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齋堂島
很長一段時間沒到過海邊了,最近的一次也有五六年了。當群主說,想去看海時,就立刻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當即報名參加。
週五下午,一點鐘準時出發。宏偉夫婦和好運的加入,使旅遊的隊伍再次擴大,中堅力量仍舊是大俠、君子蘭和小米,山毛櫸夫婦、瑞紅夫婦又不期而遇。大家一路上歡聲笑語,滔滔不絕,海闊天空,聊著每次出行的心得和工作、生活中的趣事,心情一下子從緊張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亢奮的情緒一直維持了好久,但九個多小時的車馬勞頓,又著實讓人難耐,心中開始變的焦躁起來,話也由多變的少了,都急切盼望早點到達目的地。
群主的攻略做得細緻,提前已經給漁家做好了溝通,所以,等我們到達時,已經有幾道菜在等著我們了。大家本來低落的情緒一下子被眼前的美食所調動、吸引住了。於是乎,立刻投入戰鬥,站在桌邊,你一筷子他一筷子品嚐起豐盛的晚宴。桌子本來不太大,十四個人坐在一起肯定會很擠,桌子上又沒有轉盤。大家乾脆就站著,圍著桌子邊吃邊走,這種吃法也是首創。扇貝、鮁魚、黃喉蛤、還有叫不上名字的海鮮等,在這裡都有了新的吃法。好運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大家邊吃邊喝,各取所需,盡情地品嚐。女士們再也沒了往日的矜持,男士們更是豪爽,大蔥蘸醬可勁造,當時的吃相一定很難看。一陣風捲殘雲過後,盤中所剩無幾,一桌子的菜,只剩下了一片狼藉。
第二天,我和群主早早起來,去碼頭探路。天空中颳著風還下著小雨,讓人感到冷冷的,這時候的碼頭卻是一片繁忙。剛從海上回來的漁船正在忙著卸貨,漁民們好像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天氣,穿著雨衣膠鞋,大家都在忙碌著,好像各有分工,各幹各的。從容不迫,忙而不亂,緊張有序。鮁魚,昌魚,還有一些小的都不知道叫什麼魚,一筐一筐地從船上搬運下來。早有商家在此等候,各種交易也同時開始,有批發有零售。一船魚,卸完了也賣完了。從沒見過那麼大的鮁魚,有七八十公分長,十幾斤重,商家用特製的盒子,正好裝下一條鮁魚,再在魚身上放些冰塊,便於長途運輸。漁船卸完貨後,立即補充給養,做好下趟出航的準備。由於封海期快到了,漁民們就選擇在近海作業,每次的航程只用幾天的時間,大家都在爭取時間,趕在封海之前,儘量多捕撈幾次。
九點鐘渡船過來,船上的工作人員攙扶著我們依次登船。他們用粗壯的雙手,牢牢地鉗住每一位遊客的胳膊,以確保遊客的人身安全。賣船票的是位健壯的老人,精神矍鑠,面龐黝黑,兩道長壽眉,看起來十分的硬朗。開船的倒是個年輕人,是個年輕的小夥。一干人分工明確,有條不紊,動作嫻熟。航程很短,還沒來得及飽覽海上的景色,渡船就停靠在齋堂島的碼頭了,我們終於來到了期望的目的地----齋堂島。
齋堂島村位於琅琊鎮人民政府駐地夏河城東南9.5公里,與琅琊臺隔海相望,島嶼面積0.4平方公里。據傳,清末石、肖兩姓分別從陸地石家村和臺東頭村遷此立村,取名齋堂島。分齋堂島中島、齋堂島南島(亦稱前島)、齋堂島北島(亦稱北島)三個自然村。現統稱齋堂島,該島現有居民378戶,人口1048人,主要有石姓、肖姓居民。
齋堂島村四面環海,隔岸0.9公里,以漁業為主。村民主要從事海洋捕撈、海產品養殖和水產品加工。近幾年,該村大力發展海島風情旅遊,以旅遊業促進經濟發展。
齋堂島村與胡家山村、中桃園村、石家村、灘頭村、西楊家窪村、尹家山村、臺東頭村、季家嶺村、吳家村、臺西頭村、董家溜村、前桃園村、北桃園村、營子溝村相鄰。齋堂島村附近有青島琅琊颱風景區、東皂戶遺址、青島黃島金沙灘、青島西海岸生態觀光園、青島大珠山風景區等旅遊景點,有靈山島海參、泊裡西施舌、琅琊玉筋魚、膠南綠茶、大村香菇等特產。
船靠岸時,店主早已等候在那裡,把我們帶到了她家,安頓好,我們便去趕海。冰冷的海水,一浪接著一浪,風很大,還下著小雨。狂風夾著細雨,一下子擊透了我們的單衣,有的人穿著單薄,經受不住海風的侵襲,便退回了駐地。剩下我們幾個還企圖想發現點驚喜,螺絲、生蠔都太小,沒有采收的價值,最終還是沒什麼收穫。
吃過午飯,體溫有所回升,我們又開始了環島遊。大家不顧天氣寒冷,依然饒有興趣地在海邊嬉戲,追逐著海浪,拍照留影。我和煙之林沿著海岸線從東側向北邊行進。天空依舊陰沉,風也似乎更大了一些。剛剛回暖的身體,很快又被陣陣海風吞噬。俗話說:海上無風三尺浪,更何況遇到了四、五級的大風。海面上波濤洶湧,浪花拍打著礁石,四處飛濺,一個接著一個,一浪高過一浪。大的浪花足有七八米高,此起彼伏,此消彼長,無休止地衝刷著屹然不動的礁石,一次又一次,“捲起了千堆雪”。如此壯觀的場景,讓人深感震撼。岸邊沒有路,我們只得在礁石上攀援,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風高浪急,躲閃不及,被海水倒灌了三次,我不得不忍受著,艱難地踽踽前行。在島的最北面,遇到了群主和良,於是我們四人合兵一處,決定繼續向南挺進,去攀登全島的最高峰。
這是一座基本保留了原始生態的小山,沒有過多人為的修葺和雕琢。山上蒼松翠柏,四季常青,飄散出清新淡雅的味道。沙礫石鋪就的道路,依山勢而彎曲,左右盤旋。路兩邊不知名的小花,或鮮豔,或素潔,都儘可能地展示出,生命中最燦爛的顏色。山不大也不高,沒有想象的那麼辛苦,很快就到達了頂峰。茂密的植被,漸漸覆蓋了通往山頂的小路,使原本就不寬的小路,變得若隱若現,時有時無。雜草叢生中,奇石林立,形態各異,參差錯落,宛如一個放大版的山石盆景。高矮不一的松樹被大風一吹,發出呼呼的低吼聲,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著千百年來的滄桑鉅變。靠海的一側,則是另一番景象,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刀削斧砍一般,垂直於海面之上。一座寶塔,聳立在臨海的一個懸崖峭壁上,遠遠望去,就像是一支定海神針。在人們心目中,它就是一座保護神,守護著一方的安寧,一方面降妖驅魔,震懾了大海的放蕩不羈和肆意妄為;另一面為漁民祈福,庇護著過往船隻的平安進出,保佑漁民能有個好的收成。
眺望大海,萬頃碧波,一望無際,白茫茫的一片,遠處的海水和天空,漸漸地融為一體,海天一色,分不清是水還是天。正所謂: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海水把山裡的空氣洗滌的清新、愜意,我們貪婪地吮吸著,頓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爬山的疲憊頓時舒緩了很多。眼前的大海,使人倍感親切,我們的心胸似乎也變得開闊了起來。這裡沒有高樓林立,更沒有城市的喧囂,一切都靜謐、自然。聆聽海水撞擊岩石的聲音,猶如欣賞一段美妙的樂曲,霎時間,胸懷被無限地放大了許多倍。靈魂早已脫殼,與大自然緊密地抱在了一起,我們盡情地、慢慢地享受著這少有的時光,心境也變得簡單、明快起來。
可能是正值捕魚的季節,年輕的壯勞力都出海了,在島上,很少看到人,偶而碰到一兩個,也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我們沒辦法看到漁民們在海上是怎樣緊張的勞作,也無法體會到他們的艱辛,但是他們的付出卻給他們換來了極大的收益。2004年,全村經濟收入6917.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56元。島雖不大卻很安靜、祥和,整體還算乾淨。2019年12月12日,齋堂島村被授予2019年度山東省衛生村榮譽稱號。
島上居民的生活,即現代又原始,資訊發達,電話、網路都有,自來水和電也很正常。就是缺少娛樂場所,連個商店都沒見,想買個紀念品都沒有地方賣。基本的生活用品,都要從島外購買。居民們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等閒餘的地方,都種上了蔬菜,用來彌補生活之需。孩子們上學,要先坐船到鎮上,再由校車送往各個學校。島上沒有看到帶軲轆的交通工具,地勢和輪渡的原因,各種車輛在這裡都派不上用場,在島上,交通就是靠走。島上的人外出必須坐輪渡,但輪渡都是免費的,這也算是政府對他們的特殊優惠吧。渡船每天四班,遇到風大浪急,渡船就停運,島上就會變得與世隔絕,當然,遇有緊急情況時,也可以撥打電話。交通的不便,給他們帶來了諸多的麻煩。除此之外,島上人的生活應該還是很安逸的。我想,在整個休漁的季節,他們的日子會過得很悠閒,打打牌,喝喝茶,聊個大天,可能就是他們生活的常態。這種慢節奏的生活,恐怕也是多少都市的人們所羨慕和嚮往的。我們沒有長期與他們生活的親身經歷,無法體驗這種境遇。因此,我們不能去評價他們生活質量的好與壞,正如大山裡的人們無法理解都市人的壓力和憂慮一樣,兩者沒有可比性,無法相提並論,畢竟最舒服才是最好的。
幾天的勞累,人困馬乏,早早地上床,很快便進入了夢鄉。島上的海風、豐盛的海鮮和一張張歡快的笑臉,又一次在夢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