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8年9月初的一天,朱德的侄孫女朱玉珍、外甥侄女劉克明,二人專程從北京到耒陽尋人。
隨後,她們透過耒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的同志找到了伍天曉,見到了要找的人之後,二人趕緊上前熱情洋溢地與之打招呼。
她們拉著伍天曉的手,激動地說:“叔叔,伍若蘭烈士是我們朱家的恩人。沒有你姑媽,就沒有朱德,也沒有朱家的今天,中國歷史也要重寫。”
此次見面,伍天曉和兩位小輩聊了好一會兒。
談話中,伍天曉頗為動容地說:“姑媽1929年犧牲時僅僅23歲,她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是光榮的、偉大的。”
一說起姑媽的事蹟,伍天曉的話匣子就自動打開了。隨著他的敘述,那段過往的記憶被重新開啟……
故事很長,我們慢慢來看。
伍若蘭心儀朱德:能夠嫁一個同我一樣的人就行了
伍若蘭出生在湖南耒陽的一個小知識分子家庭。
她的父親當過私塾教師,母親賢良淑德,是個持家有道的婦女。她們家裡兄弟姐妹六人,她排行老五。
伍若蘭從小是男孩子的性格,愛打抱不平,並且對於一些事情的看法都很有主見。
她4歲的時候,正值清末時期,那個時候的婦女一定要裹腳,這是歷代傳下來的規矩。
一天,伍若蘭的奶奶給她裹腳,她起初不知怎麼回事,但是,等裹好腳之後,走起路來痛的要命。
伍若蘭當場就把纏腳布拆開,丟到了一邊。奶奶哄她,她不聽,奶奶責罵她,她就大叫大鬧。
最後,這件事被伍氏宗祠給知道了。很快,族長就把伍若蘭和她父親叫去談話。
面對大人們的威嚴厲聲,伍若蘭非但沒有被嚇倒,反而先問起族長“為何男孩子不纏腳?”
族長先是一愣,接著才結結巴巴地說:“這……這……這是歷代傳下來的規矩,誰也不得違背。女孩子不纏腳,將來有雙大腳,哪個會娶你?這是傷風敗俗。”
伍若蘭平靜地反駁道:“我就是不裹,將來嫁不出去是我的事,與你無關。”
這樣一鬧,族長被她氣著了。於是,她成了當地第一個不裹腳的女孩子。
過了4年,8歲的伍若蘭上了學,12歲考入縣女子職業學校。在校期間,她勤奮好學,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尤其是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後來,“毛筆字”就成了她與朱老總相識的一個“契機”。當然,這是後話了。
1924年,伍若蘭考入湖南省第三女子師範學校。她入學後,有機會接觸了一些進步青年。在進步青年的影響下,她開始閱讀《共產黨宣言》、《新青年》等書刊。
五卅運動爆發後,伍若蘭組織學生上街遊行,高呼“打倒帝國主義,誓死不做亡國奴”的口號。
1925年秋,經黨組織批准,伍若蘭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1928年2月中旬,朱德率領南昌起義的餘部攻佔了湖南耒陽縣城,當地群眾歡迎起義部隊入城。
爾後,朱德等師部領導人在縣委書記鄧宗海陪同,一起來到鄧家祠堂門前。這時,朱德被大門上的一副紅對聯吸引住了。
那上聯寫的是“驅逐縣團丁”,下聯是“喜迎革命軍”,橫批:“赤遍耒陽”。
此時,擅長書法的朱德問道:“這是誰的翰墨?”
鄧宗海回答道:“我們縣裡的女秀才。”
“女秀才?!”朱德一聽,驚訝地重複了一句,隨即又問道:“她人呢?”
“那不是她來了嗎?”鄧宗海用手指了指正挑著酒罈子過來的伍若蘭。
朱德欣賞伍若蘭的書法,遂讓縣農會委員劉霞把人叫來。劉霞道:“蘭妹子!朱師長叫你去一下。”
伍若蘭一聽是師長叫自己,心裡又驚又喜。
當她來到朱德面前時,朱德立馬起身,伸出手向伍若蘭熱情地問:“你就是伍若蘭同志嗎?”
伍若蘭本來生就一副潑辣性格,這會兒見了朱德,不知為什麼倒害羞起來。她點點頭,說:“是的,朱師長叫我有事?”
“門口的對聯是你寫得嗎?不錯,很有筆力,哪個學校畢業的?”
“衡陽女三師。”
“唔!三師是一個出人才的學校。”朱德說完,沉思了一會兒後,繼續道:“從現在起,你們縣要建立自己的政權,今後可大力發揮你的筆桿子作用囉!”
初次見面,伍若蘭對朱德師長的印象非常好。聊天結束後,她對身邊的人說:“朱師長一點官架子也沒有,是個挺好的領導。”
接下來,朱德給伍若蘭分配了一個任務。
這一天,朱德主動找到伍若蘭,請她和縣女子聯合會的嫂子姑娘們為部隊戰士編制草鞋。
希望她們能在一週編出500雙草鞋。
“保證完成任務!”伍若蘭欣然接受了任務。
朱德笑著說:“若是沒有按時完成呢?”
伍若蘭咯咯地笑著說:“我的大師長同志,俗話說:‘軍中無戲言’,是不是需要立軍令狀?”
朱德被伍若蘭的話逗得哈哈大笑。
為了保質保量地完成朱德的任務,伍若蘭告辭後,便風忙火急地趕回縣蘇維埃駐地,立即召開全城婦女大會,成立臨時編織廠。
據一些老同志回憶說:
伍若蘭像一位指揮作戰的將軍,整天腳不沾地四處奔波,籌集布料等,忙得連家也沒回。
到了第六天的早晨,伍若蘭就圓滿地交差了。
朱德發出了一聲感嘆:“這下你們可幫了我們的大忙了。”
過了一會兒,伍若蘭另外掏出了一雙草鞋,塞到了朱德的懷裡。這雙草鞋可以說是伍若蘭送給朱德的唯一禮物,後來伍若蘭犧牲後,朱德時常拿著草鞋睹物思人。當然,這是後話了。
時間一轉。3月中旬,到了草長鶯飛的季節了。
打從朱德來了以後,有了一段時間的接觸,伍若蘭心裡翻起了波浪。不知什麼緣故,她總想接著機會向朱德請示工作、交談。
一天,朱德忍不住先開口問:“若蘭,你多大啦?”
“25歲剛過。”
“有婆家了沒有?”
“還早著哩!現在革命還沒有成功,沒空想那件事。”
隨後,朱德又問了伍若蘭擇偶標準。
伍若蘭表示,能夠嫁一個同她一樣的人就行了!就像朱師長一樣
朱德擔心地說:“跟著我是要吃苦的。天天行軍走路,時時要打仗……”
還沒等朱德把話說完,伍若蘭堅定地說:“行軍走路、打仗有什麼可怕的。”
朱德補充道:“還要準備掉腦殼。”
“這些問題我都想過了,說實在話,從入黨的那天起,已經作了打算,只要為了革命,我什麼都捨得。”
這次談話後,朱德和伍若蘭都明白了對方的心意。
就這樣,不久後的一天,朱德和伍若蘭在縣委領導的見證下,舉辦了一場簡樸的婚禮。
當晚,倆人進入洞房後,伍若蘭說:“我長得不漂亮,臉上有麻子,配不上你。”
朱德說:“麻子有啥關係,你是麻子,我是鬍子,我倆馬馬虎虎過一輩子。”
此時,剛好一位革命老同志路過,順口而出:“麻子鬍子成一對,馬馬虎虎一頭睡,唯有英雄配英雄,各當各的總指揮。”
洞房外幾個偷聽的衛兵被逗得哈哈大笑起來。
伍若蘭和朱德並肩作戰:背叛他,除非贛江水倒流
1928年4月下旬,朱德率部在江西礱市與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
會師後,兩支部隊合編為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
伍若蘭隨同朱德調到軍部,開始擔任宣傳隊長,後任婦運科科長。
在這段時期,伍若蘭除了協助朱德工作外,還照顧著他的日常生活。
那時候,朱德同戰士們一樣,過著十分清苦的生活。
為此,伍若蘭總想著給朱德弄點好吃的東西,滋補一下身體。
據一位廖鸞鳳的老同志回憶說:
那是5月中旬的一天,伍若蘭從新城金南村搞完宣傳工作踏上回營的山路,發現滿坡滿嶺都長滿了鮮嫩的蘑菇。伍若蘭高興極了,朱德最喜愛吃這東西。
於是,伍若蘭便讓同伴們先回去,而她自己爬上山坡,認真地拾取,直到很晚才回去。
不久,朱德開會回來了,一進家門他就聞到了一股煮蘑菇的香味。
當朱德得知伍若蘭是在開完會,獨自上山採的蘑菇。
心疼媳婦兒的他,在吃過晚飯後,一把奪過媳婦手裡的活兒,說:“若蘭,你夠辛苦的啦!快去休息一會兒!”
“不!今晚按規定還得學習呢!”伍若蘭當即拿出了一本《共產黨宣言》,繼續說:“今晚我們比賽背書!”
朱德笑著說:“行!”
之後,先是伍若蘭背誦,她的記憶力超強,很快就背完了一段,輪到朱德背誦時,朱德漏掉了一句。伍若蘭扯著大嗓門嚷起來:“該罰,該罰!”說著便要朱德把漏掉的那句多誦讀了好多遍才罷休。
而這一切都被藉資料的廖鸞鳳看在了眼裡。
在所有人眼裡,朱德和伍若蘭的婚姻是非常和諧和美滿的。一個懂得體諒妻子照顧自己的辛苦,一個願意為指揮打仗的丈夫分憂。可以說,他們兩個都找到了彼此心裡最適合的人。
伍若蘭不僅在照顧朱德方面用心盡力,他還在宣傳和專研軍事技術有一套。
據說,她常請朱德教她射擊、投彈、刺殺等方法技巧,並同普通戰士一樣參加軍事訓練。沒過多久,她便能熟練地用雙手打槍,在部隊裡被譽為“雙槍女將”。伍若蘭曾說過:“在戰鬥中,即使我右手被打傷,左手也能照樣殺敵,這就是我苦練左右手射擊的原因。”
伍若蘭跟著朱德,不斷在學習進步,夫妻倆相互激勵,在外人眼中,他們的愛情非常美滿。
可惜,這樣美好的日子,在一次突圍戰鬥中,被徹底打破了。
1928年年底,大雪紛飛之際,紅四軍同彭德懷的紅五軍舉行聯席會議,決定留紅五軍守衛井岡山。
朱德領導的紅四軍轉移到贛西閩西作戰。
1929年初,朱德率領的紅四軍官兵,沿著崎嶇的山路衝破國民黨反動民團的阻擾,到達尋烏項山地區。
那時,伍若蘭同婦運科的女同志在途中向行進中的戰士們進行宣傳鼓動,鼓舞戰士們的鬥志。
2月上旬,紅四軍軍部在進駐項山一個小山村宿營,朱德的住房被安排在村側一幢小廟裡。
一天夜裡,一陣激烈的槍聲打破了村裡的寂靜。
朱德聽到槍聲後,一個躍起從床上蹦起來。
此時,他發現妻子伍若蘭不知何時已經起床出去了。
朱德趕緊起身,迅速從床頭摘下手槍。此時,伍若蘭手持雙槍,氣喘吁吁地回來了。
當時的情勢是:
劉士毅率領的15旅國民黨軍趁著黑夜向紅四軍軍部進行襲擊。現在軍部已經被包圍了,部隊正在突圍。
伍若蘭急促地說:“老朱!你快走吧!”
朱德望著妻子,說:“若蘭,你同我一塊突圍吧!”
伍若蘭搖搖頭,道:“不行,我和警衛手槍排的戰士留在這裡掩護。快,突圍要緊!”
與此同時,村外的槍聲更加稠密了,還隱隱的能聽到敵人的嘶叫聲。
伍若蘭看著站著不動的丈夫,心急火燎地說:“快,快走,再遲就來不及了!”
之後,伍若蘭看著朱德跑出村外,她叫上一個警衛員衝向撲進村裡的敵人進行阻擊。並邊打邊退。
當退到通向村外的小橋時,伍若蘭的腳踝中槍,不幸被捕。
敵對勢力頭頭劉士毅問詢抓到了朱德的夫人,他激動地手舞足蹈,立即讓人用囚車將伍若蘭押送到贛州城。
當天夜裡,就對伍若蘭進行了審訊。
敵方審訊官陰險地問:“你為什麼要當共匪?”
伍若蘭仰頭平靜道:“你們搞錯了,危害人民群眾者才是匪,我們為天下百姓辦事,每到一處,民眾都挑擔送食相迎,怎麼能說我們是匪?相反你們處處燒殺搶掠,民眾見了你們都奪得遠遠的,你們才是匪。”
敵方審訊官被激怒了,他拍桌怒聲道:“頑固,我要槍斃你,難道不怕死嗎?”
伍若蘭眼睛一瞪,目光如炬道:“共產黨人不怕死,我是做了這個準備。”
敵方審訊官一想,既然伍若蘭硬的不吃,那就來軟的。
於是,審訊官換了一個偽善的面孔,對伍若蘭說:“你還年輕啦,只要你寫幾句同朱德脫離關係的話,我們不但還你自由,還讓你有官做。”
伍若蘭聽後,放聲長笑。
看到伍若蘭反常的舉動,敵審訊官不解地問:“你笑什麼?”
伍若蘭大聲說:“笑你們怎麼這樣愚蠢!朱德是我恩愛的丈夫,我倆曾山盟海誓過,想要我屈服你們的淫威,背叛他,除非贛江水倒流!”
敵審訊官被氣得直跳腳,他下令讓手下,對伍若蘭用刑。吊打、火燒、老虎凳……
百刑用盡,伍若蘭仍然堅貞不屈。這樣的情況下,敵審訊官只能電告蔣介石,得到的回覆是:從速處決。
1929年2月12日,伍若蘭英勇就義,敵人還把她的頭顱解送到湖南長沙示眾。
朱德懷念妻子伍若蘭:她在農民裡無人不知
2月17日,紅四軍進入東固,朱德才知道妻子伍若蘭已經犧牲了。
一對恩愛的夫妻,革命伴侶就此生死分離。他們夫妻沒有孩子,朱德的手裡只有伍若蘭親手做的一雙草鞋。
後來,粟裕大將在回憶錄中,提到過朱德知曉妻子伍若蘭去世後的反應:
朱德聽說妻子被俘時心裡就明白,凶多吉少,因為他了解妻子的性格,知道她是寧死也不會投降的。朱德什麼都沒說,他拿著這雙鞋,獨自一人走進了樹林裡。
1937年的一天,朱德在延安接受美國女作家史沫特萊的採訪,講述自己的經歷。
在談到前妻伍若蘭時,朱德的表情看上去有點兒“窘”。史沫特萊問他:“提到伍若蘭,為什麼你會顯得很消沉,你不愛他嗎?”
沉默了良久後,朱德說出了真相。最後他堅定地說:“她在農民裡無人不知,是不怕死的農民組織者。”
除了這些外,最能體現朱德對伍若蘭的愛,個人覺得應該就是他對蘭花的鐘愛吧!
據一位老同志回憶說:
在紅四軍駐地的司令部裡,朱德捧讀國民黨反動派刊登伍若蘭犧牲的報道,悲慟萬分。他默默地佇立在傳遍,擰著一雙濃眉,凝視著對面山坡上一簇簇迎風綻開的蘭花。
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1962年,朱德重上井岡山,臨下山時,他什麼也不要,只帶走了一盆“井岡蘭”。
另外,朱德的詩詞中,有很多首都提及到了蘭花。比如說,下面的這首: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蘭花與他深愛的若蘭會不會有關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