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失語,惟器能言,
我們曾認為歷史是沉寂的。
伴隨著葉落花零、星移月隱,
塵封千年的國寶,驚豔了時光。
你看那牛犧尊的精巧器型,溫順敦厚卻內藏乾坤;
你讀那木板漆畫的生動故事,簡單樸實卻啟化人心;
你品那北魏玻璃器的清透蔚藍,靜默不語卻耀世千年……
“同博藍”志願守其形,護其身,替其言,
每件寶藏都擁有自己的“守護人”,
他們講述一件件國寶的前世今生......
01
中國的古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獨樹一幟,它們造型優美、技藝精湛,是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臺基、樑柱和屋頂是中國古代建築中三個最重要的地方。其中,最出彩的就是屋頂部分。屋頂的正脊兩端有一種常見的建築構件——螭吻。今天,讓我們在這裡與它相約。
螭吻,又名鴟吻、鴟尾。《辭源》中這樣解釋:鴟吻,宮殿屋脊正脊兩端構件上的裝飾,以外型略如鴟尾而稱,又名蚩尾、祠尾。古人認為蚩尾乃水精,能闢火災,故以為飾。實際上這就是古代一種防火觀念、意識和願望的體現。傳說中螭吻是龍的第九子,形似魚龍,龍首怒目,可避火災、調風雨。它還有個雅稱叫“好望者”,主要負責看護房屋建築橫脊,可以說它的職責就是一位“平安大使”。
現藏於大同市博物館的這對遼代螭吻出自大同市華嚴寺薄伽教藏殿頂,呈現出含口吞脊、尾端前伸的造型,鱗紋細微,耳後有足,足上四爪,造型精美。這對螭吻釉色斑斕,栩栩如生,是大同地區極具代表性的遼代建築飾件,雖歷經千年風雨,至今依光澤燦然,同時也表達了人們祈求安寧幸福的願望。
螭吻不僅寄託著古代勞動人民的願望,更反映著不同朝代的文化變遷。幾千年來,螭吻作為生活在屋頂上的精靈,是詩意和美好的存在,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神來之筆,更是承載於建築背後的中國記憶!
“我”的檔案
名 稱:琉璃螭吻
年 代:遼代
高 度:2.86米
底邊厚度:0.37米
材 質:琉璃
策 劃:殷 燕
文 字:志願者 晉一丹
審 核:林 皓 文 慧
編 輯:王雅玲
責 編:王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