挺7.92毫米英制布輪輕機槍。
備彈量:機槍彈5800發。
裝甲厚度:4~10毫米。
車組人數:3~4人。
德制:Sd Kfz222 裝甲車
Sd Kfz222型裝甲車的別名也叫做:“毫須”。由德國在上世紀30年代初期研製,1934年投入使用,並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戰爭期間,也衍生出多種不同型號被廣泛使用。有的型號可以在炮塔上搭載雙聯機槍或者20毫米機炮,也有的可以當作防禦哨卡或反坦克車。在上世紀30年代末期,Sd Kfz222型裝甲車也被國軍德械師所採用,40年代也參與了入緬作戰。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4噸。
車身尺寸:長4.8米,寬1.95米,高2.10米。
引擎:Horch型V8汽油發動機。
最快行進速度:90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30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1挺MG13型7.92毫米機槍。
備彈量:機槍彈4550發。
裝甲厚度:5~8毫米。
車組人數:2-3人。
美製:M3 半履帶式裝甲車
M3半履帶車,由美國阿德莫爾汽車研發公司,在1939年設計,1940年開始投產,並進行服役。M3半履帶車具備多種用途,可以作為火炮牽引車,可以承載高射炮,作為防空車,也可安裝封閉式車艙,用於運載步兵。從1940年到1944年,M3共計生產了42000輛,二戰期間還援助給前蘇聯、英國和國軍等同盟陣營使用。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8.89噸。
車身尺寸:長6.1米,寬2.2米,高2.6米。
引擎:GMC53型6缸柴油發動機。
最快行進速度:64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39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1挺M2型12.7毫米機槍。
輔助武器:1挺M1919A4型7.62毫米機槍。
備彈量:12.7毫米機槍彈700發,7.62毫米機槍彈7750發。
裝甲厚度:7~12毫米。
車組人數:3~8人。
蘇制:BA-20 裝甲車
BA-20裝甲車,由前蘇聯在GAZ M1型4驅越野車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它當時的研發,就是為了提高蘇軍的機械化能力,能為部隊提供偵察和火力支援,在上世紀30年代後期,國軍也採用了少量的BA-20裝甲車,同樣用於偵察和支援任務。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2.27噸。
車身尺寸:長4.31米,寬1.74米,高2.13米。
引擎:Gaz MM型4缸汽油發動機。
最快行進速度:80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45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TD TMG型7.62毫米機槍。
備彈量:機槍彈6500發。
裝甲厚度:4-6毫米。
車組人數:2~3人。
蘇制:BA-3 裝甲車
BA-3裝甲車由前蘇聯在1934年研發,在美國福特卡車的基礎上改進,增加了全封閉式裝甲車艙,並在車身頂部安裝了T-26輕型坦克的炮塔,但炮塔的裝甲削弱了8毫米。它的機動性很強,最快時速能達到每小時70公里,為了增強該車的機動性和越野性,後面的輪子可以拆卸,替換成80×35毫米的鋁帶,但更換需要10~15分鐘才能完成。在當年,BA-3裝甲車也被國軍採用,但數量比較少。
基本引數
戰鬥全重:5.82噸。
車身尺寸:長4.65米,寬2.10米,高2.20米。
引擎:福特6缸水冷柴油發動機。
最快行進速度:63公里每小時。
越野行進速度:33公里每小時。
主武器:20K型1932/38型45毫米火炮。
輔助武器:1挺DT型7.62毫米機槍(副駕駛位置)。
備彈量:炮彈60發,機槍彈3200發。
裝甲厚度:8~12毫米。
車組人數:2~3人。
那本期有關國軍裝甲部隊曾使用過的坦克裝甲車輛,就為大家盤點到這裡,如果你還有哪些想要補充或者不同的意見,請在評論區中表達,想要了解更多武器裝備內容,請記得關注,下期繼續為大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