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在牧野之戰打敗商朝軍隊,建立周朝,定都在鎬京。
周朝建立,疆域相比之前的周國大了太多。
周武王擔心諸侯叛亂,為了項固政權,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決定按功行賞,實行以周王室為中心的分封政治制度。
周武王分封王族、功臣、先代貴族為諸侯,共分封了七十多個諸侯國。
列國諸侯分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
(這時候,所有臣民、土地都是周朝的,周王分給諸侯,諸侯只有使用權,不能買賣,封的時候要舉行儀式,才是正統,諸侯還要定期去朝見周王,向周王納貢,不能輕辱周王。)
(後來有個鄭莊公,派人偷割周王的糧食,周王很生氣,御駕親征,結果被鄭莊公一箭射中了,周王室的聲望一落千丈,各諸侯國才慢慢不把周王當一回事兒了。)
周初分封了七十一國之中,姬姓之國共有五十三個,佔了其中的絕大部分,這就是中國封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來。
而在姬姓之國中,周文王兒子的有十六國,周武王兒子的有四國,周公後裔的有六國,還有其他姬姓宗族子弟。
(姬昌的兒子,死了個伯邑考,周武王,加上封了16個,所以姬昌應該是18個兒子沒錯吧?)
除了姬姓王族外,為了安撫商朝遺民,周武王封紂王的兒子武庚在商朝都城,又派三個弟弟在附近監管武庚還殷商遺民。
(周武王設邶、墉、衛三個封區,封給霍叔處(八弟)、管叔鮮(三弟)、蔡叔度(五弟)統治,用來監視武庚,是為三監,後來武王死,成王年幼繼位,三監叛亂,被周公領兵平定。)
周武王把焦、祝、薊、陳、杞這些封國,封給有功德於人民的古代帝王的後裔,表示崇德報功之意,鼓舞民心。
(封神農氏的後人封於焦,黃帝的後人封於祝,堯的後人封於薊,舜的後人封於陳,夏朝的後人封於杞(杞人憂天))
又封姜太公在齊國。
封周公旦在魯國。
封召公奭shi在燕。
(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這三個都是當時最厲害的輔政大臣。齊、燕、魯是周在東方新的領域,政治環境還不穩定,且周邊還有夷族,所以才封了這三個最牛的人吧,不過這三人都是在鎬京輔政,兒子治理封地,在殷民族的後方建立了牽制的力量)
周武王滅商兩年後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姬誦繼位,是為周成王。
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攝政。
(十三歲)
管叔鮮、蔡叔度,因為不服周公攝政,聯合武庚叛亂,霍叔度跟隨,三監之亂髮生。
(當時很看重長幼,管叔鮮是老三,周公旦是四弟,可能是奪權吧。)
東方奄國、淮夷、薄姑等五十多個國家加入了叛亂。
周公東征,先平定三監之亂。
武庚和管叔鮮在戰爭中被周公殺死,蔡叔度被流放後死,霍叔處被廢為庶民,三年內不得錄用。
管、蔡、霍三國被周公取消了。
後蔡叔度兒子姬胡重新被封蔡國,霍叔處復國,爵位由侯降為伯。
(這……從三監下場能看出,是管蔡為主導,三監之亂又叫管蔡之亂,霍叔處是跟從的,但是,咋同樣復國了,蔡還是蔡侯,霍卻成了霍伯……怪不得過了幾百年到戰國時期,霍國後人覺得三監之亂處罰不公平,自稱霍公,又因為晉獻公知道他自稱霍公後生氣,派兵把霍國給滅了……也是……蝴蝶效應。)
三監之亂平定後,周公繼續往東打,用三年時間平定了所有叛亂,滅了東方五十多個小國。
周公分封。
武庚死之後,殷地的商朝遺民被遷徙到了宋國,由歸順周朝的紂王哥哥微子啟管理。
其他不在殷地的商朝遺民,一部分被分到了伯禽所在的魯國,另一部分被分到了武王九弟康叔所在的衛國。
衛國就是原來商王統治的中心地區,以朝歌為都,康叔封地不僅面積大,而且統有八師兵力,以防止殷民的再度反抗。
(姬封,文王九子,初被封在康,所以叫康叔,或者叫康叔封。後來在平叛三監之亂中有功,周公在原商國附近建衛國,封姬封去衛國,所以又稱康叔衛……這名字)
武王克商只是打擊了商王朝的核心部分,直到周公東征才掃清了它的外圍勢力。
周公三年東征,滅了五十多個東方國家,佔領後分封同姓,穩定了當時的政權局勢。
東征以後,周人再也不是西方的“小邦周”,而成為東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遼東的泱泱大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