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在我們的一般的思維定式中一定是一個使人感到悲傷和沉重的事情,因為只有生命是我們本真最值得我們尊重的一種形態,生命的逝去本應該是一個自然的輪迴,只是所有的當事人在面臨這樣一件不容我們後悔與無力的事情的時候摻加了我們的情感,除了悲痛、惋惜還有種種的情感湧上心頭。
有沒有一種非常規表現在面對死亡嗎?答案是肯定的。
我的鄰居是一個生活很清貧的人,40多歲,家中3口人,丈夫原先是有單位的,我的這位鄰居也就是他的妻子是二十幾年前從農村遠嫁於此的,是一個典型的家庭婦女,雖說在此期間也在城市裡打一些臨工貼補家用,但全家的開銷還是主要靠丈夫那不多但很穩定的工資予以維持。日子就這樣一天有一天平淡而安靜的過著,雖談不上什麼富裕,還算過得去。可是好景不長十幾年前因單位改制兼併重組,他“幸運”的加入了下崗大軍,從此他就失業在家,日子一下子變得拮据起來,為了生活,為了供正在上學的孩子唸書,他和妻子選擇自己幹,他們買過乾果,花生瓜子,也到批發市場販過菜,經過不斷的嘗試與轉換,最終他們選擇以賣水果作為自己營生的手段,賣水果是很辛苦的,早上天不亮就需要去把水果從批發市場發過來,還要儘快的賣掉,因為水果是“水貨”放置時間長了,難免會折秤,在不經意間不就賠了嗎?真是不易啊!不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相信每天晚上收攤回家一定是最高興的,把口袋裡今天一天的營業款全部從口袋裡掏出來,攤在桌子上,我想數著自己今天的勞動所得,這一刻一定是最有成就感的,滿身的疲乏在這一刻似乎完全消失,看到那一張張真金白銀,一天的辛苦也是值得的。日子就這樣在人們按部就班的平淡中一天天的紅火了起來。
屋漏偏逢連夜雨,人在走背字的時候就連喝涼水都嗔牙。屋漏偏逢連夜雨,人在走背字的時候就連喝涼水都嗔牙。丈夫在幾年前因意外而癱瘓在床,從此生活的重擔幾乎全部壓在了妻子的身上,不僅要照顧他的日常生活,還要忍受丈夫因疾病造成的心理疾患,由於疾病雙方的語言溝通機會越來越少。不但如此,為了生計她還需要繼續自己的水果生意,生意越來越難做,儘管這樣,她仍需要不斷的堅持下去,因為疾病使得醫藥開銷成為他們家庭支出的很大的一部分,這也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平日裡,她總會從家裡將水果搬出來碼放在自己的拖掛式摩托車上,從家裡出發前往小區門口的攤位裡進行售賣,她還需要不時地回回家看看,招呼丈夫的日間照料,她的臉很黑,身上穿的衣物從來沒有乾淨過,也許經過一天的辛苦,晚上回到家中也很累了,也就難免無暇顧及這些了。我一直有個疑惑就是那些有嚴重身體疾患的人心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這真的值得人們關注和探討。不知從哪一天開始,也許是知道自己病情的嚴重性,受夠了疾病帶給自己的身體上的折磨,他的丈夫開始不接受任何治療,開始以一種消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現在的生活現狀,甚至開始作賤自己的身體,整蠱和糟蹋家人的勞動成果,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他也終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成果,他的生命終結了,也許是帶著遺憾,帶著些許的歉意離開了這個世界。辦理完後事,原本想著她將以一種悲傷的心境向周圍的人傳遞,沒想到的是,她出來穿起了自己之前因忙碌不曾穿的鮮豔的套裝,也好好的用梳子給自己梳了一個適合自己的髮型,重新拾回自己先前的那種狼狽與不修邊幅,給自己接下來的一段人生一個精彩的開始,人生從此宛如新生。
死亡往往滲透著人們無法預知的無奈和哀嘆。
我最看不起那些因為某種原因困擾而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生命的人,有份報道稱,中國是一個自殺發生率很高的國家,近幾年我們經常可以從各種媒體中看到有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產生自殺念頭並付諸於行動的人,當然有些成功了,有些未遂。我始終不明白這些人為什麼會走這條路,索性自行了斷也是需要極大地勇氣的,因為在我看來生命是一個神聖的形態,雖然我們在人格與社會功能上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但是生命的終結,一瞬間灰飛煙滅,帶給家人的除了悲痛,憤恨外,能解決什麼實際的問題呢?
世上萬事萬物的生命形態呈現如此的豐富和精彩而不可複製,在她當中存在著諸多的偶然和不可確定,這難道不是生命的魅力所在嗎?關於生命我們有許許多多的文字進行描述與歌頌,我的一位朋友在自己的QQ個性簽名中一語中的的寫道:人生就是一場旅程,我們購買的是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車票,它沒有訓練和彩排每一刻都是現場直播。真的很好,但反覆讀來總覺得有些無奈和莫名的傷感。可是面對生命的逝去表現出如此的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這真的值得我們去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