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但不能一天不喝水,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面板保持彈性,稀釋血液,避免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既然水這麼有用,那麼是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每天喝多少水最合適?
普通成年人一天的新陳代謝所消耗的水大約是2500ml,所以每人每天至少需要攝入2500ml的水。
但是日常吃的水果、蔬菜、肉類、主食等食物當中多少都是含有水分的,如果是正常進食的話,依靠食物大約能夠獲取1000ml左右的水,這也就是說:
除了正常吃飯之外,我們每天還需要喝1500ml水。
每個人慣用的杯子大小都不一樣,很難按照這個標準進行估量,但如果是按普通的礦泉水瓶計算,一瓶水約500ml,一天需要補充3瓶。
如果是特殊人群,比如:哺乳期的女性、或者是患有結石的病人,每天的飲水量可以適當增加。
如果是喝茶的話,800~1000ml左右就夠了,而且還要記住少喝濃茶,晚上更是不宜喝茶,以免影響睡眠,畢竟茶雖然含有水分,但和純淨水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不能完全用茶代替水。
水喝多了會有壞處嗎?
水分就和其它營養物質一樣,少了、多了都不行,因為人體每天的吸收能力都是有上限的,如果攝入的水分過多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嚴重的甚至還可能導致“水中毒”,水中毒的常見症狀包括:水腫、頭痛、神經錯亂、失語嗜睡、躁動、氣喘、呼吸困難等。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喝水很難達到“中毒”的程度,但如果是身體器官本身就有問題的患者,短時間內攝取了過量的水分,超過了腎臟的可承受範圍,多餘的水不能正常排出體外,引起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量增多,使心臟、肺、腦血管和腎臟的負擔過重,就會導致細胞水腫,進而引發水中毒。
或者是長時間沒有攝入水分、大量的出汗的情況,比如:劇烈運動之後,突然補充大量水分,而沒有補充鹽分,水中毒的機率就更大了,所以說運動之後不要立即喝大量的水,更不能貪涼地選擇冰水或者一味地喝白開水,淡鹽水就是不錯的選擇。這也正是為什麼市面上常見的運動飲料瓶口設計偏小的原因,目的就是為了限制運動後的飲水量。
飯後到底能不能立即喝水?
飯後可以少量喝水,但是大量飲水會對食物消化和吸收造成負面影響。
因為如果飯後有過多的水分進入胃部,就會直接稀釋胃酸和消化液,降低胃部消化食物的效率,繼而可能造成消化不良、反酸等。
特別是對於一些愛吃澱粉類食物的人來說,飯後立即大量飲水還可能導致胃腸道脹氣。
所以最好在餐後1小時左右,胃部食物基本都被消化分解完畢後再喝水,或者多分幾次喝,每次都只少量飲用一點點。
那麼又會有人想問了,吃飯的過程中能不能喝水呢?
其實我們沒必要把喝水這件事妖魔化,雖然過量飲水不好,但一般情況下,正常人都很難達到“過量飲水”的程度。
吃飯喝水也是一樣,喝水太多會影響消化吸收,但也不是說吃飯的時候一滴水都不能碰,食物比較乾燥難以下嚥的話,喝點水起潤滑作用很有必要,只要不是“水飽”就沒有問題。
記住一個通用的道理:凡事都講究一個度,只要在安全範圍內,基本上不會出什麼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