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滇西視覺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在鞏固脫貧成果與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立足傳統優勢產業,著力發揮區位優勢、氣候特點、農民習俗與特色產業優勢,把培植蔬菜、壯大生豬作為鄉村產業發展的重點抓緊抓實,著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培植蔬菜產業 築牢助推鄉村產業發展基礎
發揮氣候優勢,最佳化生產結構與區域佈局。堅持因地制宜,把蔬菜種植向適宜區轉移聚集,基本形成以施甸壩、舊城壩、太平帕丹壩、由旺大秧田為主的冬早特色蔬菜種植區域,以姚關雷打樹為中心輻射陡坡、瓦窯、擺田區域以及水長永保為中心輻射太平李山、地理、蔣家等區域的夏秋高山補淡蔬菜種植區域,以鮮食豆類煙後種植為主的蔬菜,已形成了規模穩定、效益突出的特色產業。2020年,全縣種植蔬菜農戶32867戶,蔬菜面積11.88萬畝、產量13.56萬噸,產值3.86億元,帶動有蔬菜種植條件的10474戶脫貧戶人均增收268元。優勢特色產業“兩青”豆類種植8.04萬畝,產量3.03萬噸,產值1.62億元。
新鮮蓮藕上市了
“十四五”期間,施甸縣進一步最佳化蔬菜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和技術體系,促進蔬菜產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的緊密聯絡和融合程度,不斷提高蔬菜產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依靠蔬菜產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提高蔬菜產業組織化程度。加快蔬菜產業帶建設,打造國家南菜北運基地。在施甸河、孟波羅河、姚關河、烏木龍河流域等熱區重點發展冬早蔬菜,在施甸壩的由旺、仁和等溫熱區和姚關鎮發展蓮藕、水芋、茨菇等水生蔬菜,在姚關、老麥、水長等溫涼山區發展夏秋高山補淡富硒蔬菜。注重實現蔬菜冬春季節的互補和產品的豐富,推進蔬菜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到2025年,蔬菜面積穩定在12萬畝,產量20萬噸,產值6億元。
蔬農產品交易市場遍地開花
加強基地建設,持續改善蔬菜生產效能。加快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最佳化區域佈局,嚴格按照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標準,整治土地、完善水利設施、田間道路和配套栽培設施,大力推廣綠色有機蔬菜生產技術,集中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綠色蔬菜基地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20年底,在蔬菜主產區建成高穩產農田8.6萬畝,建成蔬菜保鮮冷庫70座、設施大棚0.5萬畝。
果蔬合作社蔬菜分揀包裝銷往省外市場
未來五年,施甸縣將抓住國家在過渡期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對脫貧地區的扶持政策,持續加大蔬菜種植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重點推進高原特色蔬菜基地、蔬菜標準園、蔬菜高效節水灌溉、水生蔬菜種植基地等建設專案,改善水利條件和田間道路通達條件,切實解決蔬菜種植區發展瓶頸。到2025年,建設現代設施農業大棚建設2萬畝,新建高穩產蔬菜基地5萬畝,配套建設蔬菜保鮮冷庫10座。
又是洋蔥豐收季
加強產品質量監管,著力打造綠色產品品牌。依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專案,強化種菜農民培訓,不斷提高蔬菜生產科學化水平,大力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和有機肥,減少農藥化肥投入;加強生產技術指導和產品質量檢測,著力打造“綠色食品牌”。2020年,全縣蔬菜註冊商標5個,“兩品一標”認證47個產品。蔬菜無公害基地產地認證面積4.94萬畝,蔬菜綠色產品認證面積3106畝。今後,將透過綠色生態技術引領,推動無公害或綠色食品認證,以典型引領輻射和帶動全縣無公害蔬菜生產,不斷提高綠色有機水平。
培育經營主體,增強蔬菜產業發展動能。圍繞“綠色食品牌”建立目標,依託現代農業、優勢農產品基地、南菜北運等專案,採取政策引導、專案支援、技術培訓等多種措施,積極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迴圈型蔬菜產業為重點,轉變蔬菜產業發展方式,進一步推進蔬菜產業戰略性調整,突出綠色化、標準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堅持走質量興菜、綠色興菜和品牌強菜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帶動蔬菜產業發展。
採摘無筋豆,農民增收樂
截至2020年底,全縣累計培育市級以上蔬菜龍頭企業13個、蔬菜農民合作社47個、市級以上蔬菜家庭農場18個,社員8520戶,經營主體流轉土地1.327萬畝。
- 構築生豬產業鏈 夯實鄉村產業大發展根基
多策發力,鞏固生豬產業發展根基。施甸生豬養殖基礎好,被列為國家級生豬養殖基地縣和生豬調出大縣,以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為目標,加快養殖小區建設,實施生豬提升工程。對有生豬養殖意願和條件的脫貧農戶提供小額貸款支援;強力推行生豬養殖保險,對能繁母豬和育肥豬“投保”;著力推行生豬強制免疫接種;把生豬養殖大戶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重點加強培訓。2020年,全縣生豬養殖戶穩定在46675戶,其中:年出欄1~49頭41556戶,年出欄50~99頭4491戶,年出欄100~499頭553戶,年出欄500~999頭以上51戶,年出欄1000~2999頭16戶,年出欄3000~4999頭4戶,年出欄5000以上4戶。
施甸肥豬源源不斷銷往各地
築巢引鳳,引進龍頭帶動生豬規模發展。透過招商引資引進了3家規模化龍頭企業入駐成立了雲南眾望農牧業有限公司、雲盟集團施甸縣林然畜牧業有限公司、施甸縣金航辰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分別在何元鄉莽王村、由鎮鎮中村和坡腳村、老麥鄉太和村、姚關鎮河尾村建設集良種繁育、仔豬和育肥為一體的標準化生豬養殖基地5個,年繁育仔豬6萬頭、出欄肥豬4.5萬頭,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100多個。2020年總產值共計1.01億元。場地租賃帶來的集體經濟收入達209萬元。主體培植,提升了生豬產業發展組織化水平。全縣累計註冊養殖企業100個(個人獨資企業52個、有限責任公司48個),養殖專業合作社104個,肉製品加工企業2個、加工個體戶13個、加工小作坊5個,生豬屠宰加工企業1個。全年生豬存欄62.05萬頭,出欄103.34萬頭,豬肉產量7.83萬噸,實現生豬產值(現價)212887萬元。
層巒秋靄散 村舍著金裝
挖掘開發,著力打造特色系列產品品牌。火腿、香腸和醃臘是施甸獨具特色的豬肉傳統制品,其風味獨特,深得消費者青睞。施甸按照“綠色食品牌”發展要求,深入挖掘傳統的豬肉製品加工潛力,開發系列產品,積極引導和支援企業建立特色品牌產品,延長生豬產業鏈,拓展產業增收空間。依託羅銀定點屠宰畜產品有限公司、康匯食品公司、施甸老滇味火腿廠,建成生豬屠宰加工企業1個、肉製品加工企業2個、加工個體戶13個、加工小作坊5個。開發註冊了傳統豬肉製品“野鴨湖”商標。2020年,全縣加工生豬7.87萬頭,實現加工產值44423萬元。據統計,康匯食品公司全年加工豬肉製品產量8萬公斤,加工產值560萬元;老滇味火腿廠加工產量3.5萬公斤,加工產值280萬元。
豬仔銷售旺,養戶錢袋鼓
築牢“雙綁”,構建生豬產業發展新構局。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引導構建龍頭企業與農戶、合作社與農戶的“雙綁”機制,提高生豬養殖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十四五”期間,施甸將進一步鞏固生豬調出大縣地位,完善生豬養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化組織化程度,健全生豬防疫體系,完善產業鏈建設,強化產業環節協同,增強應對疫病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建設規範化養殖小區和標準化養豬場,全面提升生豬養殖現代化水平。深入推進“一鎮一產”“一村一品”建設,帶動農民融入生豬產業鏈各環節,讓生豬養殖群眾分享產業鏈延伸增值收益。鞏固提升種豬場、現代標準化豬統一供精站,強化技術服務能力,著力抓好保山豬保種場建設,完善生豬擴繁場4個、生豬供精站點50個,建設年出欄300頭以上的養殖場100個、年出欄1萬頭以上的“保山豬”生產基地1個、保山豬專業村20個。加快生豬屠宰加工物流中心建設,推進冷鮮豬肉外銷替代生豬外調。到2025年,全縣生豬存欄數達到60萬頭,出欄數達到110萬頭以上,養殖產業達到30億元以上。
本文來自【滇西視覺】,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