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在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鶴壁辛村遺址考古發掘專案負責人高振龍介紹了今年年初以來的重要考古收穫:清理出多座銅器墓及玉器墓,其中包括殷遺民貴族墓葬;新發現有制骨作坊、淇河古河道、人工水渠,為釐清辛村遺址商周時期地下遺存分佈狀況和聚落結構,揭示當時社會組織結構和經濟形態提供了重要線索。
1932年,辛村墓地首次發掘震驚了考古界,開啟了我國西周考古的序幕。2017年重啟大規模考古發掘,鑄銅作坊、制骨作坊、普通居民點、平民墓地、衛侯公墓區等一系列新的重大發現,使這裡由單純的墓地重新被確認為具有都邑性質的超大型聚落遺址。2021年,經過國家文物局審批,首次開啟了對該遺址的主動性考古發掘。
在辛村西南處,發現有半地穴式房子、窖藏坑、墓葬等遺蹟。其中,發現商周時期墓葬17座,包括M2、M3兩座完整的銅器墓,1座玉器墓以及多座陶器墓。其中,M3是西周時期中等貴族墓葬,發掘出鼎、簋(guǐ)、鬲、爵等11件青銅禮器,另有戈、矛等兵器以及銅削、玉器、仿銅陶禮器等,種類涉及酒器、食器、炊器、兵器及工具。墓主人頭向朝南,墓葬的填土、腰坑發現有殉狗及殉人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M3是辛村遺址發掘89年來出土青銅禮器最多的墓葬,也是該遺址儲存最為完整、隨葬品最為豐富的西周早期單體墓葬。
高振龍認為,該發掘區域居葬一體,墓葬多有腰坑、殉狗,出土器物組合以“鬲+簋+罐”為主,具有濃厚的商代風格,屬於一處殷遺民居住地。這與《左傳》記載的分康叔(周公之弟)“以殷民七族”相印證。
新發現的制骨作坊區,南部緊臨衛侯公墓區。已發掘十幾個骨料堆積坑,多數連片分佈。骨料數量頗為豐富,以牛骨為主,兼有鹿角,切割痕跡十分明顯。另外還發現有少許狗骨、豬骨、羊骨等。
新發現的淇河古河道,可能屬於貫穿遺址的一條季節性河道。人工水渠位於遺址北段,初步勘探南北長約300米,北接一處西周時期低窪溼地,南接辛村西衝溝。
專家認為,淇河古河道、人工水渠以及新勘探的溼地沼澤,可將相關居民點、各類作坊區串聯起來,有助於重新認識辛村遺址的聚落佈局。
令人期待的是,除了正在發掘的衛侯墓,考古人員還勘探出兩組新的衛侯墓,代表著三代衛侯,將對完善衛侯世系,研究周代姬姓諸侯墓葬形制提供翔實資料。(據《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