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作為總結今年國資央企工作、部署2022年工作任務的重磅會議,12月18日,國資委在京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對於頗受業內關注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完成情況,本次會議指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70%的預定任務順利完成;明年要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在黨的二十大之前基本完成,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在本次會議上,國資委披露了前11個月中央企業的經濟執行情況,並進一步明確了2022年央企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等重點工作內容,如持續提升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質量、深化跨行業跨領域跨企業專業化整合等。
持續提升
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質量
國資委資料顯示,今年中央企業效益增長創歷史最好水平,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前11個月,央企利潤總額達2.3萬億元、淨利潤1.75萬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率達7.1%,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研發投入強度2.3%,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預計全年達到2.6%。
還有兩項資料同樣引人關注。資料顯示,1月份至11月份,中央企業向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1221.5億元,運用上市公司平臺實施股權融資198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4%和64.7%。
記者注意到,此次會議在切實抓好央企明年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八方面重點工作中提到,中央企業要最佳化經營策略,大力降本節支,持續推進“兩金”管控,確保經營活動現金流合理充裕,持續提升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質量。
國信證券高階研究員張立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推動資本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也要求從源頭入手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因此,持續提升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質量,不僅是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迴圈的重要抓手。
在張立超看來,持續提升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具體體現在:著力提高以經營業績、償債能力、資產配置為代表的經營質量;以資訊披露、市值管理、投資者關係管理等為代表的治理質量;以研發資金與人力資本投入為代表的創新質量。事實上,國資國企改革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互為因果、相互促進。
記者據同花順iFinD資料統計,截至12月19日,A股已有86家上市公司率先披露2021年年度業績預告。業績預告型別為略增、續盈、預增的上市公司共65家,其中7家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包括央企國資控股、省屬國資控股和地市國資控股)。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引導中央企業更好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此次會議強調,明年針對央企考核的“兩利四率”要努力實現“兩增一控三提高”。“兩增”即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增速高於國民經濟增速,“一控”即控制好資產負債率,“三提高”即營業收入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研發經費投入進一步提高。
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強調,要把完成穩增長任務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以穩促進、以進固穩,力爭實現“開門紅”開局穩。
深化跨行業跨領域跨企業
專業化整合
“切實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加快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同樣成為國資委部署2022年工作任務的重點。
會議強調,要積極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促進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協同發展,培育一批國家級先進製造業叢集,系統推進數字化轉型,打造一批科技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據透露,2022年國資委將深入實施現代產業鏈“鏈長”行動計劃。即在加快第一批“鏈長”企業計劃落地的同時,啟動第二批重點產業鏈“鏈長”企業遴選。同時,聚焦高階裝備、新一代資訊科技、新材料等領域培育一批國家級先進製造業叢集。
“透過多年改革發展,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在整體競爭力及發展質量上,都有了顯著提升。部分央企更是在全球技術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中處於關鍵重要環節。但整體看,我國國有企業的產業鏈控制力與影響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只有進一步推動央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加快關鍵技術突破步伐,以技術優勢構建起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優勢,增強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力與控制力,才能更好促進和保障我國產業安全。顯然,“鏈長制”是一個合適的抓手,一方面有助於激勵“鏈長”企業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發展質量,持續做優做強做大,以維持並強化“鏈長”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促進“鏈長”企業自覺帶動全產業鏈融通發展,在整體上增強產業鏈活力,進而為經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作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內容,“最佳化國有資本佈局”仍是明年國資央企工作的重點。而國資佈局的最佳化和調整,顯然離不開央企間的重組整合。
對此,國資委明確,2022年要深化跨行業跨領域跨企業專業化整合,加強海工裝備、新能源汽車、工業網際網路、物流大資料、航空貨運等協同發展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