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證券時報釋出一篇名為《潛望丨起底"偽金交所":藏身"窮鄉僻壤",暗助房企、資管千億自融》文章,記者從今年6月份開始,歷時近3個月,走訪十多個省市,對這一由偽金交所構成的地下融資產業鏈進行了調查。
該文章指出:一些“野雞平臺”打著“金交所”的旗號,搭建了一條為地產、三方財富等行業違規發行“理財產品”的地下新融資通道,涉嫌自融,為關聯企業輸血,其中包括恆大財富、中植系財富公司、鴻坤財富等。
但這種這條房企的隱秘資金池,在今天已經走不通了。近日,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證監會)致函29個轄內有金融資產類交易場所(金交所)的省級政府辦公廳,要求立即組織省級地方金融監管局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派出機構開展對轄內金交所的現場檢查工作。
本次檢查聚焦金交所非標融資業務,要堅持穿透原則,準確識別金交所業務類別,全面摸清其業務底數和風險情況。壓實金交所主體責任,發現其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應立即督促其整改規範。發現相關主體涉嫌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及時移送公安司法機關依法查處。切實解決異地展業現象。
在恆大倒下後,作為高週轉戰略的堅決執行人,碧桂園對於資金的渴望程度遠高於其他房企,有人說碧桂園資金安全、毫無破綻,在房企紛紛爆雷的當下,碧桂園展現出一片歲月靜好的姿態,但事實並非如此。
而這項新的規定,碧桂園聽到後聽該會瑟瑟發抖。因為其2016年釋出的碧有信這個打著社群金融服務大旗的平臺,也沒有逃過成為給碧桂園輸送資金工具的命運,而除了碧有信,事實上碧桂園還打造了碧多多、碧有貸等金融平臺。
據媒體報道,碧有信平臺銷售的交易所產品主要與碧桂園相關,這些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會投向碧桂園合作企業,或者碧桂園旗下專案等。
如碧有信理財產品備案機構陝西文交所披露的“翰利泰嶽宇晟2號”,據悉該期產品起投資金30萬元,如果投資額30萬元(含)~100萬元(不含),其業績比較基準為8%;如果投資額100萬元(含)~300萬元(不含),其業績比較基準為8.3%;如果投資額300萬(含)~1000萬元(不含),其業績比較基準為8.6%;如果投資額1000萬元(含)以上,其業績比較基準為8.8%。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募集規模大約四五億元,已售的1期和2期合計1億元。而所募資金的用途,資金最終投向碧桂園上海淞南專案。
雖然“翰利泰嶽宇晟1號”1期產品並非直接指向碧桂園旗下地產專案,但是在新餘翰嶽投資和青島和泰兩家公司的操作之下,最終便流向了碧桂園上海淞南專案。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款產品受讓的是另一個私募產品的收益權,屬於股權中的一項權利,大機率可能屬於‘明股實債’類產品。但從交易結構上看不出是否完全屬於定向融資計劃。”
除此之外,還有在陝西文交所備案的“宇晟鴻富共利3號”3期和“宇晟鵬華共利1號”2期產品,資金流向分別為千摩衛浴和佛山市亞馬遜商貿,而前者是專門服務全國碧桂園的水龍頭經銷商,後者則是碧桂園鋼材供應商。
雖然從交易結構來看,無法直接指責碧桂園涉嫌自融,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透過搭橋的形式以及選擇合作方作為資金終端,這種繞道的形式顯然是為了保證專案的合規性。
除此之外,有些理財產品不僅涉及員工理財,甚至有的理財產品底層資產並不明晰,無論是合規性還是風險性都存在一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