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社交App「單身酒館」已於近期獲得GGV紀源資本出資的數百萬美元Pre-A輪融資,2019年“單身酒館”的創始人陳奕龍剛剛從陌陌離職就獲得了真格基金天使輪投資,2020年、2021年該團隊先後推出AI相簿Timebook和社交APP“單身酒館”,獲得了真格基金和GGV紀源資本的投資。
“單身酒館”於2021年10月開始內測,內測至今包括留存、使用者配對、約會時長、匹配率等資料都有不錯的表現,36氪在體驗其產品時也發現一些較為亮眼的社交功能。
創始人陳奕龍研究生期間就創辦了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開發興趣交友產品,2016年他加入騰訊,主要探索未來社交方向,2018年在陌陌獨立負責社交創新專案,2019年離職後創立“向量之美”,
其核心團隊成員也大多來自騰訊、阿里、奧美等公司。
在生育率、結婚率都在快速下降的當下,交友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且使用者也有強烈的需求。陳奕龍認為“交友問題早已成為擺在全社會面前的灰犀牛,它背後影射出很多社會問題,但我看到的社交公司沒有一家在認真研究這個問題。”
“年輕人到底該怎麼交友,怎麼創造更好的、更有幸福感的社會?”秉持著這種思考,陳奕龍和團隊對社交使用者進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夠從中找到問題和答案,而“單身酒館”就是他們交出的一份答卷。
為什麼年輕人不想談戀愛了
在做“單身酒館”前,陳奕龍和團隊對“年輕人到底該怎麼交友”進行了大量的使用者調研,結合過往在社交領域的經驗,他們認為影響人們戀愛主要有三個問題,如缺乏對愛的渴望,不想脫單、缺乏有效途徑、遇到感興趣的人但缺乏約會文化,這個三個問題在他們看來都有可能透過新的技術方案和產品思路得到解決。
第一個問題背後是經濟發展過快,結婚成本、生育成本、教育成本過高導致不少年輕人覺得不堪重負,以至於不想結婚,但目前國家已經在解決這些問題。
而針對缺乏交友有效途徑這一問題,向量之美在調研中發現,年輕人空窗期超過三年的佔比達到40%,空窗期在半年以內的僅僅只有10%,在過往一年當中,在非工作環境下,認識新朋友數量超過一個的佔比可能都不足20%。
根據向量之美的調研,超過80%的人在過去一年沒有認識一個新朋友,而這個悲催的資料背後則是線下社交投入產出比過低,線上社交魚龍混雜,大多數產品只滿足功利性目的,比如短期關係和結婚,無法解決使用者的深層次交往需求。
目前大部分社交產品的共同點,是透過某種方式發現一個人的資料卡片,然後透過IM的方式進行溝通,劃卡片、附近人、匹配、靈魂匹配等方式,最終都導向了IM溝通。
陳奕龍認為在IM的體系沒有辦法讓人們彼此很好的瞭解,而前面發現人的環節只是在透過非常簡單的標籤對人下定義,這些標籤很容易落在顏值、身材、收入、學歷上,最終導向約炮和相親的核心環節。
此外,缺乏關於“約會文化”的共識也是困擾人們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原因。在目前一些工具類的陌生人社交APP上,男性使用者和女性使用者對於“約會”常常抱有不同的期待,這種不同的期待往往也會帶來溝通上的不暢和誤解。
國外“約會文化”通常被分為四個階段,如“Hang out”、“Seeing each other”、“Dating”、和“Relation”,翻譯成中文就是和陌生人相識到確立關係的四個階段“初次見面”、“有點好感”、“很想見你”和“確立關係”。其中Hang out文化,保持了對人本身的好奇又沒有過強的企圖,可以讓雙方都非常舒適。
“約會文化”意味著年輕人建立親密關係前需要對關係有更豐富和包容的認知,無論是一上來就“約炮”還是“直接到談婚論嫁(談生意般的談戀愛)”在約會文化中都是不受歡迎的。
約會文化中的“四個階段”並不會有具體的時間限制,陳奕龍說他們的使用者透過“單身酒館”最快脫單的只有1-2個小時,按照內測期間近萬場的約會資料來看,平均15-30小時可以脫單。但都遵循了每個階段的循序漸進。在他看來,約會文化也並不是舶來品,而是人與人相識相愛本身需要的過程。
在移動網際網路早期,社交產品主要以工具化和快速流量增長的方式打造,但陳奕龍認為社交產品同樣像消費品升級一樣,從工具進化到滿足人類高階需求。"我們判斷未來的方向需要融入文化、品牌理念的APP去滿足人類高階的需求。"
十點營業的“單身酒館”
“單身酒館”APP有多個別具特色的功能。
使用者在註冊個人資訊後,會被要求上傳個人的照片故事,相較於其他圖片社交產品更多凸顯使用者的顏值身材,單身酒館的個人主頁鼓勵使用者更多的展現自己的“故事”,故事以使用者相簿中的圖片和自己編輯的文字展開,比如很多使用者會上傳自己去過的景點、參與過的活動、喜愛的寵物以及讀書健身等照片,並以短文字對這段經歷進行描述。
白天使用者可以在故事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提前預定約會;到了晚上十點,酒館正式營業時則是另外一幅景象,進來會看到所有實時線上的人,只需一杯精釀便可向任何感興趣的人發起約會邀請。在約會時,雙方透過實時語音與投屏故事進行交流,也就是一張張個人照片,雙方的對話也由此展開。
陳奕龍認為:“經歷才是一個人立體的表達,我們的產品設計邏輯是希望對一個人真實的展示和立體的表達。”
語音約會時,一邊看著照片一邊聽ta講述背後的故事,比如”這是青海嗎?你什麼時候去的?” 或者自己向對方展示想要展示的故事“這是我在新疆支教期間拍的一張照片。這種全新的約會體驗可以很快拉近兩人的距離。
以照片和故事為破冰話題,在確定的時間、共同的虛擬空間實時連線,相較於更碎片化、以文字交流為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單身酒館”嘗試營造的是一種線上的社交空間,而背後支撐這種形式的則是前文提到的“約會文化”。
陳奕龍介紹說,我們搭建了一個讓使用者舒適的虛擬空間,形成了一個約會文化的培養皿,這個培養皿的擴張速度,不受現實世界的約束,可以極其快速的擴張。進入單身酒館的每一個使用者,都會被其他使用者告知這裡的規則,如果不這麼做就不符合這裡的文化。
將時間固定在晚上十點酒館開業,單身酒館在產品上給予使用者的不是廉價的碎片化訊息,而是讓使用者在固定時間進行良好的交流,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會給使用者形成真實的時空感,帶來更強烈的圈層屬性和與外界的隔絕感,這種隔絕感有利於社交產品早期的文化培養。
目前使用者常用的發起約會的途徑是酒館派對,其次是故事牆的滑動卡片與預約,每晚十點,在酒館看到人都實時線上,你以可以輕鬆邀請任何感興趣的人立即開啟語音約會。白天,酒館處於未營業狀態,可以透過故事牆瀏覽使用者故事並透過點選喜歡挑選約會物件。發起約會需要用到“精釀券”,這種道具很像酒吧裡向有好感的異性提出“請你喝一杯”的動作,也為將商業化前置到了產品的流程之中。
據陳奕龍透露,產品內測兩個月左右,目前約會時長方面,一旦使用者聊天超過1分鐘後,68-70%超過10分鐘,31%超過30分鐘。在約會場次方面,88%人只約一場,接近12%和同一個約會物件約會兩次以上,他們計算發現約會60場就可以找到一個戀愛物件。“隨著我們使用者密度的增加,再加上使用者增加之後我們的圈層專場排放和整個匹配機制的增加,很有可能這個數字再提升一倍,30場約會就能夠去找到一個戀愛物件,而30場約會,它平均每天也就是你只需要消耗20分鐘到30分鐘的時間。”隨著使用者密度的增加,最多1-2個月,約會8小時脫單將會成為一個常態
與線下約會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對比,陳奕龍說:“在尋找戀愛物件這件事情上,我們至少讓使用者體驗得到了100倍的提升,爭取實現人均戀愛自由。”
目前單身酒館仍在內測期間,預計在不久後開放向全量使用者進行開放和推廣,而這種主打約會的社交APP能否成為下一個社交爆款,也需要交給使用者自己來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