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裡說: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簡簡單單25個字,道盡了人生幸福的真諦。
漫漫人生,就是一場自我的修行,一場修心的旅程。
在生活的道場上,修一顆無條件接納的心,容世間之苦,解四季煩憂,助你百事皆順。
01
接納自己
王安石說:“愛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愛人也。”
一個人,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接納自己,才有可能去接納自己以外的人和事。
春秋時期的晏嬰,個子特別矮,只有常人的一半身高。
但晏嬰從不自卑自抑,而是發奮苦讀,並充分挖掘語言的優勢,一步步做到齊國的相國。
有一次,他出訪楚國,楚靈王卻在城門一側開了個狗洞,讓晏嬰進城。
晏嬰不卑不亢地回答:“只有到狗的國家,才會鑽狗洞。眼下情景,是楚國的待客之道,還是在楚國心中自己與野獸無異呢?”
楚王羞愧,只好恭敬地迎晏嬰入城。
有人說,一個人的強大,並不是因為戰勝了別人,而是接納了自己。
這句話堪稱是晏子的寫照:不為辱所怒,不為險而慌,雖身材矮小,卻活成了世人眼裡頂天立地的一代名相!
有一位詩人曾說:“這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寶藏。”
或許你很膽小,但這正是你的謹慎,很適宜做司機或財務人員;或許你很衝動,但這正是你的激情,有利於開創事業,帶領團隊。
也就是,世俗眼中所謂的缺點,恰恰是每個人身上的特點。
命運從不會厚此薄彼,當它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也一定會為你開一扇窗。而要找到這扇窗,前提就是要接納自己。
心理學上認為,接納自己要做到這六個字:允許,發現,挖掘。
能夠允許自己跟別人不同,欣賞獨特的自己;能夠發現自己的特點,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能夠挖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找到更多的窗戶,開啟人生的大門。
人間煙火千萬,不如一抹燦爛。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願每一個人都有勇氣接納現在的自己,也都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02
接納別人
人生於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稟性。
當你碰到不喜歡但又不得不面對的人時,怎麼辦呢?
《孟子》有言:“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與其迴避或躲開,倒不如修煉自己,改變自己的觀念,從內心去接納別人的不同。
三國時的蜀國後期,由蔣琬主持朝政。
當時有個下屬叫楊戲,性格孤僻,言語木訥。每每蔣琬與之交談時,要麼不吭聲,要麼只應不答。
朝中之人看不下去了,總在蔣琬面前嘀咕:楊戲太怠慢無禮了。
而蔣琬卻坦然一笑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處事原則。若讓他恭維我,不是他的本性;若讓他當眾揭我短,又不是他的為人。因而,他只能選擇沉默。”
《增廣賢文》中說:“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當你想要指責他人時,不妨仔細思量,是否過錯在於自己;當你無法接受他人之時,不妨深刻反省,自己又過得怎樣呢?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你討厭某個人的缺點時,是因為看到了自己身上相似的影子。
換言之,當你不接納一個人的行為和性格時,其實是將對自己的不接納投射到別人的身上。
每一個你遇到的人,其實都是你的鏡子,可以照出你最真實的一面。
古人常說:“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
遇到事情,不要一味地指責:當你原諒別人時,也是在解脫自己。
碰到麻煩,儘可能地去體諒:當你善待別人時,也是在善待自己。
因為這世上,本就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
當我們能夠心懷善意地接納他人的獨特時,其實就是在接納自己、修煉自己。
03
接納世界
佛家認為,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的生理之苦;愛別離、怨憎恨、求不得、放不下的心理之苦。
這些苦,往往會使得一個人經歷痛苦的情緒,或哭或恨或糾心。然而,痛苦的根源,真的是這八苦嗎?
《莊子》中有個寓言故事。
支離叔和滑介叔相約在一個曠野裡遊玩。
突然,滑介叔的手臂上出現了一個疙瘩,一瞬間,他有點驚恐。支離叔見狀,問道:“你討厭它嗎?”
滑介叔說:“不,任何有生命的形體,都是藉助外物而形成的。
而人類的生與死,也就像黑夜和白天的交替執行一樣。
更何況,我們一起觀察天地萬物的變化,如今只不過這個變化來到我身上,我怎麼會排斥它呢?”
這一段對話,闡述了人對於外來之物應有的一種豁然的態度。
人的健康或疾病,都是天地萬物變化在自己身上的反映,如果你不在意,它便傷害不了你。
換言之,人痛苦的根源,並不在外來的人生八苦,而在於內心的排斥,在於一味地對抗世界的情緒。
越對抗,情緒就越糟糕。
當諸如忿恨、無助等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有些人又會排斥這些糟糕的情緒,由此,又一次產生對抗之心,痛上加痛。
人生天地間,所有該遇見的,一個都不會少;所有你遇見的,都是天地萬物執行而產生的變化。
或健康,或疾病,或開心,或愁悶,當你能夠以一顆包容接納的心去看待,你就能明白:萬物皆美好,未來即希望。
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心一人間。
當我們能夠心懷淡然地接納萬物變化,接納每一刻已然形成的世界,其實就是在接納自己。
寫在最後
人的一生,或平平淡淡,或跌宕起伏,都是自己修來的命運。
人活一世,就是一個不斷認識,不斷接納的過程。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一個有智慧的人,能夠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以賞識之心,修自我人生。
一個有德行的人,能夠接納他人的不完美,以寬容之心,煉自我心性。
一個有勇氣的人,能夠接納世界的不完美,以豁達之心,擁五味人間。
人生處處是修行,生活處處皆道場。
紅塵俗世,願修一顆接納的心,俯拾皆景,擁抱變化,自是人安心安福常在!