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截止21年12月份,各家主流高階ARM處理器包括華為麒麟9000/9000e,高通驍龍系列870(865+),888(+),以及剛釋出的高通8gen1和聯發科Dimensity9000。
以免混淆視聽,先屢清楚時間線,首先高通865系列釋出於2019年12月,製造工藝是臺積電第二代7奈米工藝,CPU的大核心和中核心是基於ARM的A77核心魔改,為1+3+4的八核心處理器,大核跑在2.84Ghz (865+是3.1Ghz,870是3.2Ghz),中核2.42Ghz,小核1.8Ghz,顯示核心是Adreno650,頻率587Mhz(865+和870是670Mhz),單精度浮點效能是1202.1GFLOPs(865+和870是1372.1GFLOPs)。這裡要說的一點是:由於高通的魔改,865系列的中核變成了A77的閹割版,二級快取僅有256kb(大核二級快取為標準的512kb),實際導致魔改後的865系列實際的規格上面是略弱於滿血的A77。
時間線來到2020年10月份,華為釋出了全球首個基於臺積電5奈米+工藝的ARM處理器麒麟9000系列,從工藝上講,麒麟9000系列領先高通865系列至少2代以上,即使跟現在臺積電的第一代4nm技術來說,也並未落後多少,以全新的工藝生產一個已經‘熟透的’核心,華為大膽的把麒麟9000的大核頻率直接拉高到了3.13Ghz這樣一個超越工版設計的頻率上,要知道ARM對基於A77手機處理器的建議頻率是3.0Ghz,是什麼讓華為如此大膽(難度早知道會被禁…[f1] ),當然是臺積電的工藝給力。跟高通的魔改不同,麒麟9000的中核只是降頻版的A77,頻率為2.54Ghz,小核為2.05Ghz的A55。接下來就該說麒麟9000的顯示核心了,這是它最d的地方,如果說用當時最好的5nm+技術生產一顆A77有點浪費,那麼真正的原因就在於顯示核心上了,直接用上Mali-G78 mp24!想當年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規格的時候差點嚇一跳,還以為華為寫錯了,把mp14寫成mp24。說到Mali系列顯示核心,話又多了,很多人不瞭解,甚至有人以為是海思的,畢竟海思每代產品都用這貨,其實Mali系列也是ARM公司的產品,主要是為了匹配自家ARM處理器而研發的,起初效能不大行,和其他幾家比,如高通的Adreno和imagination的Power VR系列都是個弱雞的存在,就好比Intel的核顯跟AMD的獨立顯示卡相比,以至於當年高通和蘋果在拿到ARM授權後都無情的拋棄了Mali系列,直接使用別家或自研顯示核心。當然ARM也很快意識到了這點,為了更好的證明自己(更多的賣晶片[f2] )拿出Mali G系列產品,大幅提高了顯示核心的效能(將顯示核心的數量堆到兩位數[f3] ),在2020年2季度拿出了最新產品Mali G78,當時ARM的幻燈片上宣稱G78的效能可以超越蘋果A系列,頓時一片譁然(無人相信),下面一行小字@mp24時,也就是說ARM成功的把G78堆到了24核心,要知道上一代G77最高才16核心,而使用G77的三星Exynos990才用到mp11就已經有火爐的稱號了,如果上mp24那不得核彈了,所以ARM這次超越蘋果也就是隻是理論上的了。殊不知,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顆G78 mp24就最後用到了麒麟9000上,也許有人覺得我誇張,但要知道要將一個mp24的怪物放到手機處理器裡的難度確實不小,對工藝要求極高,大家都知道麒麟9000還有一個版本是麒麟9000e,顯示核心從24mp變為了22mp,這個其實一開始並不是華為有意為之,實際上是由於24mp核心的生產難度太大了,導致出現很多廢片,其中2~4的核心出現錯誤,為了提高產量(生產更多晶片[f4] )從而直接將其中出錯的核心遮蔽,降級改名為麒麟9000e。現在聯發科9000上的G710是G78的繼任者(沒有G79一說),是ARM於2021年二季度釋出的,最大核心數只堆到了16核心(改過自新,不坑了?[f5] )。當然麒麟這顆G78mp24理論效能也十分高,單精度效能達到了2331.6GFLOPs,這個資料幾乎是高通驍龍865的一倍(但實際遊戲效能卻差不多[f6] )!當然即使上臺積電5nm+,麒麟9000那超高的頻率和堆出來的顯示核心也不會太消停,麒麟9000剛出來的時候火麒麟稱號就油然而生,確實對比驍龍865來說麒麟9000的能耗增加了太多了,效能全開,發熱根本壓不住,幸好後續華為不斷的修訂(導向[f7] ),外加對手的神助攻。
接下來說到高通驍(火)龍888系列,這時時間線稍微往後1個半月,來到2020年12月1號,沒錯,麒麟9000跟驍龍888的釋出時間只差1個半月左右,由於高通產品釋出和實際產品上市一般存在2個月左右的差距,很多人以為麒麟9000比驍龍888早了半年一年,其實只有2個月,他們是同年代的產品,注意我說的是年代,不是代,至於華為為啥沒用上A78甚至X1,那隻能說是華為運氣不佳了?因為早先傳言麒麟9000是A78 的,原因大家都懂的。很有可能因為這個原因才使華為放手衝了MaliG78的mp24,屬於因禍得福了。索性ARM這次也很給力,A78比A77同頻效能只提高了7%,沒錯你沒看錯...ARM這牙膏擠得比Intel還狠...接下來所向無敵的高通又做了另外一個影響至今的錯誤的選擇,就是宣佈驍龍888系列由三星獨家代工,使用的是三星的第一代5奈米技術5LPE,此話一出,當時也是一片譁然,好好的臺積電不用,轉向三星,這是腦子瓦特了?因為三星這一代5奈米技術實質上也就相當於臺積電的6奈米技術,比華為所用的臺積電二代5奈米技術幾乎差兩個檔次,當時很多業內人士就斷然這代888不會太冷靜…果然你們熟悉的那個火龍又回來了,或許是意識到了發熱的嚴重性,高通驍龍888的大核心X1只跑在了2.84Ghz上,這個數字甚至低於ARM公版的3.0Ghz的水平,相當於公版效能打了個95折,雖然ARM宣稱x1核心效能對比A77提高了30%,但是這也是耍了個滑頭,這提高的30%效能只存在於整數運算上,浮點效能提高多少沒說,但肯定沒有30%,現在CPU的跑分成績並不只看整數效能,是一個綜合成績,而在中核上面,888的三個中核只跑在了2.42Ghz這個頻率上,對比麒麟9000中核的2.54Ghz,A78那7%的效能優勢,幾乎不存在,有人說我為何拿中核來說事,其實在效能應用上中核肩負起的重擔遠超大核和小核,甚至手機CPU的多核效能主要依靠中核,所以綜合來說這顆驍龍888在CPU端的提升比前輩865的提升並不高,如果說CPU提升不高有ARM的原因,那麼接下來高通的第二個敗筆,完全是自己的原因,所謂好事成雙,這錯誤也得成雙,就是驍龍888的顯示核心Adreno660,高通宣稱888顯示核心比865提高了35%,乍一看這個數字不低啊,效能可期,然後仔細看引數就發現了玄機,Adreno660核心頻率來到840Mhz,比驍龍865的Adreno650高了40%以上,所以可以這樣說驍龍888的顯示核心幾乎完全是靠拉高頻率來獲得這35%的效能提升,這個做法倒是無可厚非,這也是大部分顯示卡廠商(黃老闆躺槍[f8] )慣常的手法,可是偏偏趕上了這代不成熟的5奈米工藝,靠頻率拉昇的效能在發熱降面前一籌莫展。再一個證明就是Adreno660的單精度浮點效能是1720.3GFLOPs,跟頻率提升幾乎劃等號。即使這個數值也比華為麒麟9000系列低不少,但實際遊戲效能,888不降頻的情況下還是比麒麟9000系列高,效能引數並不代表實際遊戲效能,還要看最佳化和匹配,但是麒麟的理論跑分還是要高一籌,畢竟單精度效能擺在那裡,所以麒麟9000在3dmark這種跑分軟體上超越了驍龍888。
最後說一下最新發布的高通驍龍8gen1和聯發科天璣Dimensity9000,以及華為noting9100[f9] ,由於這兩(三?)款剛剛釋出,上市的機器還很少,簡單說一下,目前的一些情況:高通好傢伙,不撞南牆不回頭,又上了三星的4nm?等等三星的5nm二代工藝呢?原來如此,懂的都懂,終於跟麒麟9000扯平了。。。功耗壓得住??目前傳聞再下一代換臺積電了,這真是。。。事不過三??再來說ARM這次的新(換殼[f10] )核心,這次的A710使用了全新的ARMv9框架,代替使用了十年的ARMv8a框架,看起來很牛逼的樣子,對,確實就是看起來牛逼,實際效能提升對比A78只有10%,那麼這框架到底牛逼在哪裡呢,ARMv9只是而之前的ARMv8.5a的一個小升級版,ARM這些年一直在不斷擴充ARMv8a框架,v9則擴充套件了指令集增加了對SVE2的支援,或許ARM認為終於沒啥可再擴充套件的了,就上v9了[f11] ,實打實效能上ARM給出的資料就只有10%,目前的跑分資料基本上也符合這個資料。有人說我光說A710沒說大核X2,大核X2是A710的加強版,但是基本上其他核心有難的時候你才能看到他的身影大概幾秒鐘,大核是拉高單核效能的一個手段,對於多核效能來講,中核的貢獻最大,從頻率上可以看出這次高通又[f12] 保守了,中核頻率2.5Ghz,多核效能不好看,同樣蘋果也是A系列處理器的中小核頻率低,導致蘋果多核效能一直不高,只有平板上才拉高了,再看8gen1的小核,A510是個好東西,終於幹掉A55了,A510對比A55效能提升35%之多,能耗比提升20%(這才像64位處理器的樣子嘛),但這頻率還是萬年不變的1.8Ghz。新一代的Adreno效能跑分大家都看了,目前的NO.1,實際使用上也不會差,當然除了火炎焱。聯發科天璣9000把中核拉倒2.84Ghz是一個很討巧的做法,多核效能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實際效能還要再看,原因就是總所周知的,聯發科在CPU核心排程上面一直調教的很差,所謂一核有難七核圍觀[f13] ,但實際出了產品再看,現在不評論。碼了這麼多字,就先這樣,能看完的都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