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吃飯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頭等大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健康觀念的進步,飲食健康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食療養生逐漸風靡。尤其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飲食的限制就更多,不得不重視起來。
但是,飲食控制就意味著少吃或者不吃主食嗎?有位糖友秦先生,在患病後對自己的飲食控制非常嚴苛,每天只吃很少的主食,甚至經常不吃,餓得頭昏眼花,去測血糖時卻發現血糖也沒下降多少,反而有危險。
主食吃得少,真的會減壽!
其實主食怎麼吃,吃多少,都是有講究的,千萬不能憑自己的感覺一味減少主食。世界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曾發表一篇研究稱,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會縮短人的壽命。
研究選取了1.5萬名志願者參與調查,長期跟蹤,最終發現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與壽命之間存在“U”型關係,即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佔比低於40%或大於70%時,都會增加死亡風險。也就是說,主食吃得太多或太少,對健康都沒有好處。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可能是因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人群,蔬菜、水果、穀物的攝入量也比較低,更傾向於攝入蛋白質和脂肪來補充能量,因此增加了患病風險。
主食該怎麼吃對健康最好?
研究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佔比在50~55%之間,平均預期壽命最長。也就是說,主食佔每天能量供應的大約一半,適中的吃主食,才最可能長壽。
吃主食也有講究,該怎麼吃對健康最好呢?總結為以下三點。
1. 主食多樣化
經常有人糾結主食是吃米飯還是饅頭,其實這兩種主食都是精細加工的主食,升糖指數都比較高,而且相差不大,所以不必在這個選擇上糾結。比起選擇某一種主食,我們更提倡主食多樣化,比如玉米、豆類、紅薯、芋頭、南瓜等,都可以替代一部分主食,或者煮成雜糧粥來食用,不僅飽腹感更強,而且膳食纖維豐富,升糖速度慢,對健康有好處。
2. 主食要適量
成年人每人每天攝入穀物、薯類、豆類主食的重量在250~400g(乾重)為宜,大約為2~3兩米飯,或者1~2個饅頭,可以把這些分到一日三餐中,搭配新鮮的蔬菜和適量的蛋白質,就能夠組成營養的三餐了。
3. 吃法有講究
主食的烹飪方法也關係著健康,最好採用蒸、煮的方式烹飪主食,少油少鹽,米麵最好選擇粗糧,或粗細搭配,不要長期吃過於精細的食物,油炸、煎烤類的主食要少吃。
一日三餐中,可以用紅薯、玉米等代替早餐裡的包子、油條,午餐和晚餐的米飯、粥、饅頭也可以換成雜糧飯、雜糧粥和雜糧饅頭,也可以在米飯中直接加入土豆、紅薯等一起蒸熟,這樣蒸出的米飯不僅香味更濃,而且飽腹感也強,尤其適合血糖不穩定、肥胖、三高等人群。
總之,養成了健康的飲食習慣,才能更加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