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稅務部門經稅收大資料分析發現網路主播黃薇(網名:薇婭)涉嫌偷逃稅款,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處罰款,共計13.41億元。
寫長文來不及,隨便寫點,只寫核心觀點。
一、薇婭應該是進行了兩次轉化。坑位費、直播費、提成等等收入,先進入她開的公司。然後,去掉流量、直播費用、策劃、助理等等各種成本之後,會分配給薇婭一筆收入。她把這筆收入,再次進入自己的很多個“個人獨資”公司,這些公司再開出虛假的發票。這樣做就把個人收入轉化為了公司收入,稅率就從45%變為很低的核定稅率,以此達到偷逃稅的目的。很多人都在這樣做,現在,這條路行不通了。
偷逃稅當然不對,不過,這背後,有些問題,還是可以討論一下。
二、薇婭收入高,從稅收角度看,她把收入轉入個人獨資公司,那麼,與表演者、設計師、插畫師、作家、乃至水管工、開鎖匠是一樣的。與2億靈活就業者,是一樣的。他們都會面臨同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核定政策的取消。
以前,個人獨資,是可以按核定納稅的。打個比方,年入100萬,稅務部門按5%認定利潤,那麼按5萬交個人所得稅。這就是核定制。(這也就是薇婭偷逃稅的機制)。現在,稅務部門不在認定5%的利潤了,而是要求拿出成本的發票,來核算成本。
很多人的利潤就會從5萬變為25萬、55萬,85萬,甚至95萬,稅就會變得非常高。
所以,隨著金稅四期上線後,這2億靈活就業者中的佼佼者,都會面臨薇婭的類似的問題。
三、個體勞動,很大一個問題是難以確定成本。比如,一個作家,可以被認定的成本恐怕只有電腦。但寫作的環境、購買各種資料,算不算成本?比如,一個插畫師,可以被認定的成本可能只有筆、電腦、壓電繪圖板,但去看畫展、參加各種培訓、學習算不算成本?
一個醫生給一個病人看病,沒有開藥,病人就要退診費,因為病人覺得醫生沒成本。醫生覺得,我辛辛苦苦讀了20年書,6歲上學,30歲博士畢業,怎麼沒成本?可惜的是,現在稅務部門的想法和這個病人一樣。
四、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獨立的個人已經在市場經濟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個體與企業的邊界已經變得模糊了。對於個人勞務的認定,以及相關稅率,是否應該與時俱進的調整?
五、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個稅的稅率也算高的。在這一點上,要學同為大國、創新國家的美國,不能學歐洲。
六、獲得更高報酬的勞動,往往是創新型、創造性的勞動。雖然收入較高,但本質上仍然是勞動,而且往往帶有創新型的。
個稅的最高綜合所得稅率為45%、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等為35%,利息、股息、偶然所得為20%。簡單的說,吃利息的、靠資本的、運氣好的稅最少;工商個體多一些;2億靈活就業,上班的稅率最高。
那麼,根據五、六兩點。那麼,個人勞務的稅率,與資本所得的稅率,是否應該拉開差距?畢竟,國家要鼓勵創造性的勞動。這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而且,個人靈活就業還承擔了風險。
黃奇帆曾說過,個人所得稅改革當務之急是改革最高稅率。上世紀80年代,中國企業所得稅稅率是55%,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45%。此後,企業所得稅稅率幾經調整,變為現在的25%,但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仍然是45%。
六、一般企業偷逃稅,補好稅、交了罰款,可以繼續經營。主播也是一個企業。一個市場主體,形成非常不容易,圍繞它有一個龐大的鏈條。並不是死掉了一個,另一個就應聲而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