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1處世界遺產。
回望成功申遺的十年,西湖嚴格遵守《世界遺產公約》,努力探索方法、打造模式,全力推進西湖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
做制度的推動者——高標準保護西湖世界遺產
西湖申遺成功後及時編制《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條例》,經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批准,於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為西湖世界遺產地的保護和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制保障。根據《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條例》規定,杭州市對西湖文化景觀遺產區內的建設專案開展景觀影響評估,實行專家諮詢論證制度。至今,共有40餘項建設專案依法進行了西湖文化景觀影響評估。
十年來,西湖風景名勝區9大景區編制了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其他規劃並獲批實施,為世界遺產保護、建設專案立項審批管理提供有效依據。
做技術的探路者——全方位監測西湖世界遺產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把監測工作作為預防性保護的根本手段,全方位開展西湖世界遺產的監測工作。
杭州西湖建立了實時監測管理系統。系統集合了動態影片監控、氣象因素監測、防汛抗災監測、船舶GPS定位監測、交通影片監控、高畫質智慧卡口監測、視覺化排程監測等七大功能監測。目前實時管理監測中心與遺產區內的43個現場分控室、19個現場管理機構,共同構成了有效的保護管理體系,對西湖文化景觀遺產區及緩衝區執行實時動態管理,隨時發現風險。
在遊客量監測方面,充分依託門禁票務系統、景點實時監控系統、手機信令、紅外感應等技術手段,從遊客流量監測的點、線、面三個層面構建遊客流量監測網路,實現對景區各區域客流的實時監控,加強對景區遊客流量趨勢的預測,使遺產區各級管理機構能夠根據實時資料,即時調整遊客管控措施。
在西湖特色植物監測方面,透過對西湖遺產區特色植物開展深入調查,全面系統地瞭解特色植物分佈狀況;對重要區域以及典型特色植物資源設立監測樣地,從儲存狀況、保護措施和生態環境這三個方面開展日常監測,構建西湖特色植物監測管理系統平臺,對特色植物分佈情況、生長情況、植物配置和園林養護等資訊進行展示和監測管理。
在遺產文物本體專項監測方面,開展六和塔、保俶塔等結構安全專項監測,開展“兩堤三島”“西湖十景”“14處文化史蹟”的專業監測及評估。例如:在六和塔上採用了光纖光柵實時監測與傳統的精密變形監測相結合的方式,這在全國古塔保護監測手段上尚屬首例,在塔身上裝了65個小稜鏡,地面上有4個監測點,監測機器人每年2次,用光來比對,看塔身有沒有傾斜、變化。即使六和塔的哪個部位移了0.01毫米,都可以被感測器及時監測到。每半年,六和塔出一次“體檢報告”。
做生態的守護者——高標準呵護西湖山水
十年來,西湖管委會持續開展對山體、山林的監測工作,加強日常巡查,在極端天氣做好應急預警方案,連續33年西湖周邊山體未發生火災。
西湖現有水域6.5 平方公里及其上游的4 條溪流都已成為保護物件,透過不同保護措施,採取引配水工程措施,引導錢塘江江水並進行預處理,每天都能為西湖配水換水,提升西湖的庫容量,提升水體質量,實現西湖流域“蓄、洩、控”的持續統一;定期實施西湖疏浚,保持平均水深不小於2.5 米,減少湖底淤泥;改造汙水管網,沿湖周邊全部實施雨汙截流納管,同時透過物理、化學、生物、生態等手段,就地淨化長橋溪流域居民分散性生活汙水和攔截長橋溪泥沙入西湖的多功能水生態修復工程,阻斷城鄉居民點和遺產區的排水汙染;啟動西湖規模化高效降氮示範工程;近三年,西湖總體水體質量穩定,水質全面達到國家地表Ⅳ類水體的水質標準(不計總氮),滿足景觀用水的功能區要求,透明度穩定在85cm以上。
2020年國控、省控和市控監測斷面的資料顯示,除了季節性波動,西湖水質保持在地表水Ⅲ類(不計總氮)水標準,部分月份監控斷面優於地表水Ⅲ類水質。兩個地表水省控斷面的年均值100%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總檯央視記者 於晨)
(編輯 黃詩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