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中秋夜,夜夜思故鄉。中秋,是中國民間盛大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亮,說點閒話、拉拉家常,便是一個團圓美滿的佳節。而在中國古代,中秋節的習俗就多種多樣,皇家的講究,民間的消遣,還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今天,我們就穿越歷史,來扒一扒古人的中秋節。
古代人過中秋的正確姿勢
01
偷蔥偷菜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臺灣地區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一習俗。
02
吃鴨
雲南的仫佬族講究在中秋節這一天買餅子,殺鴨子。南京的桂花鴨、鹹水鴨、樟茶鴨也往往在這個時候賣得很旺。
03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大賦名篇《七發》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04
玩兔兒爺
在清代宮廷,會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而遊賞性質越來越突出,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
05
吃田螺
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之所以一定要在中秋節食之,是因為此時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06
吃芋頭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所以中秋食芋頭寓意辟邪消災,並有不信邪之意。
07
飲桂花酒
桂花的花期是在每年的9-10月上旬,剛好就是中秋節這個階段,所以人們經常在中秋節的時候,一邊賞月,一邊喝著桂花酒,以及品嚐一些桂花做的糕點。
08
燃燈
古人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在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為興盛,特別是廣東地區,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出果品、鳥獸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09
賞月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唐朝中秋賞月已經蔚為大觀,留下了很多詩詞佳句。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詩文更是家喻戶曉。
10
祭月
古人過中秋節特別有儀式感,在先秦時期,在八月十五的夜裡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祭月當然是祭拜月神了。祭月時要設大香案,擺上水果等祭品,其中月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位,點上紅燭,全家人依次祭拜。
11
吃月餅
《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了“荷葉”、“芙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宋代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是先畫在紙上然後貼上在餅面上,後來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
中秋節的經典傳說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
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嫦娥奔月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吳剛伐桂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 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雲:“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
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玉兔搗藥
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餵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代文人寫詩作詞,也常常以玉兔象徵月亮。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中秋佳節,邂逅最美詩詞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團圓的人,把酒對青天;思念的人,舉杯邀明月。從古至今,這輪明月,寄託了太多人的思念。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溼紗窗,雨溼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今年中秋,若無法團圓,也願你能抱著從容之心,把愁緒釀成酒,一杯敬滿園金菊,一杯敬缺月梧桐。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願作一枚白晝的月亮,不求眩目的榮華,不淆世俗的潮浪,每日傾灑月光,照耀清窗。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把祈願捏成一個圓圓的月亮,將思念釀成一杯香甜的桂花酒,在如水的清輝中,聆聽月下感動季節的一弦曠世樂章。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之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餅賞月、推杯換盞、共敘家常,是每個人記憶深處最溫馨的畫面。但對於不能回家的人來說,也是最想念的畫面。
《嫦娥》
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人之代謝無窮,月之圓缺有序,這都是人類無能為力無法違背得了的事情。但,每當明月當空的時候,心還是會翻起一股微瀾,思鄉尤切。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的夜裡,半夜輾轉反側,無法安眠,一直在思念著遠方的愛人與親人。想把這白白的月光贈給你,無法相聚,那就只能在夢中與你相見。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月光撒落一地的溫情,千里清光依舊,萬目心思同源。若天上沒有修月人打理月亮,這桂樹怕是要撐開月幕了吧?
《西江月》
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在這中秋之夜,誰能夠和我共同欣賞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悽然望著北方。
中秋明月滿,天涯共此時
願在外奔波的你,有人牽掛
願回家團圓的你,沒有遺憾
智策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團圓
關於智策傳媒
北京智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一線主流媒體、策劃、公關為一體的文化傳媒公司。我們為國內外眾多品牌客戶提供專業的資源整合及相關活動執行服務,並在長期的工作中積累出非常豐富的與多方媒體、各方職能部門合作的經驗,為更好的服務客戶搭建了紮實的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