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活佳選
#中國人多能吃辣#,這個話題每個區域的朋友都有充足的發言權。
四川重慶的麻辣,雲南廣西的酸辣,湖南的香辣,貴州的糟辣,福建的甜辣以及廣東的迷之辣……
這些辣之間的區別對於有些省份的人來說,就是“生死之椒”。
佳佳作為廣東人,必須“現身說法”,真的有一種辣叫廣東辣,辣椒油是按滴來算的。
但是,即便廣東人飲食普遍清淡,還是有部分人骨子裡就是愛吃辣的;如果不是吃了容易熱氣上火,不少人無辣不歡。
嚴格來說,辣,不是味覺,是痛覺;
辣椒素等物質向大腦傳遞灼燒感的同時又會促使大腦分泌內啡肽,讓人覺得有快感、很開心。
大腦:好刺激
你:好爽
吃辣還是會上癮的,各種辣椒醬誕生的理由中,最起碼有一條是為了能隨時隨地品嚐到辣味。
自古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醬作為其中一樣,說是生活剛需也不為過,而辣椒醬則是極為重要的一大品類。
OK,那說到辣椒醬,你腦海裡最先冒出來的品牌是什麼?
沒錯,老乾媽。
老乾媽開始老了嗎
在中國,很長時間裡,提到辣椒醬就是老乾媽和其他品牌。
陶華碧從0到億的勵志創業故事,大家應該聽過不少版本了,佳佳就不贅述了。
這幾年陶華碧把家底交到兒子手中以後,老乾媽過得不太行,比如二兒子曾自作聰明更換辣椒原料。
最後逼得陶華碧親自出山,之後老乾媽才逐漸變回原來內味兒,2019年銷售額直接破50億。
一直以來,老乾媽辣椒醬憑藉用料足、價格低、味道香打天下。
萬物皆可老乾媽,炒飯、炒菜、拌麵放兩勺,立刻被注入靈魂;
饅頭加老乾媽還是無數人的童年和青春記憶啊!
征服中國的同時還征服全世界,外國人拿著老乾媽蘸漢堡吃得那是一個香啊。
拋開更換辣椒原料導致的味道不同外,這二十多年來,老乾媽整體沒有多大變化。
依舊不上市、不融資、不參股以及不打廣告,“前三不”可以說極具濃郁的個人特色,但不打廣告這一點在當今時代裡多少有些“叛逆”。
去年騰訊告老乾媽的反轉再反轉的烏龍案件,可是狠狠給老乾媽刷了一波存在感,導致其在各大電商平臺搜尋量和成交量直線飆升。
營銷有時就是剛需,靠吃老本就避免不了品牌老化的問題。
畢竟有時候不是你不夠好,是別人足夠新鮮。
時代在變,消費者的口味取向在變,辣醬這個行業一直在變,老乾媽稱王的時代早已不再。
辣椒“醬”湖已變天
現在很多新興品牌不說辣椒醬,說辣醬;同樣的東西,省略一個字後隱隱覺得好像就高階了一點。
2015年創立的虎邦辣醬從一開始就避開與老乾媽直面交手,巧妙地抓住了外賣的紅利,先把辣醬賣給商家,由商家賣給消費者。
2015年正是各大外賣巨頭薅頭髮打架打得最狠的時候;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小小的虎邦辣醬嚐到了甜頭。
有錢有名以後虎邦開始和薇婭、李佳琦長期合作以及冠名各大綜藝、電影。2019年雙11賣了500萬罐,全年銷售額破2億。
2016年誕生的飯爺也是辣醬屆裡的網紅頂流了,創始人是過氣歌手林依輪,這跨界二次就業倒也做得有聲有色。
飯爺主打中高階的辣醬,定價26至39元;品品這些名字:松露油杏鮑菇辣醬、落花生香酥脆辣醬,這些昂貴的醬加到外賣裡似乎有一種中西結合的荒謬感。
李子柒的個人IP辣醬在網紅辣醬裡絕對無法忽略,看著清新脫俗的美女把鐵觀音剁椒醬、香菇辣醬、牛肉辣醬等等一步一步做出來,那叫一個饞啊;
到最後發現自己能吃上的時候,無論是粉絲還是路人都蜂擁而上,直接把年銷售額幹到破億。
除此還有蓄勢待發的海底撈、拉麵說、日食記等;網紅辣醬在前,傳統品牌欲趕超。
海天、廚邦、仲景、李錦記、茂德公、吉香居、飯掃光等等都在發力各自的辣醬。
從辣椒醬到辣醬,從一家獨大到百花齊放,從單一口味到多樣混合,這些變化確實生動有趣。
因為我們不僅見證著還一一接受了。
我們變了,辣醬也在變
增添味道、改善食慾,這是辣椒醬延續到現在最重要的兩大使命;
方便快捷、即取即用是它的兩大重要優勢。
這些特點與消費場景的變化不謀而合。
過去,上學的時候,一瓶辣椒醬,是那個埋頭苦讀、飯堂大鍋飯難吃的平淡時光裡的一絲驚喜,下晚自修後大家圍在一起吃一瓶辣椒醬可是難得的幸福啊;
畢業後開始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外賣成為日常解決“溫飽問題”的重要渠道,辣椒醬有時就為一頓平平無奇的飯注入了靈魂。
如果今年是就地過年的話,屯點愛吃的辣醬,那些喜歡的味道或許也能帶來一絲治癒。
隨著辣醬越來越不可或缺,我們對它的期待也會隨之升高。
在消費升級的當下,雖同樣還是蘸料、佐餐、下飯,但傳統辣椒醬向來“低端、廉價”等負面標籤已經有些被嫌棄了,對於消費者而言,接受新事物是必然的。
我們願意花更多的錢吃更好的東西,辣椒醬不單圖辣味,加了牛肉、香菇、雞樅、茶葉、鹹蛋黃等等的都想嘗試。
90後年輕人當道的時代裡,他們圖新鮮、愛分享、願意為顏值買單,這就意味著對於任何品牌、品類來說,創新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包裝設計高顏值、文案宣傳走心、內容物豐富、營銷到位甚至獵奇,任何一樣都有年輕人會買單。
比如,老乾媽二十幾年如一日的老土淳樸包裝,放到現在多少有點low;年輕人就算愛吃,也不大可能會曬到社交媒體上。
再一個,如果說黃瓜、胡蘿蔔等蘸辣醬算是正常的話,那冰淇淋、蛋糕、月餅這些和辣醬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湊到一起,也能擦出最詭異的火花。
(這絕對不是麥當勞的廣告
)
不過,就算傳統辣醬有口碑,網紅辣醬有創新,我們也不要忽略了辣醬並不是一種多麼健康的好東西這個事實。
多少沾點醃製食品的性質以及實打實的高油高鹽食品,這說得上是辣醬的原罪;而蓋子不好開啟、容易變質發黴是後來附加的弊端。
辣醬雖好,不要貪嘴
先說附加的缺點,佳佳一直也愛買各種辣醬,但有些醬的蓋子是真的很難開啟!
比如李子柒的,手都擰紅了也擰不開,最後動用了吹風機把蓋子吹熱了才能開啟。重點是,每一次開啟都很艱難!
後來就被拋棄在冰箱的角落裡,發黴長毛了。
是的,辣醬儲存不當還容易發黴變質。
佳佳多叨叨一點,客觀來說,有些辣椒醬由於本身滅菌工藝有缺陷和原料不乾淨等問題容易導致變質,但這些我們就比較難去幹預了;
我們能做的或許是:開封以後及時吃完,取用的時候用乾淨、無水的勺子,儲存時儘量避免水、溼氣接觸等。
蓋子不好開就換一家,變質了就扔掉,這些是感受得到的痛點;高油高鹽卻是容易忽略的重點。
辣椒醬大致可以分成兩類,油辣椒和非油辣椒。
油辣椒醬的關鍵詞通常是:香、辣椒、紅油、高溫油炸;非油辣椒醬遠沒有油辣椒醬受歡迎。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一個成年人每天的脂肪攝入量大約50g至60g。
以老乾媽為例,據相關機構測評,吃一勺(約20g)可攝入的脂肪為14.5g,這已經佔到每日限制攝入量的四分之一了。
(圖片來源:消費者報道)
再加上吃其他的烹調油和動物脂肪,長期下來,脂肪攝入量超標是逃不掉的。
高油和高鹽通常是一對孿生兄弟。
上述指南還建議,成人每天食鹽攝取量不應超6克。
高鹽食品指含鹽大於1.5g/100g(或含鈉超過0.6g/100g)的食品;而鈉和食鹽的換算公式:食鹽(g)=鈉(g)×2.54。
以50g的虎邦小罐辣醬為例,2301mg≈5.84g,5.84除以2=2.92。
這一小罐下肚,不說吃別的,一天的一半鹽攝入量已經達標了。
最後,從行業方面來說,老乾媽會不會被新品牌幹掉,未來又會有多少後來者居上,這些確實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從我們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經典的傳統辣醬也好,新興的網紅辣醬也罷,東西雖好,但不要貪嘴。
從古至今,小小的一瓶辣椒醬,裝的不只是剁碎的辣椒,親人會將感情一併投入,商人會將誠信一起封存,我們抱著期待開啟,“這頓飯其實我也吃得很好”。
佳佳也希望大家都能吃好每一頓飯!
參考資料
[1] 消費者報道.《12款辣椒醬對比測評:老乾媽“走下神壇”,1款辣到懷疑人生》
[1] 版權宣告: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