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其他形式作品改編的遊戲,雖然有原作的加護能夠吸引粉絲注意,但有時候開發組希望能為作品增加原作以外的魅力,於是加入一種較特別的元素——原創角色。
原創角色為該遊戲量身訂造,但有別於一般完全原創的遊戲,製作改編作的原創角色時需要考慮其設定及行動是否合乎原作世界觀。亦因如此,要製作一名好的原創角色絕不是容易的事。從以下種種例子中,或許能讓我們更瞭解遊戲原創角色的種種。
原創角色的定位
一談到原創角色,各位總會馬上想到在改編自動漫或電影之類的遊戲中,被開發組隨意加入可有可無的原創人物,他們跟原作本身不太有關係,甚至可以無視之。不過個人來看,這種說法並不正確,首先的是原創角色未必只限改編,不少時候建基於遊戲本身的外傳或集合作,亦可包括其中。
《拳皇》系列絕對是這類遊戲原創角色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此作最初只打算集合如《餓狼傳說》、《龍虎之拳》等當時SNK人氣作的Crossover遊戲,主打的也是此二作的主要角色,甚至在遊戲的角色選擇畫面中,1P及2P的遊標均指著《餓狼》主角Terry及《龍虎》主角坂崎亮,而不是此作主角草薙京。
眾所周知,此作走“3 On 3”隊伍制,不過SNK遊戲品牌數目不算很多,而且作為Crossover遊戲,選角上大都只能選主角級角色,變相出現角色不足情況,於是遊戲加入為數不少的原創角色。除了完全原創的日本隊及美國隊之外,即使像《怒》或者《雅典娜》等來自同廠其他遊戲的隊伍,亦會加入一些《拳皇》原創人物,以湊齊隊伍人數。
有趣的是,《拳皇》在系列發展下最受歡迎的角色竟非來自同社,而是原創人物草薙京及後來的八神庵,這大都可歸功於有別於當時同類作品的重厚故事設定,以及森氣樓氏筆下的個性人設。從《拳皇》中可以知道,即使是原創角色,只要製作出色的話同樣能得到玩家支援。
另一方面,就算是完全建基於原作而設的遊戲,其原創角色的重要度也可以令不知情者嚇了一跳。Square(現為Square Enix)於加入PS陣營初中期時活躍於開發新品牌,因《生化危機》而生的恐怖遊戲潮流下出現,1998年的《寄生前夜》便是當中一分子。有玩過此作的朋友,相信大都對作中的美女刑警主角Aya滿有印象,但卻甚少人知道其實此作是同名恐怖小說的遊戲改編遊戲,而Aya更是遊戲版的原創角色。
事實上,從原作改編的角度來看,《寄生前夜》的原作投入度相當低,除了「人類培植出來的新型肝細胞Eve漸漸具有意志,並以寄生在人類生上企圖控制及反發人類」這個世界觀外。好像原作小說的舞臺位於日本,但遊戲版則是美國,小說中登場的主要人物只有極少數會於遊戲中登場。再加上游戲版對世界觀設定說明相當充足,單玩遊戲也不會有甚而不明白或違和感,令不少玩家誤以為此作裡裡外外都是完全原創。
後來《寄生前夜》於翌年推出續篇,故事雖承繼自前作,但整個劇情已脫離小說發展,而2010年的第三代、PSP的《第三次生日》甚至連前二作世界觀核心——叛逆肝細胞都完全不見影蹤。整體來看,《寄生前夜》系列不算是個很成功的企劃,但卻不少玩家都記得Aya這位漂亮美女,間接令系列在玩家間留有印象。
三大類原創
玩家們對遊戲見識廣博,就算再不喜歡改編或Crossover遊戲,或多或少都認識一些遊戲原創角色。大家可能覺得原創角色只是加入開發組製作的角色便可,但其實仔細一看,原創角色的設計方針可分為三大類別。
第一種型別相信是最容易於動漫改編中找到,就是讓一名完全原創人物加入於原作故事中,成為遊戲版本故事的一部分。意外地要成功拿捏這種角色頗有難度,一方面開發組要在原創角色不會破壞原作故事之餘,另一方面亦要讓他們有不下於主角的存在感。其中一個較容易讓原作粉絲接受的處理方法,就是集中在角色自身設計上,如請來原作漫畫角設計或監修等,並相對地儘量輕減該角與故事間的融合。
格鬥遊戲頗為適合這種重角色本身的處理手法,因為格鬥遊戲的著眼點始終在可玩性及系統本身,包括原創角色的投入度在內即使整體劇作水準不高,亦不至於大幅影響到遊戲質素上。例如《龍珠鬥士Z》加入了原創角色人造人21號,故事模式亦是圍繞她而行,主要是我方打們由她為首的複製人軍團,僅此而已!單論故事實在單薄,可是對戰前的交流演出十分出色,加上由原作者鳥山明氏監修的21號外觀及設定都相當討好,在玩家間注目度很高,是個成功的原創人物。
雖然這類原創角色的人氣一般只限於該集作品中,但有時亦有例外,像紅白機的《足球小將II》的巴西青年隊主將科英布拉,便是少數的人氣破錶之原創角色。原本此角色於世青杯決勝戰後半登場,立場上只屬後盤強敵,但其強勁的進攻及連若林等遊戲頂級守門員都難以接下的音速射球,令玩家對他有極深印象。相比之下,在原作中屬最強敵人之一的施耐德在科英布拉之下注目度大幅減少。
除此之外,本家《足將》的世青篇在粉絲間評價不高,但紅白機的《足球小將II》原創展開卻相當精彩,甚至有人稱遊戲版才是「真正原作」,連帶超強敵科英布拉在《足將》迷之間也薄有名氣。後來他在《足將III》及《足將IV》中均有粉墨登場,成為遊戲版的固有角色,可惜到了《足將V》時遊戲版為了與原作故事接軌,大人氣原創角色的科英布拉無法留下,於是以「受傷引退」之名將他從系列中除掉。雖然理由有點勉強,但比起一語不發便將他消失掉的黑歷史處理手法,開發組對待科英布拉其實相當不錯。
第二種原創角色是如之前所述的《寄生前夜》般,主要起用原作世界觀,而故事則是以原創人物為核心而行,某程度上可算是外傳作。說到這類形式的最成功之選,我想SS名作《機動戰士高達外傳 The Blue Destiny》必是不少玩家心中首選。
顧名思義,《The Blue Destiny》定位為同名動畫的外傳,從1996年至1997年份3集於SS上登場。故事以一年戰爭後期為舞臺,講述地球聯邦軍某小隊對測試用新型機動戰士的機體塗上藍色途中突然受襲,而來襲敵機竟是聯邦軍的吉姆,從此揭開了對新型別人用OS——EXAM系統及從吉姆改良而成的Blue Destiny在一年戰爭中活躍的歷史。
顧名思義,《The Blue Destiny》定位為同名動畫的外傳,從1996年至1997年分3集於SS上登場。故事以一年戰爭後期為舞臺,講述地球聯邦軍某小隊對測試用新型機動戰士的機體塗上藍色途中突然受襲,而來襲敵機竟是連邦軍的吉姆,從此揭開了對新型別人用OS——EXAM系統及從吉姆改良而成的Blue Destiny在一年戰爭中活躍的歷史。
作為遊戲,其水準只屬中規中矩,但故事則有很高評價,甚至對設定非常執著的重度宇宙世紀迷都十分鐘愛,連帶作品內不少元素都被用於《高達》其他媒體上。例如首集中的主角鹿島(Kajima)在後來不少《高達》遊戲中都有機會繼續登場。EXAM系統於高達漫畫《Katana》及高達模型主題動畫《Gundam Build Fighters》中亦有收錄。而作中活躍的MS如Blue Destiny及Efreet Custom,更是不少資深高達迷的愛機,在高達模型界有一定支援。雖然遊戲是「外傳」,但在官方及粉絲間已視為半公式般廣受認同。
最後一種原創角色的原創性比較低,但不用太擔心不會被粉絲所接受,甚至可以說是粉絲服務,那就是從原作角色中衍生出來的「可能性」。比方說在原作中只露面一、兩次,甚至只有名字而沒有正式出場的配角,又或者在原作世界觀中能實現、但在原作中從未出現過的主角新形態等。本來要補完這方面的不足,大都只能靠粉絲們的想象力,可是有時候遊戲版會代粉絲將之印象化。
1998年末於街機上登場的格鬥遊戲《JoJo的奇妙冒險》是少數《JoJo》佳作,而在基本可使用的10名角色中,有一名從未在原作露面的女角蜜特拉(ミドラー)。雖然粉絲或許不認識其人,但相信對她的替身“女教皇”卻甚有印象,因為在原作中只有女教皇登場襲擊主角一行人,即使女教皇被打敗,蜜特拉還是連樣子都無法可見。換言之,遊戲中的蜜特拉是首次正式登場,她那性感的舞者打扮為粉絲們大感意外,後來此設計亦被用在Figure等官方商品上,相信已廣為粉絲們接受了吧?
版權問題最頭痛
雖說是原創人物,但因為作品是建基於原作而行,所以在版權上會變得十分尷尬,有礙原創角色自身的流通。
例如1998年有一款街機作《超級漫畫英雄對街頭霸王》,除了漫威和《街霸》的角色外,還有一名只限日版才出現的原創角色——憲磨呂。這名角色其實來自日本電視臺某綜合節目的企劃,內容為「搞笑藝人木梨憲太郎想在格鬥名作《SF》中登場」。憲磨呂從外觀設計到配音均由木梨氏親自負責,他那瘦削的學生服大叔打扮跟格鬥遊戲格格不入,動作及結局都夠出位,特立獨行,但亦因如此意外地獲有多少玩家支援。
不過由於憲磨呂的版權由遊戲商Capcom、日本電視臺及木梨氏所屬經理人事務所Arrival三家公司同時擁有,要讓憲磨呂在其他地方再登場的話必須同時取得這三家公司同意,難度超級高,令他無緣於後續作及其他Capcom作品。
同樣在版權問題上遇上挫折的還有SS《新世紀福音戰士:第二印象》的山岸真由美(山岸マユミ)。遊戲中她與原作兩大女主角——零與明日香地位同等,是主角級人物,而且設定及故事發展亦沒有與原作起矛盾,整體完成度高,要在其他《Eva》跨媒體中再登場不困難。只是此作由世嘉開發,連帶真由美的角色版權都在世嘉手上,所以後來由動畫原作公司Gainax牽頭製作的其他《Eva》遊戲中都幾乎不可能再出場。
相反,另一款《Eva》遊戲《鋼鐵的女友》的原創女角霧島真奈(霧島マナ)因為其版權由Gainax持有,因此雖然設定上與本篇有衝擊,但她不但能在《碇真嗣育成計劃》等Gainax制的遊戲及同名漫畫中登場。由於曝光率較高關係,連帶人氣亦比真由美高很多。
不論是在討好粉絲方面、遊戲原創與原作間取得平衡方面,還是版權方面,要製作出成功的改編遊戲的原創角色絕不容易,這也是原創角色比一般完全新作的遊戲更難闖出名堂的原因。儘管如此,有時這些角色設定並不馬虎,下次有機會玩改編遊戲的話,不妨多花時間去觀察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