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五年,是海淀區發展程序中極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在這五年裡,海淀區積極應對挑戰,深化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吹響了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號角,建成了石墨烯研究院、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協同創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科研機構,落地了騰盛博藥、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醫療機器人創新中心等一批重點專案……
在一系列累累碩果成就中,海淀有一個地方的崛起和騰飛最為耀眼,那就是中關村科學城的北區。五年裡,這裡完成最初的整體開發後,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成為海淀區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戰略腹地和發展縱深,輻射帶動了北京西北部的高質量發展。
今天,我們深入到這張宏圖的底部,來看看“鑽石地段”背後的科技力量。
打造AI生態雨林
“早上好,可以對我說上樓或下樓。”“小易小易,去26層。”“好的。”
2020年5月,國內首款支援視覺化的AI電梯——聲智AI電梯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首次公開亮相。
這款電梯不僅會主動打招呼、引導乘客前往目的樓層,還能一句話完成上下樓、電梯開門關門、取消樓層等乘梯操作。在去年疫情防控最嚴峻的時期,電梯作為百姓最息息相關的交通工具之一,成為防疫的焦點。針對電梯按鍵可能會出現交叉感染的風險,位於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北京聲智科技有限公司將智慧語音、聲紋識別、影象等技術相結合,透過人工智慧互動技術,研發出了全國首款“AI語音電梯”,從而實現“全程零接觸”電梯乘坐。
不僅如此,2020年6月,新發地疫情暴發,使得短時間內大規模核酸篩查成為北京市衛生健康系統巨大的考驗。聲智科技團隊憑藉基於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開發框架的技術優勢,20天即完成北京市核酸檢測資訊統一平臺的研發。該系統以北京健康寶為入口,實現了從登記檢測到取樣完成僅需5分鐘,6到8小時出檢測結果,把核酸檢測的全流程效率提高了5到10倍,30天即完成海淀、東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區的演練考核並上線試執行。再一次用人工智慧手段有力保障了首都疫情防控工作。
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軟體園內,百度公司在人工智慧創新上依然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今年7月,資料調研機構IDC釋出2021年上半年深度學習框架平臺市場份額報告。百度公司在中國深度學習平臺市場中的綜合份額持續增長,躍居第一。
IDC報告顯示,百度的深度學習平臺建設已走在世界前列。百度飛槳、Google、Facebook形成鼎立格局,飛槳繼續穩步增長。
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落地,剛剛成立三年的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也結出累累碩果。全球最大的超大規模智慧模型“悟道2.0”釋出、推出“人工智慧治理公共服務平臺”、支援AI創業的“源創計劃”釋出、“青源會”工作計劃及建設成果公佈……在2020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高能級高質量發展新聞釋出會,中關村科學城正式宣佈,支援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聯合百度、曠視、寒武紀等人工智慧骨幹企業,共建集算力、資料、演算法為一體的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據悉,在這個平臺的支撐下,三年內致力於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形成800億以上規模的人工智慧產業。
率先佈局自動駕駛場景
2020年6月,中關村科學城北區52條自動駕駛道路正式亮相,百度Dutaxi、小馬智行、白犀牛、新石器等無人駕駛車實現了上路首跑。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自動駕駛示範區開放一期52條道路,共計215.3公里,包含R2-R5不同等級道路,並且以區域方式對外開放,區域內的道路相互聯通,區域之間也有道路連線。”中關村科學城產業促進處副調研員王震宇告訴記者。
實際上,中關村科學城2018年2月就已經在海淀駕校佈局了首個封閉測試基地,經過兩年多發展,2020年6月,中關村自動駕駛創新示範區釋出了一期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從此前的3條、19.4公里,擴增至52條、215.3公里。自此,中關村自動駕駛示範區將擁有從封閉測試場、科技園場景應用示範區到開放道路測試這一套更加完善的測試環境,更好地推進不同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應用示範,推動自動駕駛從技術測試階段進入商業模式探索階段。
今年11月25日,百度Apollo正式獲得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許可,旗下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蔔快跑”迎來了商業化運營後的第一單。這是北京市啟動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以來,產生的首單自動駕駛付費訂單。標誌著自動駕駛正迎來“下半場”——商業化運營階段。
如今,你站在永豐路、北清路、上莊路……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建設中的中關村自動駕駛創新示範區,就可以看到頭戴觸角在測試中的自動駕駛車輛,他們有海淀的小馬智行、百度Apollo、京東、白犀牛等等。
蓄勢千億級空天產業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艙順利落地,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取樣返回任務。一同感到振奮的,還有位於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各路民營航天企業。其中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在嫦娥五號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月面鑽取式取樣中提供了鑽月電機產品。
除了參與嫦娥鑽月這樣見證我國航天曆史的重大事件,民營航天產業的發展,也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因看似遙遠的航天科技而受益。
“嗨,我現在正透過衛星訊號上網跟你對話呢!”在位於海淀區的信關站,工作人員使用手機連線銀河衛星終端提供的WiFi熱點,透過低軌寬頻通訊衛星實現了視訊通話。2020年2月,我國由民營公司生產的唯一在軌的寬頻網際網路衛星——銀河航天首發星完成了首次雙向通訊能力試驗,在國內第一次驗證了低軌Q/V/Ka等頻段通訊。
“由於在軌衛星數量有限,在目前可以實現8分鐘通話時長,隨著未來在軌衛星越來越密集,將逐漸實現更長時段、更廣闊區域的通訊。”銀河航天工作人員介紹,未來,將向年產300到500顆衛星邁進,持續助力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
2020年8月,“中關村北斗和空間資訊服務產業高峰論壇”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舉行。論壇上,北斗最新一代高精度定位晶片全球首次亮相,基於北斗三號的衛星天基測控收發信機、“北斗+遙感全球應用服務平臺”全球首次釋出。一大批依託北斗系統的應用場景正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加快建設,一批應用產品已經或即將來到市民身邊,而這背後,是海淀對空天產業技術創新的重視。
目前,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已擁有較為完整的衛星網際網路產業鏈,形成了從初創企業到上市公司、從民營企業到國家隊,涵蓋衛星設計研製、衛星在軌運營與各類商業化應用全產業鏈環節的產業生態環境,聚集了我國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中唯一的遙感應用企業航天宏圖,北斗導航定位晶片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的北斗星通,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的銀河航天,走在商業航天企業前列的微納星空、國電高科、航天馭星……一批航天科工領軍企業,他們就像提供水、電、公路一樣,為我們的大國重器北斗系統進行資訊基礎設施建設。
中關村科學城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規劃建設的空天產業聚集區——“星谷”專案將重點佈局衛星網際網路源頭創新區、北斗及空間資訊服務產業升級區、場景應用示範區三大功能區。未來,“星谷”專案將在中關村科學城大資訊產業引領發展的基礎上,依託航天航空領域深厚的研發資源和產業資源優勢,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規劃建設一個千億級的空天產業叢集。
除了以上三大產業外,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工業網際網路、新能源、積體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這裡蓬勃發展。
過去一年裡,北京通用人工智慧創新園、北京協同創新園、實創醫谷產業園等重大產業專案實現了開工建設。海淀區北部開發辦政策研究部部長劉頌在近日舉辦的海淀區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新聞釋出會上表示,“明年,我們還將建成大北農生物農業創新園,圍繞生物育種、生物飼料、農業生物製劑、農業大資料、農業人工智慧等現代農業共性關鍵技術,構建大型開放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還將完成一系列生活配套專案建設,為將這裡建成令人嚮往的宜居宜業的魅力之區而努力。未來,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將繼續承載著幾代創業者的夢想,創新蝶變,一路高歌。”(記者 白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