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里昂這座法國古城有種獨特的魅力。
走在街頭,你能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中“觸控”到歷史;能在隨處可見的生動壁畫中“嗅”到浪漫;而里昂紡織博物館的豐富藏品則時時提醒你,“歐洲絲綢之都”絕非浪得虛名。
站在里昂制高點的富維耶山頂極目遠眺,老城區整齊劃一的紅色屋頂格外顯眼。老城區也因此得到了一個別名—里昂“粉紅色的心臟”。這顆“粉紅色的心臟”既像一位長者,飽經滄桑卻睿智敦厚,又像青年,浪漫詩意又充滿活力。
漫步在著名的聖讓街道,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比如,聖讓大教堂。
被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聖讓大教堂建於1175年,正面是華麗的哥特式牌樓,後部則是質樸大氣的羅馬尖頂。教堂內部,16世紀的天文鐘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依舊不停轉動,12世紀的玻璃花窗在陽光的照耀下依然熠熠生輝。
根據記載,聖讓大教堂舉辦過1316年教皇約翰22世的加冕儀式,也見證了1600年法國國王亨利四世與瑪麗·德·美第奇皇后的盛大婚禮,歷史與文化交織在一起,散發出一種奇異的“味道”。
里昂老城區處於法國羅納河與索恩河的交匯處。當地人將羅納河比作“父親河”,將索恩河比作“母親河”,里昂便是在兩河的共同哺育下孕育而生的。
在索恩河畔馬蒂尼埃街的轉角處,有一面名為“里昂人”的壁畫牆。這面牆上,刻畫了幾乎所有在里昂成長的知名人士,比如,開啟了世界默片時代的盧米埃爾兄弟、治癒系童話《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蘇佩裡、發明了世界首臺可設計織布機的約瑟夫·雅卡爾,等等。在里昂,類似的壁畫還有150餘處。這些壁畫似乎在告訴人們,羅納河與索恩河孕育了里昂,里昂也培養了足以影響世界的人物。藝術與科技恰如里昂生活的一體兩面,看似平凡實則“風情萬種”。
里昂老城區的街道密集,而且有不少可以供人們從一條街道橫穿到另一條街道的小巷,又名“里昂小巷”。有人統計過,老城區300餘條“里昂小巷”總長約50公里,將200多條街道連為一體。
據說,里昂小巷最初由古羅馬人於公元2世紀建造。公元4世紀,在西羅馬帝國的統治下,手工業與商業貿易逐漸在索恩河沿岸發展起來。為方便運輸,里昂人開始密集建造小巷,以打通口岸與貯藏貨物的地窖。里昂絲綢業興起後,小巷便成為運輸絲綢的專用通道。統計顯示,到1544年,里昂絲織工人已經超過1.2萬人。
19世紀,絲織業成為里昂的支柱產業,里昂也成為歐洲最重要的絲綢產地,其產品出口歐洲各國宮廷,是名副其實的歐洲絲綢之都。里昂紡織博物館便是那段輝煌歷史的“記憶”。該博物館由市政府建築改造而成,是歐洲最大的織物博物館之一,由里昂工商會創辦。博物館內,還有多件明顯帶有中國元素的展品,說明歐洲絲綢之都與東方絲綢之都早在幾個世紀以前就已經有所交往。1843年至1846年,法國農業貿易部派出使團到中國學習先進的染色技術,此後雙方建立了直接貿易關係。
2016年4月,隨著中國直達里昂的中歐班列正式開通,雙方的交流進入了新階段。當現代氣息與歷史文化交織在一起,當“粉紅色的心臟”遇到貿易與文化交流的血脈,里昂這座古老又奇幻的老城綻放出新的魅力。(錢 通 來源:經濟日報)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