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期間若宅家不外出,飲食不節、缺乏運動、睡眠不規律等,腸胃負擔加重,可能帶來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腸易激綜合徵等胃腸疾病。那麼,該如何保護我們的腸胃?
哪些因素導致胃腸道疾病高發
中醫認為,胃腸疾病多與飲食不潔和不節、情志不遂、勞逸失調、感受外邪、脾胃素虛等因素有關。
飲食失宜
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會誘發或加劇胃腸疾病。過食寒涼,寒冷會刺激胃黏膜收縮,減少胃酸分泌,導致消化不良,還可刺激平滑肌,引起收縮痙攣,造成疼痛,同時,寒冷還會加速胃腸蠕動,造成腹瀉。暴飲暴食會加重胃腸負擔,導致消化不良,增加泛酸的機會;急性胃擴張會引發胃穿孔,甚至引發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
情志不遂
心理問題被認為是很多疾病的誘因,焦慮緊張,常常會誘發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等問題,這就是我們常提到的“腸易激綜合徵”。
勞逸失調
若缺乏運動,胃腸蠕動減慢,易出現消化不良、腹脹、便秘等情況。當作息規律被打亂,熬夜、賴床,早飯不吃或者深夜吃夜宵,極易引發膽囊炎、胃腸功能紊亂。
感受外來邪氣
剩飯剩菜或熟食不加以適當貯存就容易被細菌汙染,使胃腸道感染,造成噁心、嘔吐、腹瀉甚至胃腸炎症。
脾胃素虛
本身就有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或消化道潰瘍病史的患者,特殊時期就醫減少,服藥依從性變差,也易加重胃腸疾病。
如何有效預防胃腸道疾病
飲食原則
新鮮、清淡、適當、適量、三餐規律,攝入適量的新鮮水果、蔬菜、優質蛋白及穀物;避免堅硬、生冷的食物,切勿過飽,切忌暴飲暴食以免加重胃的負擔;進餐時儘量做到細嚼慢嚥,既有助於消化,又能減輕胃的負擔,減少胃黏膜的損傷;慢性胃病患者忌食辛辣煎炸刺激食物,儘量避免進食過熱、過酸,或過於寒涼及燻烤的食物,減少對胃的不良刺激;胃酸過多者忌食過甜、過酸的食物,如紅薯、番茄及較酸的水果等;容易胃脹的患者應儘量少吃容易脹氣的食物,如土豆、紅薯、芋頭、米粉、豆製品等。如果胃酸、胃部灼熱感比較明顯,應儘量避免菸酒、咖啡、濃茶、碳酸飲料等刺激性食物。
適當運動,作息規律
適當運動,平時可以做五禽戲。五禽戲是模仿虎、鹿、熊、猿、鶴五種動物的神態與動作,由漢魏時期神醫華佗創編,是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一個重要功法,也是中醫防病治病的一種有效手段。五禽戲要求意守、調息和動形相互協調配合,並透過效仿虎之威猛、熊之沉穩、鹿之安舒、猿之靈巧等,展示不同動物的動作,可以讓身體各部位得到針對性的鍛鍊。瑜伽也不失為居家運動的另一種選擇。
中醫預防保健方法
按摩合谷、足三里、中脘或阿是穴,常可起到急則緩急止痛,緩則治本康復的作用。具體操作如下:
揉法
仰臥,用掌揉按腹部,以腕關節為主進行迴旋動作。先用右手向右轉10次,再向左轉10次,再挾左手,向左右各旋轉10次。揉時由慢而快,再由快而慢,用力要均勻。如此反覆揉10-15分鐘。
按法
用中指與食指點按腹部,由腹上部向下,再由腹下部向上點按,並注意腹腔部位有無軟硬塊與壓痛點,以及氣過水聲的侷限性與遊動性。
推法
用手掌上下、左右、前後推摩,靠手掌的靈敏性查明腹腔內軟硬條塊的部位與方向,以掌指的靈活性促使組織復位或痙攣緩解。
需要注意的事項
胃痛者,如果有/無胃病史,吃了胃藥沒有改善,睡眠好、情緒沒有較大的波動,或伴有胸悶、後背疼痛,那就要警惕胃痛不一定是胃病,有可能是心臟疾病引起的疼痛。即便是胃病,可以是慢性淺表性胃炎或功能性胃腸疾病等,也可以是糜爛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疾病,需要去醫院就診。
◇ 如果只是輕微的腹痛、腹瀉,很可能只是“吃壞肚子”了,注意清潔、清淡飲食,往往能自己痊癒,但如果腹瀉比較嚴重,一天大於3次,出現脫水而表現為面色蒼白、口乾,或者糞便中有黏液、膿血,或伴發熱,或伴噁心、嘔吐,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 如果50歲以上突然出現便秘,或者出現腸梗阻症狀,或伴有體重快速下降,或有大便帶血或出現貧血表現,請及時去醫院就診。
◇ 如果有胃腸疾病病史,吃了藥沒有好轉,但是睡不著、容易胡思亂想、易生氣,或者因情緒的變動誘發或加重,可能是功能性胃腸疾病,可以調整生活習慣在家觀察。
◇ 如果大於55歲,出現新發胃痛或伴有消化不良,或出現了嘔血或黑便,或是頑固的嘔吐,或是吞嚥困難或疼痛,進行性消瘦,需要及時就診。
中醫有云: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保護好自己的脾胃,增強免疫力,養胃護胃。對於嚴重的胃腸疾病還是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必要時行胃腸鏡檢查,切莫拖延,以免延誤最佳診治時機。
本文選自《上海中醫藥報》
2020年5月15日第003版
作者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浦東分院消化內科類維靜、喻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