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選上世紀80年代最受歡迎的女明星,劉曉慶必定位列其中。
從開啟娛樂片風潮的《神秘的大佛》,到反思歷史的史詩之作《芙蓉鎮》,再到《火燒圓明園》《武則天》等片更是奠定了劉曉慶深入人心的“女王”形象。
她見證了中國電影最輝煌的一段時光,就像很多人說的,劉曉慶是中國電影不能缺少的一張名片。
而劉曉慶的成名,還要回溯到更早的1979年。
這一年劉曉慶出演了兩部電影,一部是喜劇片《瞧這一家子》,另一部就是感動億萬觀眾的戰爭片《小花》。
用“萬人空巷”形容《小花》上映時的局面毫不為過,其中劉曉慶飾演的翠姑用膝蓋爬石階的一幕,至今想起都十分震撼。
01、有人情味的戰爭片
《小花》的導演是北影廠的張錚,在此之前,張錚做過演員,也參與過《不夜城》《鐵道游擊隊》等片的導演工作,有比較豐富的戰爭片拍攝經驗。
影片是改編自小說《桐柏英雄》,原本謝添打算要拍這部電影,但當時他還在籌備其他電影的拍攝工作所以就放棄了這一專案,張錚因此得到了這一機會。
當時正是思想解放的新時期,劇組的攝影師向張錚提議,此前的革命戰爭片都是千篇一律的模式,這次能不能嘗試換個角度?
受此啟發,張錚沒有按照小說中的故事框架來拍,而是將親情作為故事的核心,準備拍一部“人情味的革命戰爭片”。
把妹妹找哥哥的曲折故事放置在戰爭背景前,反映兵荒馬亂中的人情之美,這在當時的戰爭片稱得上是一大突破。
但一開始張錚有些顧慮,擔心領導不支援自己的“大膽改編”,但沒想到這一想法得到了老導演謝鐵驪以及領導陳荒煤的一致支援。
陳荒煤後來還參與到影片的實際創作中,比如翠姑跪著抬擔架的片段就是陳荒煤提出加進去的。
解決了劇本的問題,導演又為片名犯愁:影片一開始定名為《覓》,但很多人覺得這個名字太晦澀,幾番討論下張錚找到名望頗高的電影理論家鍾惦斐,請他拿個主意。
從各方面考慮,鍾惦斐覺得《小花》更適合,不僅符合影片的主題,也有“報曉中國電影春天的一朵小花”這層含義。
而影片正是圍繞兩個“小花”的故事展開:一個是剛出生就因為家境貧窮被母親賣掉的“真小花”,一個是貧困人家收養的紅軍的孩子“假小花”,兩個女孩因為戰爭聯絡到一起,她們身上閃爍的純樸之美驅散了戰爭的黑暗和醜惡。
伴隨著《妹妹找哥淚花流》的旋律,小花站在河邊等待哥哥回來的那一幕讓多少觀眾為之感動,導演採用家庭情感與革命鬥爭結合的方式讓觀眾沉浸其中。
不僅是故事上的大膽突破,影片也受到當時西方電影理念的影響,很多拍攝手法也非常新潮。
比如片中的現在時空用彩色影像,回憶用黑白色調,還有兄妹二人相見時,鏡頭圍繞兩人旋轉營造一種久別重逢後的眩暈感,以及翠姑病床前腦海中不斷閃回的記憶,種種新手法的運用讓影片具有了別具一格的風味。
02、劉曉慶為爬石階磨破膝蓋
如今再看這部電影,其演員陣容堪稱強大,再加上劉曉慶後來飾演過武則天,陳沖飾演過末代皇后婉容,唐國強飾演過雍正等皇帝,不少網友因此戲稱為“帝后組合”。
這三人中陳沖當時的名氣最小,導演之所以選中她是因為之前在電影《青春》裡,陳沖飾演的啞女讓人印象十分深刻,張錚覺得陳沖是小花的不二人選。
但當時陳沖在讀的上海外國語學院以及陳沖的外婆都害怕耽誤陳沖的學習,不願意讓陳沖出演,還是張錚親自趕赴上海說服了兩方,爭取到了陳沖出演。
後來18歲的陳沖憑藉本片一炮而紅,還拿到百花獎最佳女演員,也讓無數人記住了那張純真稚嫩的面孔。
相比於陳沖,劉曉慶早已在1976年的《南海長城》中嶄露頭角,很多觀眾已經相當熟悉。
在籌拍之初,劉曉慶接到副導演黃健中的電話,說要讓她演一個重要角色,但等了好幾天也沒接到劇本,出於對北影廠的信任,劉曉慶直接就趕到了遠在安徽的黃山外景地,開始了艱苦地拍攝。
劉曉慶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永生娘,戲份不多,另一個是何翠姑,劉曉慶為了這一角色付出了很大的犧牲,特別是那場爬石頭臺階的經典片段,拍攝時劉曉慶是真的跪著完成了這場戲。
後來劉曉慶在採訪時提到,拍完那場戲,她的膝蓋已經又紅又腫,一走路就疼得呲牙咧嘴,拍到後期時膝蓋是鑽心地疼。
伴隨著《絨花》的音樂,翠姑善良、堅毅的形象深深烙印在觀眾心裡,也正是這場戲讓劉曉慶的形象紅遍大江南北,自此走上演藝事業的巔峰。
還有飾演趙永生的唐國強,當時的“奶油小生”,由於長得太白淨不太符合角色的形象定位,差點與角色失之交臂。
為此唐國強在一週內極限減肥,還在太陽下暴曬,把自己硬生生熬成了黑瘦的模樣,從而在片中呈現出令人信服的形象。
03、葛優父親一人分飾兩大反派
除了幾位正面形象的主角,葛存壯飾演的反派也同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早之前,葛存壯就已經憑藉《小兵張嘎》《紅旗譜》等片中的鬼子惡霸形象被人熟知,和陳述、陳強、劉江、方化等人並稱為“中國電影五大反派”。
本片中葛存壯和劉曉慶一樣,一人分飾兩角,不同的是,葛存壯一人飾演兩個惡人角色。
一個是詭計多端的國民黨軍官丁書恆,另一個是丁書恆的父親,同樣奸詐毒辣的形象卻透過葛存壯在外形、臺詞以及動作等細節的處理,沒有同質化而是各自呈現出鮮活的人物面貌。
尤其是丁父的老人扮相,白鬚髯飄的外形下,眼神中卻透著令人恐懼的陰鷙,最後殘害無辜女孩的那場戲更是把他的冷血演繹得淋漓盡致,不得不說演技的確了得。
不只是自己在銀幕締造深入人心的角色,葛存壯對於表演的熱愛同樣感染力兒子葛優,1985年28歲的葛優正式出道,此後憑藉其精湛的演技拿到戛納影帝、金雞影帝等榮譽,早已成為華語影壇的傳奇人物。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父子倆在大銀幕的接力也是影壇的一段佳話。
80年代後,葛存壯在《戴手銬的旅客》《武林志》《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等片中奉獻了精彩表演,2016年葛存壯以87歲高齡去世。
40多年過去,《小花》的魅力仍然不減,至今仍常在電視臺播放,網上也常有關於本片的討論。
作為新時期中國電影的開端之作,無論是影片在影史上的意義還是在觀眾心中的地位都足以證明,這樣的經典作品必將永不褪色,被永遠鐫刻在中國電影史的長河中。(撰文:皮皮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