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夢壑
從幾歲開始啟蒙接觸書本起,我的閱讀歷史已有幾十年了。我常想一個問題:閱讀是應該從小就計劃好的,讀什麼、怎麼讀,都要有規劃。只有這樣,我們一生的閱讀才是最高效和最愉悅的,對自己的一生也滋養不斷。
那怎麼規劃呢?
一、列出閱讀書目
我已虛度了大半生,雖然閱讀的書不少,但回過頭來看,還是讀了許多無用之書的,浪費時間是小,被垃圾資訊佔據了大腦、很多應該讀的書未能讀,就很不划算了。一個人的記憶儲存量其實是有限的,並不是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記憶力會越用越好。這正如電腦的硬碟或記憶體,如果無限制地儲存資訊,總有存不進去的時候。因此,一個人的閱讀,就應該從小開始規劃,每一個年齡段都應該有一個相對明確的書目。
1、幼兒時期,應該由家長列書目。在幾歲的幼兒時期,怎麼保證他們讀“有用之書”呢?我覺得應該由家長或有一定閱歷的長輩列出書單來。這些書目一定要是孩子一生都受用無窮的精華,或記或誦,永存腦海更好。這就對列書單提出了很高要求,不是隨意而為的事情。
我的體會是,幼兒不必如西方教育體系所宣揚的那樣,看一些成年後毫無意義的、以西方人物為主角編成的繪本,而應該有選擇地讀一些中國傳統的蒙童教材編寫的繪本。比如,閱讀根據《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典籍編寫的德育繪本,背誦將來學習韻文用得上的《聲律啟蒙》《增廣賢文》,等等。也許很多家長認為,這些文言對於幼兒來說太深奧,他們理解不了,不太合適吧?我覺得,幼兒的記憶力是非常好的,他們可以在沒有完全理解的情況下把它們記下來,在以後的日子裡慢慢去理解。事實上,我在孫女3歲說話基本正常後,就教她背《千家詩》,不到一年時間,她就背得了一大半,許多詩句都可以按她的年齡理解得八九不離十。而隨著她漸漸長大上幼兒園後,她對以前的詩又有了新的理解。家長千萬別受一些專家的蠱惑,以釋放孩子的天性為由,浪費了幼兒記憶的黃金時期。兒童硬性記憶,會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當然,閱讀和背誦應該是一個快樂的過程,家長要引導好孩子,讓他們逐漸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需要說明的是,對外國的童話書籍或繪本,家長們要睜大眼睛去選擇,因為這些童話作品並不像許多人認為的是很單純的文字,其實它們有許多隱藏的垃圾。就連安徒生、格林等著名童話作家的有些作品,對中國孩子也是有毒害作用的。
2、青少年時期,應該在師長的指導下開始自己列書目。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思想最活躍、對未來充滿無限想象的時期,而閱讀也是最關鍵的時段。讀什麼、怎麼讀,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三觀”形成,也會為自己一生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等諸方面奠定基礎。因為這個時期,人總是覺得時間充足,是怎麼也用不完的,許多事情都可以放一放,以後再去做。對閱讀,也是這樣的。我就曾在少年時期,覺得以後時間很充裕,對於自己很想讀的蔡東藩先生的“二十五史演義”沒有計劃閱讀,而只是看過《前漢演義》後,就放下了。沒想到的是,此後幾十年,我都再沒有時間通讀這一歷史通俗演義。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浩瀚書海是無涯的。有計劃地閱讀,會讓自己不致半途而廢,錯過了一些該讀的書籍,也不會白白讓垃圾資訊消耗了自己的好時光。
我覺得,青少年時期必讀的書目,應該包含文學、歷史、科技等型別。就文學來說,我國的《紅樓夢》等四大名著,是必讀的。另外,“三言二拍”和《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白香詞譜》,還有比較精萃的宋詞、元曲選本也是必讀的。這些文學類的書籍,除了增加青少年的文學修養,更主要的是在閱讀中,對青少年形成符合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觀是有很大作用的。就歷史來說,《資治通鑑》和《史記》需要在這一時期閱讀,最初讀起來肯定很乏味,但讀過後會受益無窮。對《論語》《孫子兵法》之類的諸子百家典籍,也可以在這一時期有計劃地閱讀。中國當代的文學作品,浩然的《金光大道》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覺得是必看的,因為它們是反映新中國成立後兩個歷史時期的真正的現實主義作品,並沒有因為那個時代遠去,它們就失去了生命力。當然,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也是可以進行計劃性閱讀的。至於被後來一些人吹破天的“新鴛鴦蝴蝶派”的作品,也就是消遣文字,根據自己的喜好讀讀也是可以的。青少年時期,對於金庸等人的武俠等消遣小說,科幻小說,網路上出現的一些穿越小說、玄幻小說等,也是可以有選擇地閱讀的。但要注意的是,現在的網路小說注水太多,選一些精煉的網路小說閱讀,也是很重要的,否則就和玩遊戲消磨生命無異。
至於西方的歷史,讀一兩本簡史即可,將來要用時再及時補讀。對外國文學來說,巴爾扎克、列.托爾斯泰、高爾基、大小仲馬、果戈理、傑克.倫敦、茨威格、莫泊桑、雨果、司湯達、凡爾納等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可以列一個精選書單,系統地閱讀。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所有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是值得閱讀的,除非需要專門研究,否則是不必全部讀完的。比如我,對雨果的作品,除了《巴黎聖母院》外,像《九三年》《笑面人》等作品,我雖然硬著頭皮讀完過,但我並不覺得這些作品適合當代的讀者閱讀。甚至大名鼎鼎的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我也是讀著讀著就放下了,未能卒讀。我們不要忘了,小說主要的功能還是消遣,讀不下去的作品就不要讀了。
就科技方面來說,我覺得青少年要多讀一些科技前沿的一些科普作品,而經典的科普作品,需要去粗取精加以選擇。
3.人到中年後,應該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選擇書目。這個時期,人的“三觀”已基本穩定,對閱讀也是有自己獨特的喜好的。除了工作有關的閱讀外,業餘時間的閱讀,多半以消遣為主。因此,有趣的、正能量的各類讀物,成為自己的必要選擇。我比較喜歡這個時期選擇比較感興趣的門類來列書目。比如,我對中醫感興趣,就列出了《黃帝內經》《中醫經絡學》《本草述》《醫學入門萬病衡要》等書目細細閱讀。雖然沒有奢望自學成中醫高手,但對這門博大精深的傳統醫學,還是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除了專選某類書目外,還可以對年輕時未能讀過的想讀之書做閱讀計劃。比如我,現在就正在閱讀“二十五史演義”。
二、確定讀書時間
當代很多人感慨自己抽不出時間來閱讀。其實,讀書時間也是需要透過規劃養成習慣的。在任何時期,確定書目後,就要對所讀之書做一個基本的瞭解。比如先看一下書的目錄、前言和後記,瞭解這本書的大體結構和寫作意圖等等。清代學者王鳴盛說:“凡讀書最切要者,目錄之學。目錄明,方可讀書,不明,終是亂讀。”張之洞也說:倘若讀書“氾濫無歸,終身無得;得門而入,事半功倍。”目錄學乃一學科之綱,綱舉乃能目張。對書籍的初選,其實也是掌握辨偽與鑑別的本領,好讓自己剔除偽冒與無價值之書,把精力集中於讀有價值之書上。
有一位學者,建議閱讀每一本書都要有計劃性,我是很贊同的。比如,合理地確定每天讀多少頁,或者是多久讀完一本書。接著把一本書分為幾部分,然後開始規劃,每天晚上要看到第幾章、第幾節、第幾頁,明天早晨、中午、傍晚、晚上等等分別看幾頁,後天、大後天、下星期等等直到把這本書在頭腦中規劃完,用鉛筆把時間注在目錄上。然後嚴格按照計劃執行,雷打不動,要是有事落下了,那今天的內容就相應地增加到明天的學習任務去。就這樣,最後提前完成了讀書計劃。
只有這樣持之以恆地有計劃、有目標地自我約束,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了。習慣成自然,生活過得有滋味。如此日積月累,學問就與日俱增。
三、採用好的讀書方法
一是對已確定的書目所列的書籍,要分成粗讀和精讀等不同型別。有些精品是需要仔細閱讀,精心研究。比如,唐詩、宋詞和《古文觀止》《紅樓夢》,一覽而過,肯定是不能洞悉作品的深厚文化內涵。所以,需要認真揣摩,而且有些精彩的段落要會背誦。而有些書籍並不需要讀原著,有些書只需泛讀以獲取輪廓梗概、大框架、大線索的瞭解,或只需要進行摘要性的閱讀。
二是對書籍的內容要能激起共鳴和共情,學會感悟。任何書籍都是為了將作者希望表達的情感傳導給讀者的。因此,讀書時能感悟作者的意圖,是主動讀書、創造性讀書的具體表現。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現在的各類紙質的、電子的書籍浩如煙海,內容豐富,也泥沙俱下。有優美感人的或是富有人生哲理的精製散文、詩歌等,也有許多反映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應學會感悟,喚醒情感體驗,再利用已有的生活體驗,調動想象、聯想去再現、再造文章情境,使自己在和諧愉悅的閱讀審美情境中,徜徉於感悟的文化走廊上,開闊視野,豐富想象,進而陶冶情操,淨化靈魂,提高感悟生活的情趣和能力,同時也享受讀書的快樂。閱讀能力也只有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在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鑑賞、自主感悟的過程中,得到鍛鍊、促進和提高。
三是讀書一定要有毅力。很多人覺得讀書要有毅力是一個笑話,其實是真實的需要。無論是讀書計劃也好,還是讀書的效果也好,如果沒有自身給自己以期限壓力,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下去的,讀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總的來說,一個人從牙牙學語到垂垂老矣,閱讀看起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對比於當今呈幾何級數增長的各類資訊來說,一個人一生的閱讀量是宛如恆河一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我們沒有得到師長和其他人的幫助,對閱讀物進行披沙揀金的遴選,列出優選書目、高效閱讀、積極消化吸收,那麼,我們的閱讀就會成為一種負擔,而對人生無所助益。
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