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長接近一米的巨諧蛙肯定會重新整理很多人的三觀,畢竟在大部分人第一印象中不管最常見的青蛙,蟾蜍和能夠食用的牛蛙,能夠蹦蹦跳跳,雖然和可愛不沾邊,但是體型也不過人類手掌大小。其實在蛙類的大家族裡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他們之間的體型差異很大,如果放在一起很難讓人相信他們是同個種族,但是現在“巨無霸”巨諧蛙可能要消失了。那麼奇特的巨諧蛙在非洲是如何生活的呢?它們又為什麼會瀕臨滅絕?本期子牙童趣-知識局就和大家一起了解巨諧蛙的故事。
在看巨型蛙之前,我們首先來看看蛙家族的“小矮人”,2011年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南部,科學家發現了兩種體型超小的青蛙,其中一種拉丁名為Paedophryne dekot,翻譯成中文可以叫“小童蛙”。大約是成年人大拇指指甲蓋長度的一半,體長僅有8.5-9.0 mm。
但在一年後,最小蛙類的寶座就被它們的鄰居奪走了。2012年,科學家在發現了另一種迷你青蛙,重新整理了之前的紀錄。同樣生活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新發現的阿瑪尼7.7 mm的小個子,超過了小童蛙記錄,毫不客氣地成為了世界上最小的青蛙,而我們最熟悉的青蛙體長大約是66-98毫米,阿馬烏童蛙不僅是地球上已知最小的青蛙種群,脊椎動物中的老么也是它,蛙中“小矮人”只能讓它們得到啦。
不管這次小傢伙可要注意了,“阿馬烏童蛙”的“矮人蛙”的第一名的寶座可能並不會一直屬於它們,如果有比它們更小的蛙類,它們因為體型越小,所以也就會越難發現,最小的蛙類還沒找到的可能性非常大,也許在幾天後科學家就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新的“最小”青蛙,讓榜單重新整理一次。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群小傢伙的親戚,和每幾年就會發現“最小蛙類”不同,巨諧蛙已經把控了許多年的第一寶座。市面上用於食用的牛蛙體長大概是12至17釐米,巨諧蛙的成年個體的體長可達34釐米,體重可達3公斤,如果舒展開身體,從頭到尾有接近一米,巨諧蛙的這一“吉尼斯紀錄”估計很難被同類打破,蛙中“巨人”當之無愧。
巨諧蛙,僅存於非洲,所以也被稱為“非洲巨蛙”,是地球上最大的青蛙,它們棲息在熱帶雨林的溪流中,普通的昆蟲、蝦、魚和小型蛙類都在它們的食譜中,甚至落在地上的鳥類也有可能會變成它的食物。
巨諧蛙會在溪流邊安家,用石塊和沙子築成堤壩,隔斷巢穴與溪流,繁殖需要的水流會透過縫隙緩緩流入,放置湍急的溪水沖走受精卵,巢穴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巨諧蛙有巨大的體型,它們的孩子也不會小到那裡去,為了讓後代有寬敞的空間,測量過巨諧蛙的巢穴平均直徑可以達到120釐米,平均深度大概10釐米。大部分情況下巨諧蛙的巢穴內有150-350枚蛙卵,也發現蛙卵數量多達2700-2800枚的巢穴。
在精心設計的家中,巨諧蛙開始從蛙卵到蝌蚪完成蛻變,期間它們一直會待在巢穴裡。巨大的巢穴是卵的安全發育和蝌蚪健康成長的避風港,平安長大的蝌蚪成型後大約是3.5釐米和普通青蛙對比,如果黃豆和雞蛋之間的差距。
藉助紅外攝像機,我們還發現成年巨諧蛙會長時間待在巢穴邊緣,由此可以猜測巨諧蛙很可能有護卵行為。這是個不同尋常的訊號,要知道蛙類大部分對於後代都是不管不顧的,看樣子巨大的體型讓巨諧蛙的生長過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科學家也確實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巨諧蛙實際上只能跳5-7下,就要停下來歇一會,再比如科學家沒有聽到過巨諧蛙鳴叫的聲音,我們暫時可以認為巨諧蛙不鳴叫,因此巨諧蛙可以說是蛙類中的啞巴……
目前發現除了體型之外,最為特殊的還是巨諧蛙對後代的盡職盡責,目前對於這一行為最為合理的解釋是,巨諧蛙的卵對其他水生動物有極強的誘惑力,並且因為巨大的體型,所以每次受精卵的數量也少很多,為了保證繁衍,懶散不羈愛自由的巨諧蛙不得不在家當起了全職父母。
雖然在家靠父母,但在蝌蚪長大後,成年的巨諧蛙哪怕碰到蛇也敢試試誰的拳頭更硬些。
但是巨大的體積讓這些大塊頭更容易被發現,當地人很早就意識到了巨諧蛙的味道。相比之下迷你的青蛙很難透過肉眼觀察發現。科學家想要發現它們,需要靠它們的大嗓門了,與其他大部分小型蛙類類似,所有的童蛙都棲息在落葉層,很難透過肉眼發現。科學家透過傾聽它們的叫聲,而後找到叫聲的源頭,所以科學家就算有所察覺,想要找到它們也是讓人頭大的事,自然不會有當地人想要把他們抓走。
大個頭本來是為了讓自己在大自然中更有競爭力,沒想到在人類眼中大的後果是成為盤中餐。蛙類肉質鮮嫩,並且捕捉難度小,所以每種蛙類的家鄉可能不同,但它們都很難逃脫被當成美食的命運——而且因為它們個頭很大,所以很顯眼,聽吃過巨諧蛙的當地人說法,似乎味道也很好,好抓,耐吃還味道好,巨諧蛙的種群數量疾速下降。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進行調察後,巨諧蛙也被列為瀕危物種,報告中總結出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為捕捉和食用。近30年來,非洲也在緩慢的步入工業化,水源和空氣不可避免的受到汙染,巨諧蛙生活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當地居民利用各種陷阱或者工具大肆捕捉巨諧蛙以供應餐飲業,使得該物種在分佈區的種群數量持續下降。
遺憾的是,因為巨諧蛙生存的地方是赤道幾內亞和喀麥隆,連人類都是生活艱苦,官方自然沒有餘力去管“食物”的生活,了避免巨諧蛙走上滅絕的道路,具體措施只能由國際社會共同幫助非洲制定規劃保護措施,保護區的劃分刻不容緩,為了改善巨諧蛙的生存環境,首先就要有足夠的食物,保證當地人的生活,再去教育引導和法律保證讓當地人不去食用巨諧蛙,關閉工廠,避免汙染自然,改造工程中當地人搬離後,讓居民在其他地方的生活安穩,這些都很難靠當地政府來獨自完成,國際組織的幫助必不可少,這份力量有多少能落到當地人和保護動物的身上還是要打個問號。
蛙類和人類不同,它們在世界上算是分佈比較廣泛的一種兩棲動物了,並且這種生物也不是如同大部分人認識的那樣只會生活在水塘邊,不管是沙漠還是高山,世界各地都有它們的影子,生活在非洲的巨諧蛙與生活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小童蛙”和“阿馬烏童蛙”都是家族的一員,雖然是同類但是他們之間的體型差異還要超過與其他物種的差別吧。只是不知道因龐大而命運悲慘的巨諧蛙,有沒有羨慕過阿馬烏童蛙的嬌小呢。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案,請關注我,為我點贊並轉發,你們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是我做出更好文案 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