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黨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他的人身安全保障也就十分重要,是以毛澤東身邊的警衛員無一不是精挑細選、臥虎藏龍的存在。
在血雨腥風的年代,他們拼盡全力保護毛主席的安全,在和平繁盛的年代,他們有的成為了大將,有的成為了中央領導人,有的成為了地方工作人員,為人民的幸福生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作為毛主席的警衛員,吳吉清這個名字卻鮮為人知,不像羅瑞卿、李銀橋那樣被大眾所熟知,但作為一個和主席朝夕相處了6年時間的警衛員,一個被主席從太平間中撿回來的警衛員,他的人生也同樣傳奇。
吳吉清的父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常年因為勞動生了重病,但家中卻拿不出錢財醫治,最後只能痛苦離世。
吳吉清的母親是一個傳統的勤勞的農婦,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辛辛苦苦地操持著家務,同時還要四處做活補貼家用,可貧寒的家境並沒有因為她的勤勞而改變,反而在地主的剝削下變得十分的痛苦。
吳吉清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之中,從小就備受冷眼和壓迫,經常遭受到地主無緣無故的欺辱,那個時代,沒有身份和地位的普通老百姓只能乖乖地忍受地主和資本家的壓迫和剝削,吳吉清就在這樣的環境之中長到了21歲。
胸中一腔熱血激盪,他終於過不下去那樣悲催而憋屈的日子,明明大家一樣都是人,但他和母親卻要忍受別人沒來由的欺辱,吳吉清忍無可忍,在地主家的兒子又一次對他和母親進行打罵的時候,他選擇了反抗,打傷了地主家的兒子,離開了那個地方。
吳吉清想要去參軍,在那個憑武力說話的年代,參軍是最快的改變家庭現狀的途徑,可參軍之後面臨太多的風險,一去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家,他放心不下家中的親人,一時不知道怎麼辦。
吳吉清只能一個人在外面徘徊,他不能回家,他知道打傷了地主的兒子,一回去肯定會有生命危險,他只能在外面做些活,然後四處逃亡奔波,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終於有一天他堅持不下去了,因為過度勞累倒在了路邊。
幸好他遇到了紅軍,紅軍救治了吳吉清,並且把他帶到了部隊裡,吳吉清再次醒過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隊伍之中招展的紅旗和周圍人關切的眼光,那是他從未在他人身上感受到的堅定而又溫暖的眼光。
或許就是被那一股堅定而又溫暖的力量所感動,吳吉清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義無反顧地加入了紅軍,他相信眼前的這隻軍隊一定可以帶領他走向一個光明的未來,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未來。
1930年年初,吳吉清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工農紅軍戰士,毅然決然地走向了革命之路。
21歲的吳吉清憨厚老實,身強力壯,他成為一名紅軍戰士之後,參加各種活動都是異常的積極,他再也不要過以前那種受人欺辱的日子了,他要改變命運,而改變第一步就要從革命開始。
加入紅軍部隊的他,明白了革命的重要性,吳吉清雖然沒有讀過書,但在部隊之中他積極的汲取革命的知識,好學踏實,勤勞肯幹,成長得十分迅速,吳吉清的成長,其他人自然也看在眼中,毛主席也對這個新來的小夥子十分的看好。
不久之後,吳吉清被選到了中央警衛班,這是專門為中央各位領導人培養警衛員的地方,中央首長在黨內的位置十分重要,每一位中央首長都配備了警衛員,每一個警衛員都是忠誠可靠,武藝高強的存在,作為和首長朝夕相處的同志,他們在黨內的任務十分的重要。
吳吉清自然也明白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中央警衛班時期表現十分優秀,不久之後就被選拔到了毛主席的身邊,成為毛主席的警衛員,因為為人老實厚道,而且又十分的好學,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成為了毛主席的貼身警衛員。
毛主席是一位傑出的軍事領袖和政治家,他在面對革命和戰爭的時候,揮斥方遒,指點江山,十分的霸氣,但他對普通老百姓和身邊的人又十分的友善親切,對身邊的警衛員也很好,從來沒有擺過上下級的架子。
吳吉清第一次見毛主席的時候,心中十分的緊張,因為他不知道自己保護的那個首長究竟是什麼地位,生怕任務完成的不好,也怕那位首長的脾氣不好。
然而毛主席見到他的時候,善意地向他微笑,雖然工作十分繁忙,但還是抽出時間和他談了一會兒。
吳吉清到達毛主席身邊的時候,是毛主席最為忙碌的時候。那個時候革命到了最為關鍵的時期,毛主席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革命理論剛剛形成,但紅軍的發展前途並不容樂觀,在1930年2月份的時候,還丟失了左江根據地。
毛主席那時候的工作非常辛苦,紅軍四處奔波,長時間被國民黨反動派的勢力圍追堵截,各位領導人自然也十分的辛苦,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毛主席雖然對外沒有表現出什麼情緒,但明顯消瘦了不少。
吳吉清見到毛主席的時候,他的臉頰已經明顯的消瘦了下去,為了革命事業,他沒日沒夜的工作,但是那雙眼睛卻亮的出奇,彷彿有光,而正是那眼神之中的光,打動了吳吉清,他幾乎就是在那一瞬間看到了希望,心中漸漸的安定下來了,連日以來的緊張漸漸的消失了。
毛主席和其他的普通戰士一樣,穿著一身褪了色的灰布軍裝,那軍裝已經洗過好多次了,有些地方甚至還打了補丁,只是軍裝的口袋格外的大,穿著一雙簡單的布草鞋,帶著一頂灰布帽子,親切地好像營地周圍隨處可以遇到的老兵。
看見新來的警衛員,毛主席親切的問道:“你就是那個新來的小鬼嗎?叫什麼名字?”語氣親切地好像一位相處了許久的長輩。
吳吉清趕忙回答,說出了自己的名字,人們常說十里不同音,各地之間的方言發音存在巨大的差異,能聽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吳吉清的江西方言讓毛主席愣了一會兒。
毛主席聽不懂吳吉清的家鄉話,只好又問了一句:“是哪幾個字啊?”
吳吉清家境貧寒,根本沒有機會讀書認字,到了紅軍內部之後,革命思想學了一些,但還沒有開始學字,自然是回答不上毛主席的問題了,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哪幾個字。
毛主席在其他同志那裡聽說了吳吉清的故事,於是給他起了“吳吉清”這個名字,還特地把這個名字寫到紙上教他看,多年之後,吳吉清已經讀書認字,他知道自己的原名叫做吳接傳,但還是一直堅持叫吳吉清這個名字,而原本的那個名字就漸漸的不被人知道了。
吳吉清在毛主席身邊的時候,毛主席十分的照顧他,還特意囑咐來的早的一個叫做賀慶元的警衛員照顧吳吉清,幫助他學習革命思想,開展革命工作,在毛主席和賀慶元的幫助下,吳吉清成長得很快,後來順理成章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黨員。
吳吉清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時候兢兢業業,年輕肯幹活而且為人憨直,受到了毛主席和身邊同志的一致好評,不過當時革命形勢萬分嚴重,對年輕的紅軍的教育工作自然沒有做到最好,革命宣傳工作力度不夠,這還讓吳吉清犯過一個小錯誤。
吳吉清常年待在毛主席的身邊,最開始的時候還因為方言不通表現的比較拘謹,後來熟絡起來交流自然也沒有問題了,而且也漸漸瞭解了毛主席的喜好和生活習慣。
眾所周知,毛主席是一個湖南人,湖南人喜歡吃辣椒,而且可以說是無辣不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毛主席都是用辣椒來提神的,飯桌上沒有了辣椒,就沒有了滋味,但並不是每個地方都盛產辣椒的,毛主席為了革命四處奔波,有些時候是根本看不到辣椒的。
1930年5月,毛主席來到了江西尋烏,在這裡開展工作,那個時候,外國列強企圖掐滅新生的中國共產黨的存在,國內的國民黨反動勢力和軍閥勢力也視中國共產黨,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因此革命形勢是十分艱難的。
革命形勢十分艱難,黨內的幾位領導人自然也生活得十分的清苦,雖然身邊的人會想方設法地給幾位首長改善生活,當時畢竟當時的條件有限,中央的幾位領導人平時堅持樸素的作風,自然也不願意搞特殊化,生活和其他普通戰士一樣。
更何況當時條件有限,就算偶爾改善生活也是清湯寡水的,根本沒有一點油星子,毛主席對這倒是沒有什麼要求,吃飯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只是接連好長時間沒有辣椒可吃,讓毛主席有些難受。
不過他也知道,當地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容易,連年受到軍閥勢力的壓迫和封建勢力的剝削,日子過得十分清苦,再加上連年戰爭,地裡的莊稼收成也不好,所以什麼都沒有說,只是伏案工作。
毛主席雖然不說,但身邊的警衛員都十分了解毛主席的生活習慣,很長時間沒有吃到辣椒,吳吉清也看出了毛主席的不習慣,他決定去當地老鄉家裡找辣椒。
江西的人家很少有種辣椒的,吳吉清挨家挨戶的找,終於在一個老鄉家中找到了晾曬的辣椒,他直接推門進去問道:“老鄉,我們首長喜歡吃辣椒,你能不能給我一串?”
當地的老百姓對紅軍戰士自然是十分好的,這麼多年他們見過各種各樣的軍隊,來了之後大多數都是燒殺搶掠,紅軍不僅保護他們,還經常幫助他們,當地的老百姓心懷感激,聽小戰士說首長喜歡吃辣椒,自然是熱情的送上了好幾串兒。
這天吃飯的時候,毛主席見到了炊事班拿過來的一盤紅辣椒,猜出來了事情不簡單,有些嚴肅的問道:“這紅辣椒,是哪兒來的?”他雖然喜歡吃辣椒,但並不想給當地的老百姓添麻煩。
吳吉清性格憨直,聽到首長問,自然將實話全部說了出來,“從老鄉那裡要來的,您快放心吃吧!”
主席一聽到這話自然是很生氣的,眾所周知,紅軍紀律嚴明,從來不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吳吉清這樣大大咧咧的找老百姓要東西,怎麼看都是違反紀律的事情。
毛主席知道吳吉清平日裡表現的很好,當然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於是問道:“吳吉清同志,你們連長有沒有給你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吳吉清這個時候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
吳吉清在毛主席的教育下認識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後來毛主席讓吳吉清從自己的伙食費裡拿出錢來去交給老鄉,並且去向老鄉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件事情給了吳吉清很大的影響,毛主席的言傳身教也讓吳吉清認識到了革命紀律的重要性,後來他再沒有犯過這樣的錯誤。
吳吉清在毛主席的身邊工作了6年的時間,長征應該是紅軍發展歷史上最為辛苦的一個重大事件,長征期間,吳吉清一直陪伴在毛主席的身邊,保護毛主席的安全,照顧毛主席的生活起居,工作一直做得很好。
長征結束之後,紅軍到達了延安地區,1937年,在黨中央的安排下,吳吉清離開了毛主席,吳吉清雖然很捨不得,但畢竟軍令如山,他被安排在了國民經濟部管理科。
毛主席其實也是很捨不得吳吉清的,但他也知道吳吉清離開自己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前途,於是主動送吳吉清離開,並且叮囑吳吉清好好工作,為人民服務。
在新的崗位上,吳吉清始終記得毛主席的教誨,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十分的認真,無論嚴寒酷暑,只要黨分配給他工作,他就積極去完成,終於有一天因為過度勞累而患了疾病,最開始的時候不過是簡單的傷寒,他也沒有放在心上。
紅軍戰士會在革命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危險,有些小病他們根本不願意浪費醫療資源,但有些病一拖就會成為大病,吳吉清最開始的時候,身體出現發燒的症狀也沒有放在心上,結果越來越嚴重,後來連走路都搖搖晃晃的了。
在一次工作的時候,毛主席發現了吳吉清的不對勁,讓吳吉清趕快去醫院檢查,但當時吳吉清手上還有工作,他原本等完成工作之後再去檢查,結果第2天直接發高燒,昏迷不醒,床都下不來了。
毛主席於是讓衛生員去給吳吉清看病,衛生員給他開了藥,結果病並沒有緩下來,眼看著他發燒燒的整個人都迷糊了,毛主席派人將吳吉清送到了紅軍野戰醫院接受治療,但吳吉清在紅軍野戰醫院住了七八天,病還沒有好,甚至還經常陷入昏迷當中。
當時的紅軍野戰醫院也是缺醫少藥,戰爭年代,醫療資源本來就十分寶貴,再加上紅軍的經費有限,很多醫藥弄不到手也是正常的,不過一個普通的傷寒症在醫院躺了七八天還不見好,確實有些引人懷疑。
吳吉清自己也是焦急不已,手上還有一大堆工作,而自己卻躺在這裡,無能為力,他甚至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行將枯萎的悲哀,每一次醫生來的時候,他都主動詢問自己的病情,但醫生十分的敷衍,這讓吳吉清更加的難受了。
更為過分的是,這位醫生在吳吉清昏迷的時候,直接將他送到了太平間之中。吳吉清可謂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就在這個時候謝覺哉同志受到毛主席的委託,前去醫院看望吳吉清,結果發現吳吉清居然不在病房之中。
謝覺哉意識到事情不妙,急忙問吳吉清的主治醫生:“吳吉清同志去哪裡了?”那位醫生淡淡的說道:“死了,在太平間放著呢。”謝覺哉有些生氣的說道:“之前來的時候他還是醒著的,怎麼就進太平間了呢?”
醫生並不願意搭理他,直接說是吳吉清確實沒救了,身體已經涼了才送到太平間去,謝覺哉想要去太平間看一眼,但醫生說吳吉清患的是傳染病,輕易不能探望,說完之後就離開了。
謝覺哉覺得這位醫生說話太過敷衍,有些懷疑,於是找到醫院的其他同志一起去太平間。
結果謝覺哉到達太平間的時候,發現吳吉清還有微弱的脈搏,這件事情徹底地惹怒了謝覺哉,他急忙找來醫生質問,沒想到那位醫生的態度非常的敷衍,一會兒說是沒有特效藥了,一會兒又說吳吉清已經救不活了。
謝覺哉立馬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了毛主席,毛主席聽到訊息之後非常生氣,人還活著怎麼可以送進太平間呢?他親自趕到了醫院,當面詢問醫生到底缺什麼特效藥,最後在毛主席的關心和其他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吳吉清的病治好了,畢竟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只要好好治,恢復起來還是很快的。
而謝覺哉一早就發現了吳吉清的主治醫生的不對勁,經過調查,發現那名醫生居然是國民黨的特務,當時共產黨內部精通醫術的人並不多,醫院的一部分醫生是國民黨軍的俘虜,沒想到優待俘虜的政策居然讓國民黨特務找到了打入共產黨內部的機會。
毛主席同志雖然一再強調共產黨內部要優待俘虜,但對漠視人命的做法十分的生氣,最後經過審判,將那位特務判處了死刑。
而吳吉清在毛澤東同志的關懷和其他黨內同志的幫助下,撿回了一條命,後來吳吉清同志時常說是毛主席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吳吉清病癒之後工作更加的認真負責,在戰爭年代,他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為革命的勝利和中國的解放立下了汗馬功勞,新中國成立之後,他被分配到了地方工作,在地方上政績突出,造福了一方百姓,後來光榮退休。
晚年的時候,回憶起當年的崢嶸歲月,吳吉清寫下了一本名為《在毛主席身邊的日子》的書,成為了研究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和毛澤東同志生平的重要參考資料,在這本書中,就記錄了當時他看病被送進太平間,後來在毛主席的幫助下治好了病,並且發現了醫院內部特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