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說,不論是工作應酬,還是親朋好友的相聚,都離不開酒來助興,甚至有些人已經養成習慣了,每天都得嘬上一口酒。
甚至有些人還覺得喝酒有助養生,能活血;睡前喝點能安眠;葡萄酒能美容養顏……
但近期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表了一項關於飲酒與癌症的重磅研究,打破了這些“認知”。
一、即使少量飲酒
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研究結果表明:2020年,全球約有74萬例新發癌症病例可歸因於飲酒,中國約佔28萬例。其中,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是飲酒造成的發病例數最高的三類癌症。
此外,這項研究更具體地體現了“少量喝酒也能致癌”:
*大量飲酒(>60克/天,每天飲用超過6杯酒精飲料)——導致了34.64萬例新發癌症病例。
*有風險的飲酒(每天20-60克,每天飲用2-6杯酒精飲料)——導致了29.18萬例新發癌症病例。
*適量飲酒(<20克/天,相當於每天最多飲用2杯酒精飲料)——導致了全球超過10萬例的癌症新發病例。
*即使每天飲酒量小於10克,也造成了4.13萬例癌症的發生。
二、一口酒精,增加四大致癌風險
1、代謝產物中含有“一級致癌物”
酒精本身雖然不是一種致癌物質,但是酒精代謝產物中的乙醛卻是一級致癌物,它可以直接與DNA結合,導致DNA突變,甚至導致染色體變異。
需要注意的是,飲酒傷害是可以累積的,也就是說隨著飲酒時間及量的增加,DNA的損害會逐漸累積,到達一定數量後才可能導致癌變。
2、產生過多的氧自由基,可引起基因癌變
酒精也能夠刺激細胞,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不僅會加速衰老,刺激炎症的發生,還可能導致基因突變,出現組蛋白的甲基化與乙醯化,引發人體的癌症反應。
3、擾亂內分泌系統
酒精尤其是一次性攝入過多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內分泌系統的迴圈和血液的正常功能,還會刺激內分泌的器官,出現激素水平失調的症狀。而激素和其它細胞生長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長期失衡,不僅會增加疾病風險,還會刺激腫瘤發生。
4、聯合其它致癌物質,增加癌症風險
酒精可以作為其他致癌物質(如菸草中的化學物質)的溶劑,從而間接促進癌症發展。
三、躲不開喝酒時,5招減輕傷害
1、會選擇
近年動物實驗研究表明,在幾種經常飲用的酒類中,對肝臟損傷較小的首選為紅葡萄酒,黃酒次之,啤酒也還可以,白酒則是對肝損害最為嚴重的酒類。
2、不要混著喝
一方面是指不能混搭喝酒——多種酒混合著喝,對肝臟、腸胃和腎臟等器官的刺激和危害更大。經常混合飲酒的人,患肝癌的機率比飲溫和的酒或不飲酒的人可高出5倍。
另一方面是指不能把酒和飲料混著喝——兌飲料後並不會降低酒精含量,反而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攝入更多酒精;而且從理論上講,含氣泡的飲料會讓糖分增加,刺激胃和腸的蠕動,從而加快人體對酒精的吸收,危害更大,也更易醉酒。
3、吃點東西墊底
喝酒前吃一些蘋果或者全麥麵包,一來能減少對胃壁的刺激,使酒精和食物混合在一起,降低它的濃度,延緩酒精的吸收;
二來可以攝入酒精代謝所必需的營養物質(蘋果是一種富含果膠的果蔬,全麥麵包則富含澱粉和B族維生素,都能幫助代謝酒精)。
4、喝酒的同時大量喝水
我們可以在喝酒間隙多喝溫白開,幫助加速酒精從尿液排出,減少肝臟的負擔。
5、葛花解酒湯
首先要明確的是:濃茶不解酒。茶中的茶鹼有興奮心臟的作用,酒後喝濃茶,會進一步加重心臟的負擔。如果要解酒,可以試試下面這個解酒方:
配方:葛花5-10克、蘆根20克,加水煎煮20分鐘。
葛花味甘,性涼,解酒止渴;蘆根清熱利尿,生津止咳。二者搭配,分消溼熱、溫中健脾,能緩解酒後噁心、嘔吐、頭痛等不適症狀。
四、中國人喝酒更易致癌
《柳葉刀》所刊載的研究發現,約有1/3的中國人在酒精代謝上存在基因缺陷,因此酒精耐受力也更差。也就是說更易致癌。
我們先來看一下酒精的代謝過程:
①酒精即【乙醇】,首先在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分解為【乙醛】;
②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分解為沒有毒性的【乙酸】。
根據研究結論,國人體內乙醇脫氫酶的活性較高,因此能很快完成第一步代謝,留下大量乙醛。然而,大約有1/3中國人有乙醛脫氫酶基因缺陷,也就是在第二步代謝時,無法正常降解乙醛,因而會使大量乙醛滯留在體內。
乙醛會使血管舒張,“喝酒臉紅”就是這麼來的,同時飲酒者還會覺得有噁心、行動過速等神經系統症狀。另外,它還能直接結合DNA,導致DNA突變,甚至導致染色體變異,也可以導致體內細胞死亡,誘發慢性炎症和細胞複製,增加癌變機率。
所以說,酒還是能不喝就不喝,尤其是對於喝酒臉紅的人而言,危險係數更高,不碰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