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完美麗的珍珠泉,已是到了午飯的時間,我們回到度假村吃飯。席間,聽輝渠黨委政府的領導介紹,輝渠是“百泉之鄉”,由於時間關係,不能一一去觀賞了。我心中暗想,“百泉”肯定不是實指,應該是虛指,言其泉多而已,未免有些誇大其詞之嫌,礙於面子,沒好意思直接問一下。
下午去博物館的路上,我向一位家住輝渠的文友提出了這個問題,沒想到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文友還拿出了一本雜誌給我看,上面有“百泉”的名字和精美圖片,還有詳細的文字介紹,我再次感到驚訝,想到自己是多麼的愚蠢,捨近求遠去外地看泉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路上坐車,到了景點已是精疲力盡,很是影響了賞泉的興致,沒想到又好又多的泉其實就在自己家鄉,作為安丘人,久聞珍珠泉的美名,我卻直到現在才與之邂逅,真有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慨了。
很快,博物館到了,博物館是用一個老學校改建的,孩子們大概都搬到寬敞明亮的教學樓裡去了,把這裡辦成一個博物館作為教育基地,也算是物盡其用。博物館大約有二十來間教室,裡面的展品琳琅滿目,據說比青雲山民俗博物館的展品還要多,主要是各種現在已經不用有的抑或還在用著的家庭用品和生產工具,有木器類的,有鐵器類的,有草編類的,有石器類的等等,還有很多連我都叫不上名字來。這些展品大大滿足了兒子的好奇心,小嘴喋喋不休的問個不停,我帶兒子外出旅遊,從來沒見他興致這麼高過。而其中最打動我的有兩件展品,一件是玻璃罩子煤油燈,另一件是糞籃子。這兩件展品勾起了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心裡不免有一種暖暖的感動。
我的童年是沒有電燈的,那時手電筒真的是家裡唯一的電器,我學習用的照明工具就是玻璃罩子煤油燈。每當夜幕降臨,點上玻璃罩子煤油燈,吃了簡單的晚飯,一家人都坐到暖炕上,母親便開始做針線,我則伏在小木箱上學習和寫作業。那橘黃的燈光,時不時地跳動著,像做著鬼臉的調皮孩子的眼睛。母親怕影響我的視力,在我學習時就把燈芯調得大一些,讓燈光亮一些,見我歇息的時候,為了省煤油,再把燈芯調得小一些,那個年月,物質極端匱乏,人們只能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可就是這微弱的燈光,點燃了一個少年的理想,照亮了一個少年的未來,讓我後來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了,成為了我們村當時位數很少的幾個大學生之一。這時,流沙河那幾句有名的詩再次在我的耳邊縈繞: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我不知道我的兒子看到這些展品時會有什麼感想,我也不知道這一切會給他的少年時代留下什麼印記,但我敢確定,我們那個時代的一切,對於我的兒子來說是很難理解了。有些在大城市裡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乾淨整潔的馬桶蹲便,據說到了農村的露天廁所因為嫌髒都解不出手來。而我們少年的時候,一堆糞便是需要很認真地去面對的。當時每個農村孩子幾乎都有一個糞籃子。每當天矇矇亮的時候,父母就會把我們從睡夢中叫醒,讓我們早起到村子周圍的路邊上草垛邊上去拾狗糞,然後賣給生產隊裡換錢花,有了這個錢,我們學習的用品就有保障了,鉛筆橡皮本子可以放開心去使用,本子也不用使了正面再使反面,特別是不再用燒紙做的本子了(當時家庭困難,為了節約開支,父母買祭奠用的燒紙做成本子給我學習用,因為燒紙便宜很多),燒紙做的本子很容易劃破,而且疙疙瘩瘩的很不好用,我簡直討厭死了。賣糞換的錢可以用來買學習用品,這大大提高了我們拾糞的積極性,每當冬天下雪的時候,放學回家,看到路邊有狗糞,誰發現得早,就用樹枝條在狗糞周圍的雪上畫一個圈,後邊看到的人就知道“名糞有主”了,便不好意思再去撿拾。第二天早上,自己可以大大方方的直奔目的地,用糞鏟子把它收入糞籃子中。也有意外的時候,就是下了一晚上的雪,把狗糞蓋了起來,要想再找到它就要費些功夫了。
我不知道如果把這一些故事講給我的兒子聽,是不是會遭到他的恥笑,可這一切都是真實的。我們的少年時代,儘管沒有電玩電視電腦手機等現代化的東西,可那點點滴滴的趣事,現在想起來,讓我們的心頭也湧上一股股的暖流。再對比今昔,看看現在的孩子是多麼的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