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事例 ⑴
知行合一的典型代表就是王守仁了,明代著名大臣,心學的創辦者,和孔孟朱並稱的聖賢,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
王守仁從小有當聖賢的志向,即使不被重用也一直刻苦追尋所謂的“理”,即使面對一切困苦也堅定前行,可朱熹的一句“存天理、去人慾”困擾了他多年,“欲”在心中,那“理”在何處?最終歷經沉浮的他幡然醒悟,天理即是人慾,從此以“知行合一”為指導思想的心學誕生。
王守仁用一生闡述了他的知行合一:他清剿盜寇、平定叛王、勇鬥奸官,給後人留下了許多不朽傳奇。他的高風亮節被世人所傳唱。
名人事例 ⑵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大學讀書時,受王陽明“知行合一”說影響,改“陶文浚”為“陶知行”;後在教育實踐中,認識到知和行的關係是“行是知之始”,又改“陶知行”為“陶行知”。
俗話說,人如其名;陶先生兩次改名,即是踐行其“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之理念,他自己就是一位“真人”!
知而不行
有的人知而不行,不禁要問為什麼?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沒有知而不行的事。知而不行,並非真知。如果知而不行,你去糾正行為本身,收效甚微。因為知而不行的源頭,仍在知上。舊知,思想認識高度不夠。僅此而已。
聰明的父母,只幹一件事,孩子知而不行時,理性平和地同孩子交流,以口頭和身體語言,引導孩子新知的高度。
嚴重後果
如果某人常年知而不行,很容易出問題的。因為身心長期處在不一致的表達,迷失了現實的自己,沉浸在無盡的幻念裡。久了,可能出現心理障礙,乃至更嚴重的心理疾病。不得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