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校慶來臨之際,清華大學在半導體方面出手了!
南京在去年的時候成立晶片大學,從根本問題出發為國內半導體做出行動,而中科院也在去年9月的時候表示入局光刻機。儘管國家在政策、扶持上有很大的力度,但是相關的從業人口還差將近30人。要知道不管是市場競爭還是技術攻克,說到底都是人才競爭。
難道我們沒有人才嗎?其實並不是,全球知名的半導體方面材料專家前6名都是華人,矽谷每年都要從清北挖走16%的尖端人才,資料顯示在美的華人,超過56%都是來自國內的知名大學,而老美的四大院,每年都要新納多位華人院士。尹志堯曾吐露表示,他們英特爾工作的時候,很多專案經理或是研發的組長,都是華人,但是呢?國內呢?這也是為啥當清華宣佈入局半導體的時候,評論區都是冷嘲熱諷了!
清華強勢出手,卻滿屏是冷嘲熱諷!
華為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開始在上海建起晶片上,中芯在被老美納入“實體清單”的情況下還能在14nm製程上追平臺積電,可以說國內造芯,一片轟轟烈烈,但是問題依然很嚴重:人才缺失。
於是我們看到了清華終於出手了,在4月22的時候清華宣佈成立積體電路學院。其目的很簡單,就是培養專業的人才,解決在積體電路方面的技術問題和實現產業鏈全覆蓋,其至於採用了什麼培養方式和某某某任教什麼內容這裡就不必多說了,畢竟清華在國內的分量在這放著,能差到哪?
但是或也就是如此吧,評論區的留言可以說是,一言難盡。
諸如“我準備叫小孩志願報清華大學的,聽任總一席話,直接打住,改復旦、中科大和北大,畢業後直接去華為,為國效力”
“北大清華就是美歐西方國家的人才培訓基地”
“北大清華出去的最多?為什麼呢?我們應該反思”
不過最為靈魂一問的應該就是“為誰培養晶片技術人才????”
大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其實在去年高考前夕有一個事情也曾把清北推向了熱搜,那就是去年這兩個學校的財政撥款都下調了20%,每個學校少了十多個億,但是唯有華為看中的一個名氣不是很大的學校漲了六千萬,這是為啥?因為這個學校多數畢業生畢業後都是留在國內工作,而清北,多數是留學,但是回國的比例,很低。
任總曾經表示,我們花了大價錢買來國外的裝置、技術,開啟一看,原來是中國的“雞”下的“蛋”,這損失不就大了?我們自己培養的人才最後是在別國出力,我們花了錢不說還交了稅,所以才有了任正非、鄭強教授強烈呼籲“中國的雞要到自己窩裡下蛋”的說法。
留住人才,才能更好的突破!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諸如尹志堯、沈向陽、施一公等一眾大神都開始回國創業,比如尹志堯,其60歲決定回國,帶著16人從零做起,將國內蝕刻機從60nm一路攻克到5nm,打破了外國壟斷的局面,這也是國內唯一的先進裝置。
其實清華也為國內輸送了不少相關人才,比如紫光國微、兆易創新、長江儲存的創始人或高階都是清華畢業的,此前還有傳言說清華27名學員扛起了中國芯的半壁江山。
當下國內正在積極發展,且環境也越來越好,留住人才,建起立相對應的產業鏈,才能使得中國芯更好的發展。期待清華能夠為我國的積體電路輸送新的活力,為這個領域添磚加瓦,別再讓人才流失,為別國在嫁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