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時美國開始研發一款小口徑戰防炮用以對付輕型坦克或裝甲車目標,美國軍械局的研發工作一開始並不順利,到了1939年美國軍械局搞到了1門德國Pak 36型37毫米戰防炮用以參照後研發工作才順利繼續,1940年美國根據德國Pak 36型戰防炮仿製出來的M3型戰防炮誕生,外觀上雖然兩門炮不太像但M3就是一門繼承了德國設計的美國反坦克炮。
M3型戰防炮,口徑37毫米,炮管長2100毫米,炮身高度960毫米,全重:413.68公斤,炮彈初速884米每秒,最遠射程6900米;反坦克有效距離1000米;915米可以擊穿25.4毫米鋼板;可以使用高爆彈、穿甲彈、被帽穿甲彈、榴彈。
M3型戰防炮從1940年一直生產到1943年,截止1945年一共生產了18702門M3系戰防炮,其產量最大的是加裝了炮口制退器M3A1型戰防炮;M3/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的坦克炮和“灰狗”M8輪式裝甲車的主炮。
M3型戰防炮在美國加入二戰後進入戰場,不過該炮在北非戰場時表現欠佳,主要原因是德國坦克的裝甲在不斷加厚而37毫米的穿甲能力提升空間有限,在隨後的戰鬥中逐漸被大口徑反坦克炮取代。
太平洋戰場上M3型戰防炮在對付日本坦克和裝甲車是格外順手,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主力坦克是九七式中型坦克(裝甲最厚25毫米)和九五式輕型坦克(裝甲最厚13毫米),這兩種坦克都可以在M3戰防炮的有效射程內擊穿,特別是九五式輕型坦克的鉚接結構裝甲被擊中時鉚釘會崩落殺傷坦克內部成員。
日本九五式輕型坦克,有意思的是該坦克的坦克炮是日本37毫米戰防炮改的
日本九七式中型坦克,裝備的47毫米坦克炮是美國坦克最大的威脅
M3型戰防炮除了裝備美國陸軍外中國遠征軍也有裝備,屬於獨立戰防炮營由軍部直接依戰時情況安排進入各個部隊;滇西的中國遠征軍每個師都有3個步兵團,每個步兵團都有一個戰防炮連,每連有4門M3/M3A1戰防炮。
M3型戰防炮被美軍大量使用高爆彈和榴彈用以對付火力點或者軟目標,而摧毀日軍堅固掩體則使用穿甲彈,其較輕的重量很適合在島嶼柔軟的沙灘上移動,在美國跳島戰術下該炮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雖然也有被裝上吉普車或者坦克地盤當自行火炮,但37毫米口徑的升級空間有限,並沒有大規模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