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來2021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冬至,自此開始,我國進入傳統的“數九寒天”,即將進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段。
中醫有這樣一句話,“數九寒天好養生”,《易經》中亦有“冬至陽生”的說法,此時陰極陽生,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因此,冬至是一年之中最佳的進補時間。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那麼,如何進補才能補到實處呢?今天一篇文章給你講清楚。
冬至過後重藏養,養陽秘精益脾腎
冬日萬物斂藏,養生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腎為水髒,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因此,冬季進補,補腎最為重要。
科學補腎,應辨證施補,腎虛有陰虛、陽虛之分,要注意區分。
腎陰虛:滋腎養陰
腎陰虛的表現為熱象,典型症狀有低熱、潮熱、五心煩熱、盜汗、口乾、小便短、大便幹、舌紅少苔等等,此外,還有腰膝痠軟、耳鳴的症狀,男子陽強易舉,遺精早洩,女子經少經閉,或見有崩漏。
由久病耗傷,或稟賦不足,或房勞過度,或過服溫燥劫陰之品所致。應滋腎養陰,可選用熟地黃、女貞子、旱蓮草、桑葚子、枸杞子、山萸肉、龜板、鱉甲等藥材調養。
腎陽虛:溫陽補腎
腎陽虛主要表現為寒性症狀,平常容易怕冷、手腳冰涼、小腹冷痛、腰膝痠軟,女性還有宮寒、白帶清稀量多等問題,男性可見有陽痿、滑精、夜尿頻多、神疲乏力等。
腎陽虛與長期熬夜、飲食不節,或經常吃冷飲、寒涼性的食物有關,或是年高腎虧、久病傷陽所致。應補腎壯陽,可選用巴戟天、肉桂、熟附子、肉蓯蓉、續斷、鹿角霜、鎖陽等藥材調養。
補脾胃
冬季進補先“引補”,也就是健脾胃。生活中很多人吃了不少補品,卻效果甚微,其實是因為“虛不受補”。
中醫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不受補”就是因為脾胃功能虛弱,無法運化這些補益藥的精華。因此,冬季養生,不僅要補腎,還要健脾胃,才能通調五臟,對保養起到引領作用。
冬季進補多喝3種養生湯
養生之道,莫先於飲食,具體怎麼吃?下面向大家推薦3款冬季食譜。
1.雙黃羊肉湯
材料:黃芪、胡蘿蔔、羊肉、當歸
做法:羊肉切塊,焯水後加入所有材料後燉煮1小時
功效:益氣養血
《本草綱目》記載,羊肉“苦,甘,大熱”,能“壯陽益腎,壯胃健脾”,是冬季養陽之佳品,配合當歸及黃芪,可以溫陽益氣,同時胡蘿蔔可以增加維生素A的補充,適合素體虛寒、陽氣不足者。
不過,羊肉性熱,吃多容易上火,最好搭配涼性或甘平的蔬菜,比如蘿蔔、冬瓜、白菜,而陰虛或身體熱盛的人則要少吃。
2.黑豆烏雞湯
材料:烏雞、黑豆、紅棗、生薑、枸杞
做法:黑豆提前浸泡,烏雞焯水,加入所有材料後燉煮1小時。
功效:補腎益精
這道食譜取《顧氏醫經》“當歸黑豆湯”之意,可滋陰補腎,養肝補血,增強免疫力。此外,中醫認為,黑色入腎,黑色食物對腎精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因此可多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等。
3.四神豬肚湯
材料:山藥、蓮子、茯苓、芡實、豬肚
做法:豬肚焯水切塊,加入所有材料後燉煮1小時。
功效:健脾養胃
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食方,其中“四神”是指茯苓,淮山,蓮子和芡實,都有補益脾陰、厚實腸胃的功效。豬肚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可補虛損,健脾胃,彙集在一起煲煮,更有幫助消化之效。
食補的同時,也可以用補腎延年的中成藥調理,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龜齡集中含有的紅參、鹿茸、海馬、雀腦、肉蓯蓉等珍材,組方成分入於腎經,有滋補腎陽、填精益髓的功效,可遵醫囑服用,是冬季進補的養生佳選。
冬季想要有好身體,還要記住這三樣
除了日常飲食,要想在冬日裡有一個好身體,還有三樣一定要記牢!
1.早睡晚起,鍛鍊身體
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宜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一般以晚上10-11點入睡,早上7點-8點起床為宜。
此外,冬季要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避免劇烈運動,跑步做操只宜微微出汗。汗多洩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2.腳要暖
冬季,保暖是最重要的養生,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腎經亦起於足部,足心的湧泉穴是其主穴,因此,要尤其注意腳部保暖。
每天睡覺之前,可用溫水泡腳,並用力揉搓足心,每次泡腳以20分鐘為宜,水溫40~45℃,水面高度至少要超過腳踝,糖尿病患者及心腦血管病患者泡腳時間不宜過長。
3.勤通風,保溼度
冬季天氣寒冷,家裡一般習慣緊閉門窗,導致空氣不流通,細菌滋生,容易誘發呼吸系統疾病。因此,要注意通風,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應該各開窗通風2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此外可單獨配一個加溼器,保持室內溼度
冬至到了,祝大家冬日溫暖,吃好三樣,做好三樣,健康一整冬!
參考資料:
1.冬至後的27天,一年中最好的進補時機,記好10個一.健康時報.2019-12-22
2.王曉川.冬令進補 藥補不如食補[J].《中國保健營養》,201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