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每年有將近100萬人要透過手術換上人工關節,由它替代人體受損的膝關節、髖關節,來幫助人們正常走路、運動。人工關節置換術,是一項已開展近三十年的成熟技術,但隨著第一批人工關節的老化,以及置換手術本身有一定的早期失敗率,現在,對人工關節進行翻修也成為骨外科的一個專業細分領域。
前不久,廣東省人工關節翻修中心在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正式成立。南醫三院也是廣東省骨科醫院,該中心是華南地區首家人工關節翻修中心,將召集專家討論制定廣東省的相關診療規範,並對省內相關醫生進行規範化培訓。
七旬老人置換髖關節後三次翻修
什麼叫“人工關節翻修”?莫阿姨的病例比較典型。
莫阿姨是湛江吳川人,今年77歲,2014年因股骨頭壞死曾在當地醫院進行“右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2015年,術後1年發現髖臼側假體鬆動,遂到廣州某醫院行人工關節翻修術,術後感覺右下肢短縮,且兩年後再次出現髖關節疼痛不適,於2017年10月二次翻修,術後1年再次出現關節疼痛,於2019年4月三次翻修,術後兩月,髖關節假體脫位,莫阿姨慕名到南醫三院關節外科就診。
南醫三院院長蔡道章聽莫阿姨自述完病史後,心痛不已,70多歲的老人家經歷多家醫院的數次手術,病痛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體和心理創傷,他安排莫阿姨馬上入院。
經過幾次翻修,莫阿姨的關節問題相對複雜,技術難度高,蔡道章院長為莫阿姨進行了翻修手術,並指導康復師為莫阿姨制定康復方案,兩週後患者出院。
如今,兩年半過去了,77歲的老人行走自如,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五分之一患者需進行翻修手術
據介紹,人工關節翻修手術是骨科領域代表性的疑難複雜疾病診治技術,是對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出現問題的患者進行再次手術。
目前,每年全國近100萬例患者需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其中人工關節翻修手術約佔20%,且逐年增加。
南醫三院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趙暢介紹,人工關節有使用壽命,80%-90%的人工關節能使用20至25年,這是比較順利的一種情況,但我國開展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也已經有二三十年了,現在最早一批置換人工關節的患者有了翻修的需求。
還有小部分的人工關節可能發生“早期失敗”,也就是置換後三個月內就出現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問題?往往是因為感染、脫位或者骨折,可能需要進行早期翻修。
對於患者來說,什麼樣的症狀意味著自己的人工關節需要“翻修”?簡單來說,就是關節不好用了,不受力、走路走不了、活動不方便了、發生疼痛等等。
人工關節翻修難度大費用高
人工關節翻修手術,簡單來說就是“以新換舊”,把不好用的舊的人工關節取出,再裝上新的,原理不復雜,但操作起來情況複雜,難度大。
對於醫生來說,這種修復手術要求嚴苛、圍術期管理難度大、嚴重併發症發生機率高、手術失敗率高、失敗後致殘率高。
翻修手術難在,壞掉的人工關節往往伴隨著骨頭的磨損,這為二次安裝帶來了困難,趙暢打了個比方,“如果是正常的一片地,我們修十層的房子只用打兩層樓的地基,但如果是一塊泥濘的爛地,可能要往下打5層樓的地基才能修得起來,我們安裝人工關節也需要病人原有的骨頭作為‘地基’,而骨頭的磨損情況千差萬別,就需要各種特殊設計的‘籬笆’把地基給穩住、固定住”。
另外,有時要把原有的人工關節取出來也是個難題,尤其是原有關節沒有完全鬆動但又不能再用的時候,單是取出來就要花很多時間、想很多辦法。
其他的難題還包括假體周圍感染的控制、嚴重骨缺損的處理、翻修假體如何獲得良好的初始及長期的穩定性等等。
對於患者來說,這種翻修手術價格不菲。趙暢介紹,由於翻修手術比第一次關節置換手術要求更高,重新安裝的人工關節對材質工藝要求更高,造價也高,一般集採的國產關節滿足不了要求,需要用進口關節,單是材料費就需要8萬至10萬元,整套手術下來費用可能需要十來萬元。
將對省內相關醫生進行規範化培訓
目前人工關節翻修手術沒有明確的准入制度,各個醫院均可自行開展,但由於其對手術技術等的要求遠較初次置換高,因而各個醫院報道的人工關節翻修手術的成功率不一。
因此,在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南醫三院成立廣東省人工關節翻修中心,承擔對廣東省人工關節翻修的質量控制、人才培養和技術支援等工作。
據南醫三院院長蔡道章介紹,人工關節翻修中心未來五年將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層面開展工作。首先,召集省內人工關節翻修的專家討論制定廣東省的診療規範,建立人工關節翻修准入制度,透過多種形式對廣東省從事人工關節翻修的醫生進行規範化培訓。
其次,搭建疑難病例會診平臺,針對疑難翻修病例,組織專家給予技術支援和指導。第三,聯合省內優勢資源建立大平臺、大資料探索人工關節失敗的原因,從而減少人工關節的翻修,開展多中心的臨床研究,探索人工關節翻修的相關臨床問題等等。第四,對省內人工關節翻修手術進行質量控制。第五,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手術新器械、新材料,降低費用。
提醒
換過關節有不適別忍著,早期翻修更簡單
趙暢表示,鑑於翻修手術難度大、價格高,病人也要經受手術與康復的考驗,趙暢提醒進行過人工關節置換的人群,要重視術後康復,鍛鍊周邊肌肉,讓關節功能得到完全的恢復,同時要避免摔跤,臨床上相當多的翻修需求就是摔倒後造成的,還要積極預防感染,尤其是很多老人有糖尿病,一旦身體抵抗力下降了關節周邊也容易發生感染。
趙暢在臨床上會遇到有些老人來檢查的時間過遲,關節已經磨損得比較嚴重,“人工關節磨損會產生一些碎屑,這些碎屑會加重關節周圍的骨質丟失,也給我們重新安裝關節假體帶來困難,還會增加手術費用”。
他提醒換過關節的人們,如果發現關節不適,不要一味忍耐,要早點看醫生,如果是早期鬆動或磨損,可以透過更換關節的一部分部件來解決,“不要堅持到不能走路或者疼痛很明顯了才來看醫生,那時可能磨損比較嚴重了,哪怕是換完關節有一二十年了,有什麼不適也要早點去醫院看看”。
採寫:南都記者 李文 通訊員 遊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