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創業者來說,不要拿著技術創業,要先去研究市場缺什麼,同時強執行力非常重要。對投資人而言,科技方向投資需要耕耘數十年。
編者按
大智慧鑄就大格局,大格局譜寫壯闊人生。北極光創投創始管理合夥人鄧鋒是國內最早參與創業大潮的留學生之一,早在清華無線電系讀書時,他就開始在中關村承包科技專案,從中關村“科技個體戶”做到月入一萬的“清華首富”。赴美留學攻讀計算機工程後,鄧鋒加入了英特爾,成為了英特爾第一款用於膝上型電腦的奔騰處理器設計師。1997年底,受矽谷創業文化影響,鄧鋒從英特爾辭職,與清華同學創辦了一家網路安全公司,公司上市後又以42億美金被收購。2005年,鄧鋒回國成立了北極光創投。今天,鄧鋒的早期投資專案包括已經上市的美團、華大基因、漢庭酒店、騰訊音樂等知名公司。
從普通工程師到技術創業者,從成功企業家再到頂級投資家,鄧鋒的人生經歷了怎樣的蛻變?對於未來,他最新的思考又是什麼?近日,《巴倫週刊》中文版聯合巨浪視線、《財經》雜誌總編輯王波明推出了《聊一波·頂級投資家》節目,試圖探尋這些掌管大錢的中國投資家們、資產管理者們的大格局和大智慧。以下為經過編輯的採訪實錄。
4年變現42億美金的創業體會
王波明:在美國,你讀的還是半導體專業嗎?
鄧鋒:我在美國唸的是計算機工程。英特爾出的第一款用於膝上型電腦的奔騰處理器,我是設計師之一。1997年底,受矽谷創業文化的影響,我開始跟幾個清華同學一起開始創業。
王波明:你能拿到英特爾的offer很不容易,對於留學生來說,你的工資應該不菲。你把這些東西全部放棄了,選擇自己創業。你們創業的第一個產品是什麼?
鄧鋒:我們建立的公司NetScreen是做防火牆,跟我之前做的東西不太一樣。我們創業時,是網際網路剛剛起來的時候,資訊保安變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我們幾個清華同學一起做起了防火牆業務。現在,我仍然跟很多創業者講,不要拿著技術創業,要先去研究市場缺什麼。
我們創始團隊每個人背景不同,我做晶片,有做網路的,有做軟體的。天使投資人先投資了我們一筆資金,兩個月之後,又投了我們100萬美金。第一次融資時,我們的估值很低,只有400萬美金,兩個月之後,估值就變成了800萬美金。不到半年,紅杉資本投資我們時,公司的估值已經接近1億人民幣,所有投資人加起來投了500萬美金。
創業4年之後,也就是2001年“911事件”之後,NetScreen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時年銷售額1億多美金。2004年,公司被Juniper收購,當時年銷售額4億多美金。
王波明:公司賣了多少錢?
鄧鋒:賣了42億美金。在美國有一個說法,對自己的公司要當孩子養、當豬賣,畢竟我們在做的是一個產品。對方當時給我們的價格比公司的股票價格高60%。我們建立了公司,但公司並不屬於你,這也是矽谷的企業文化,要對股東和員工負責,使他們的利益最大化。
(左:鄧鋒 右:王波明)
我賭王興的團隊能行,因為執行力非常強
王波明:拿了錢以後,你怎麼想的?
鄧鋒:我開始想做天使投資。2005年回國成立了北極光創投。2005年被稱為中國風險投資的元年,那一年,有大批海外投資的VC進入中國。
王波明:北極光最早融了多少錢?現在總規模加起來有多少?
鄧鋒:第一支基金融了1.25億美金。現在在管的資產有300多億人民幣,我們最新一期美元和人民幣基金有4億美金加20億人民幣。
王波明:當初你們投美團時,看中了它什麼?
鄧鋒:我不敢吹牛說當年自己眼光有多好,因為美團今天的市值,絕大多數來自於它的外賣業務。2010年我們投美團的時候,他們當時做的是團購,那時候美團還沒有做外賣,全中國也沒人做外賣業務。
投美團的時候,我並不喜歡團購業務。我問王興:“按照經濟學原理,應該是一人一價,美團卻是統一價格、統一服務,這不對吧?”王興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說:“我也覺得長期來看,團購業務不行,但是我覺得這是獲取使用者的一種很好的手段。”
我們在投美團的時候,它也並不是團購行業第一名,只能算是前五名,但是我們更看重王興的獨立思考能力,人也很坦誠。而且,他受過挫折,前幾次創業沒那麼成功,但即使他知道創業的艱苦,還是選擇繼續創業,這是很優秀的品質。
王興團隊的執行力非常強,所以我們當時賭這個團隊會贏,但應該沒有投資人能預測到,美團今天可以做得這麼好。
兩大科技板塊未來引領潮流,但要耕耘數十年
王波明:你個人的背景偏科技。北極光側重的投資領域是什麼?
鄧鋒:北極光一直聚焦早期、科技,我們主要投資資訊科技、先進製造和醫療健康,資訊科技投資的最多,包含了計算、儲存、晶片等等,晶片也一直在投,我自己在英特爾就是做晶片的。
王波明:晶片話題在國內很熱門,圍繞晶片也有很多爭論。中國晶片落後國際多少代?大家都在討論晶片“卡脖子”,中國怎麼能克服“卡脖子”的障礙呢?
鄧鋒:中國在晶片領域確實落後。在最新的科技上,中國的晶片落後國際最先進的水平兩代甚至更多。
王波明:一代是大概多少年?
鄧鋒:代是用奈米衡量的。我們常說的7奈米、5奈米、3奈米,是指線寬。在晶片裡,電晶體用導線連線,連線的導線越細,晶片可以做的越密,這是一個代際。越細的導線,對製造的要求越高。
晶片代表了一個國家先進製造的水平,能看出一個國家精細度的程度。晶片背後是非常大的產業鏈,不僅僅是晶片本身。大家也別把這事兒想得過於焦慮,我們沒有7奈米、5奈米,科技就不行了,不是這麼回事兒,很多東西還是能做。
王波明:大家很關心華為手機的問題,華為原來用的就是美國晶片,後來受到美國製裁,華為晶片供給不足,怎麼就找不出一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鄧鋒:華為受到制裁影響的是華為在市場的競爭力,因為華為的競爭對手都在採用最新的晶片。消費者希望手機的待機時間更長、速度更快。跟別的公司相比,如果華為手機原來採用的晶片是最先進的,而現在卻沒那麼先進,不是說手機業務華為就做不了了,而是它的競爭力可能會下降。
王波明:你認為中國在科技發展領域,哪些板塊可以引領潮流?
鄧鋒:有兩大塊。一塊我們叫做資訊和通訊技術,包含的東西很多,比如晶片、基礎架構、系統,比如雲的基礎架構、5G大資料、企業軟體、人工智慧在某些領域和行業的落地、物聯網、資訊保安、資訊的採集儲存和利用等。
第二大塊是健康醫療,這個很好理解,尤其是新冠疫情以來公眾、政府對醫療健康越來越重視。數字醫療、診斷、器械都是未來高成長性的領域。交叉創新同樣是中國的優勢,硬體和軟體結合應用會產生一些新的機會,包括生命科學儀器公司、製藥企業。
王波明:這兩大塊有可能賽道又寬又長。
鄧鋒:是,這兩個賽道都得在裡頭耕耘數十年。
元宇宙在第一波炒熱過程中,再熱的時候就真的熱了
王波明:新興消費也屬於你們投資範圍嗎?
鄧鋒:北極光也有(新興消費),但是北極光特色就是更多的是科技類,我們關注將科技如何運用到消費,下一波消費很多可能都跟科技相關。
比如類似華熙生物這樣的公司,它做的這種美容材料屬於消費品,但實際又來自於它家的生物技術。科技在消費的應用還有食品科技,把一些新的技術用到了食品生產加工上,讓它更有營養或更環保等。
比如用基因測序方法來做早期癌症檢測,像這個就很有價值對吧?整個這方面科技都在往前走,以後你體檢套餐消費裡就會有這一項。
對投資人而言,在早期你如果預測了這個科技會有突破,透過資本能夠加速它的發展,就會給我們很大的回報。
王波明:人工智慧帶來的應用,我覺得很奇妙,你投了哪些應用型的人工智慧專案?
鄧鋒:我們前段時間投資了微軟小冰,它做3D超現實版的虛擬人,用AI來做一些內容,包括歌曲、童話創作等。今天還不能做到讓你完全分不出真人或者假人的水平,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
小冰可以不斷地改進,它跟你聊天的時候,會逐漸讓你感覺不到它不是真人;唱歌的時候,聲音會像真人歌手一樣有標識性;動作上也會更像真人。
隨著技術進步,這類產品可以成為消費品。還有就是有很多人在嘗試的人工智慧陪伴類的機器人或者機器狗,這些都是應用類的案例。這些技術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成熟,但是方向沒錯。
王波明:元宇宙現在變成了一個熱門詞,你認同這個詞嗎?
鄧鋒:其實很早就開始有類似元宇宙的應用出來,叫second life,這款遊戲在網路世界裡創造了一個獨立的社會,商店、酒吧等設施都存在,我個人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但不是每一個應用都有價值,也不是每一個它所描述的場景今天都能唾手可得,還需要時間,在某種程度上也需要一定的監管,但是大的方向是對的,因為它給你一個沉浸式的、深度的體驗,跟我們今天的生活可能不太一樣。
元宇宙不完全是遊戲,它還包括社交、電商的場景等。今天元宇宙概念熱的原因,我覺得某種程度上是媒體炒作的結果,過一段時間會涼下來,等它再起來的時候,可能就是真的熱了。科技領域的新事物發生,剛開始都容易有炒作的成分。元宇宙的今天,還在第一波炒熱的過程。
王波明:還沒落地。
鄧鋒:沒有太多落地。
王波明:今天聊了很多內容,我覺得非常高興。
(本期《聊一波·頂級投資家》節目特別鳴謝:梅賽德斯-賓士V級MPV)
文 | 《巴倫週刊》中文版撰稿人 郭慧萍
編輯 | 彭韌
版權宣告:
《巴倫週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並不構成提供或賴以作為投資、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