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幾千年,真草、隸、篆大師數不勝數。其中唯有狂草大家少的可憐,至今屈指可數。
為什麼呢?狂草想要達到至高境界太難了。如果沒有“捨我其誰”的狂放性格,沒有能夠裝下宇宙萬物的博大心胸,想把狂草寫到登峰造極幾乎是不可能的。
千年以來,能夠稱為“狂草聖手”的,大概只有三個人,張旭、懷素、毛澤東。
張旭狂草《古詩四帖》區域性
一、有些人,是註定要寫狂草的
毛澤東可以說是自張旭、懷素以後唯一把狂草寫到登峰造極的人,這就像他的詩詞一樣,氣勢無人能敵。今天 ,京博君就帶大家來看看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書法。
可以說,毛主席的狂草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大氣磅礴”。
看毛澤東的狂草書法,就像你站在風雨雷電、一望無際的內蒙古大草原上,觀看萬馬奔騰、縱橫馳騁的壯觀景象一樣,蒼涼豪邁、恣意放縱、橫掃千里。
為了狂而狂,不狂楞裝狂,都是不行的。性格必須是真正的“狂”,才能有所造就。否則“或本不狂,或不敢狂,或外狂內不狂,或手狂心不狂,或心狂身不狂”,都達不到狂草藝術的最高峰。
也許有人會問,毛澤東狂嗎?
他“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的博大胸襟,他二十幾歲就能發出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糞土當年萬戶侯”;
《沁園春·雪》: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哪個人能有這樣的氣魄!
從軍事才能看,毛澤東並非科班出身,從沒進過軍校進修學習,但憑藉出色指揮才能,卻把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們玩得團團轉。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毛澤東用這16字訣,把昔日黃埔軍校視為三腳貓的游擊戰提升到哲學的高度,並用四渡赤水一役向世人宣告: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然而就在四渡赤水的10年前,軍事才能尚未顯露的毛澤東還只是一介書生。
“人字形的短髮分排在兩鬢,目光謙抑而潛沉,臉皮嫩黃而細緻,說話的聲音低而娓婉。”
這是郭沫若對毛澤東的初印象,真是像極了這張照片。
甚至連蔣介石都搞不懂,紅軍一開始不就是逃跑嗎,怎麼跑了25000裡,就成就了偉大的長征?因為不理解,所以我們說: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38年過去,彈指一揮,毛澤東讓中國的日月換了新天。在他身上,有太多光環,太多魅力,也有太多謎。
毛澤東一生那麼忙,他如何將當初規範老實的小楷,寫成氣勢磅礴的狂草?因為不理解,所以我們說:毛主席用筆真如神!
二、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區域性
張旭以草書名世,然而寫狂草的他,卻練得一手精絕的楷書。
張旭的狂草,絕非一時興起的胡塗亂抹,而是蓄謀已久的厚積薄發。
懷素《老僧食魚帖》
一個將天地萬物都能寓於書法的人,就難怪能教出顏真卿這般神人,也難怪連道聽途說的懷素都能成名了。
看張旭個人,如果沒有楷書的功底,就沒有狂草的經典。
同樣,毛主席如果沒有楷書功底,也不會擁有如此氣勢磅礴的書法。
毛主席成熟時期的書法大家一定都見過了,但其早期書法,特別是楷書,見的並不多,我們來看看毛澤東年輕時候的字跡:
本以為,毛主席年輕時的書法就很瀟灑奔放。
現在,你可能小失望了。
我們繼續看:
再看:
武漢東湖磨山,毛澤東楷書《離騷》
毛澤東楷書《離騷》,是他就讀於湖南第一師範時的作品。
據說,這是毛澤東一生中現存能見到的不多的楷書作品之一。
毛澤東小楷書《離騷》墨跡 1913年
毛澤東小楷書《離騷》墨跡 1913年
毛主席終生喜愛屈原的《離騷》和以《離騷》為主的《楚辭》,對屈原的偉大愛國精神和天才的文學創作給予極高的評價說:
“屈原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裡。無論在國內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
他評價屈原是繼《詩經》之後“首屈一指”、“第一位有創作個性的詩人”。
武漢東湖楚城 毛澤東楷書《離騷》碑刻
武漢東湖楚城 毛澤東楷書《離騷》碑刻
毛主席早年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所以,毛早期書法以曾國藩的字為底子。
楷書更能彰顯一個人穩重的性格,而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楷書,更是字型工整而有力,一筆一畫,一絲不苟。足可見成熟之質。
慢慢的,隨著人生閱歷不斷增長,毛主席的書法開始發生變化。
青年時,毛主席的書法就已經很有味道。
毛主席行書《離騷》
毛主席行書《離騷》
毛澤東的書法是信筆成書、不拘俗套的。
一般來說,喜歡狂草的人,通常性情奔放、浪漫;
而喜歡寫正楷的人,則嚴謹刻板。頓挫分明的字型,可以看出一個人為人剛健有力;
而汪洋恣肆的書法,則折射了一個人豪放不羈的情懷。
三、寫好字,練心性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這首《採桑子·重陽》,是毛澤東在1929年10月寫的。那年他36歲,本命年,遇到了政治生涯一個很大的坎兒:被迫離開紅四軍領導崗位,赴閩西領導遊擊隊,建設根據地。
那個秋天,毛澤東的處境很差,身體很糟,心境也不好。有人說,這首詞裡的“人生易老”,“萬里霜”都是他的哀嘆。但通篇讀來,這詞的正能量還是壓倒了負能量:戰地黃花的香,勝似春光的美,都昭示著美好的明天。
毛澤東挺過來了。幾個月後,他的命運發生重大轉折,後來的一切,我們就都知道了。
在用毛筆重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三十年過去了。如果以書法家的標準來審視毛主席,此時的他可謂人書俱老。這幅《重陽》,可以稱得上是他最好的一幅書法了。
寫這幅作品時,毛澤東的心境和當年完全不一樣了,下筆疾書,不計工拙,十分瀟灑。
第一筆下來“人生易”三字便相連,接下來“難”字擴大,以鬆散之勢為“人”字一撇做出避讓,隨後時而點戳,時而橫掃,作品狂而不亂。
寫到下闋,“一年一度秋風勁”,行與行之間的空隙完全被填堵,但是憑藉單字筆畫的疏散,讓作品出現了非常意外的留白,這白留得毫無道理,卻又理所當然。
最後,用一個大大的“霜”字來壓陣腳,而且,就這麼壓住了。
最後一筆,其實是那個句號。細細的筆畫,就那麼輕輕一劃,這個俏皮的小圈,成了霜字的一部分。
整幅作品到此戛然而止,他是不蓋章的,這時甚至連款也不落。
毛澤東不是書家,但也許最懂書法:興來就劃拉,興盡便擲筆,歷史上偉大的作品,都是這麼來的……
這就是書法的有趣之處,從古到今,沒有一個書法家能純粹以書法立世,書法只是他們諸多才能中小小的一環。蘇東坡是書法家嗎?是,但他更是個文學家,詩人;毛澤東是書法家嗎?是,但他更是個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一代偉人。
毛澤東的書法不可學,是因為毛澤東是天縱之才,其書法洋溢著無與倫比的才氣、豪氣、靈氣、霸氣、神氣,令人歎為觀止,敬之仰之,絕非常人可以駕馭。
疾風勁草之勢,狂飆橫掃之筆,落筆如刀,遊刃如絲,氣運韻通天,大有張旭之風。
沁園春·雪(1936年2月)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採桑子·重陽(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憶秦娥·婁山關(1935年2月)
七律·長征(1935年10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水調歌頭·游泳(1956年6月)
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在革命年代,毛主席多次為部隊題字,每次題字,點畫如長槍大戟、運筆峻拔、勢不可擋,而對將士和人民給予極大的鼓舞。
清平樂·會昌(1934年夏)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49年4月)
蝶戀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的書法風格向外柔內剛、柔以抒情的方向發展,呈現出淡雅之風,喚起人們的愉快、向上、平和之情,給人無限的美的享受。
毛澤東的書法是學不來的,正如學不來毛澤東一樣,他的學識、氣質、精神無人能夠企及,獨一味。毛主席的書法之所以獨一無二,也正是因為裡面融入了太多東西:他出入書本,往來戰場的學識和膽魄;他通達古今,睥睨中外的雄才和胸懷,無一不在筆端顯現。
有人說毛主席是行草書聖,其實書法對於他而言,就像紅燒肉一樣,屬於調節生活的佐料。不像今天書協美協的人一樣,依靠書畫維生。我們眼中用筆如神的毛體狂草,不過是毛主席用打江山、治大國的心情,烹製出來的一道小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